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打造优质的初中物理课堂,有必要践行“生活即教育”思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运用生活素材、组织生活探究、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即教育;实施策略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对于现今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非常实际的借鉴意义。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需要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践行“生活即教育”思想,打造生活化教育理念,构建高效的生活化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即教育”即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引导运用知识探索、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生活适应和改造能力,促进健康生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实际生活就是最为真实的教育场所,也有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活演示实验、生活化游戏、多媒体、提问引导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生活情境中,展开感兴趣物理知识的学习、讨论与应用过程。
如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运用演示实验,创设生活情境,将一些水洒落在地面上,用风扇吹,再加上天气热的情况下,不到几分钟,地上的水就不见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见证了这种常见生活现象的演示过程。因為很熟悉,所以学生都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水蒸发了”。教师顺势引出“汽化”的概念,并说明汽化与蒸发的不同。再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其他现象,引出其他“物态变化”。
在九年级的“安全用电”专题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插座、灯泡等带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拟演示生活中的触电现象。火线、零线同时接触,身体接触火线,高压触电等。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触电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掌握用电规范,及触电后如何进行急救等。视频中呈现的生活化的现象、情景素材,让学生收获匪浅,掌握了一系列的安全用电技巧、注意事项。
生活化素材,打开了学生物理学习的视角。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活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二、运用生活素材,丰富学习内容
生活是巨大的素材库与资源库。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下,有必要挖掘生活素材,巧妙利用生活素材资源,为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服务。生活中的素材有很多,可以是实物素材,情境、话题、现象素材,还可以隐藏着的环境因素、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素材等。需要基于教学内容和目标,针对性选择,并科学利用,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学习更多物理知识。
如学习“浮力”知识时,可以借助生活现象素材,让八年级的学生对浮力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拿着透明玻璃缸、鸡蛋、盐、橡皮泥等物品,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鸡蛋在水中的沉浮”。刚放下去鸡蛋是沉下去的(新鲜鸡蛋),慢慢加盐,鸡蛋会逐渐浮起来,放进去的橡皮泥团沉下去了,而捏成小船的形式后,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或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浮力运用现象“轮船在水面上行走”,学生观察并交流,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浮力,且用处很大,浮力的大小与很多因素相关等。生活化素材,打开了学生物理学习的视角。
三、组织生活探究,引导探究实践
新课标提倡学生合作学和探究学,认为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经历学习过程。在生活情境下,运用生活素材,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探究,学习活的知识,展开动手实践,即为高质量的生活化物理知识学习过程。组织生活探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三维目标。在探究中发散思维、创新思考、解决问题与实践应用,能促进形成知识体系,发现物理知识的价值。
如“光现象”学习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动手实践下的生活探究。人的影子是什么光现象产生的?水杯中有水,放在里面的筷子弯折,在水里抓鱼,叉子放在了眼睛看到的地方,却不能抓到,这是为什么呢?镜子中人像的特点?彩虹产生的原因?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问题引导下,学生展开生活探究。分小组合作,选取探究的问题。制定探究目标、策略、计划,并动手展开探究过程,记录下探究中收获的知识与方法,并记录下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完成后小组之间互相分享与展评,收获探究成果。在生活探究中,发展了学生核心素养。
四、解决生活问题,提升核心素养
“生活即教育”指出,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改造生活服务,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基于此,有必要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生活问题,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思维方法,探索生活中有价值、真实的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突然滑倒,回家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家长,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发现是鞋子穿久后导致鞋底纹磨平了,因鞋子打滑而摔倒。学生联想到物理学科中的“摩擦力”知识,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发现摩擦力在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增大有益摩擦才能保证行走时更加安全。鞋底滑倒就是因为摩擦力太小的原因,而学生的体重是不变的,想要增大有益摩擦,就需要增大鞋底的摩擦力,这就需要从鞋底入手,从选择合适的鞋底材料、鞋底折痕增多等方面,都可以增大摩擦力。继而学生可以一起合作探究,解决“生活中哪些是有益摩擦,哪些是有害摩擦,如何增大有益摩擦”等生活问题。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时,有必要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创设开放式、生活化、实践性较强的物理课堂,让学生来到生活中,分析生活现象,探寻生活问题,展开生活化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初中物理教学,优化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峰.用生活化教育促进初中物理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4(23):65-66.
[2]阮享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10):67-70.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即教育;实施策略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对于现今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非常实际的借鉴意义。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需要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践行“生活即教育”思想,打造生活化教育理念,构建高效的生活化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即教育”即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引导运用知识探索、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生活适应和改造能力,促进健康生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实际生活就是最为真实的教育场所,也有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活演示实验、生活化游戏、多媒体、提问引导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生活情境中,展开感兴趣物理知识的学习、讨论与应用过程。
如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运用演示实验,创设生活情境,将一些水洒落在地面上,用风扇吹,再加上天气热的情况下,不到几分钟,地上的水就不见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见证了这种常见生活现象的演示过程。因為很熟悉,所以学生都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水蒸发了”。教师顺势引出“汽化”的概念,并说明汽化与蒸发的不同。再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其他现象,引出其他“物态变化”。
在九年级的“安全用电”专题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插座、灯泡等带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拟演示生活中的触电现象。火线、零线同时接触,身体接触火线,高压触电等。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触电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掌握用电规范,及触电后如何进行急救等。视频中呈现的生活化的现象、情景素材,让学生收获匪浅,掌握了一系列的安全用电技巧、注意事项。
生活化素材,打开了学生物理学习的视角。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活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二、运用生活素材,丰富学习内容
生活是巨大的素材库与资源库。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下,有必要挖掘生活素材,巧妙利用生活素材资源,为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服务。生活中的素材有很多,可以是实物素材,情境、话题、现象素材,还可以隐藏着的环境因素、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素材等。需要基于教学内容和目标,针对性选择,并科学利用,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学习更多物理知识。
如学习“浮力”知识时,可以借助生活现象素材,让八年级的学生对浮力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拿着透明玻璃缸、鸡蛋、盐、橡皮泥等物品,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鸡蛋在水中的沉浮”。刚放下去鸡蛋是沉下去的(新鲜鸡蛋),慢慢加盐,鸡蛋会逐渐浮起来,放进去的橡皮泥团沉下去了,而捏成小船的形式后,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或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浮力运用现象“轮船在水面上行走”,学生观察并交流,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浮力,且用处很大,浮力的大小与很多因素相关等。生活化素材,打开了学生物理学习的视角。
三、组织生活探究,引导探究实践
新课标提倡学生合作学和探究学,认为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经历学习过程。在生活情境下,运用生活素材,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探究,学习活的知识,展开动手实践,即为高质量的生活化物理知识学习过程。组织生活探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三维目标。在探究中发散思维、创新思考、解决问题与实践应用,能促进形成知识体系,发现物理知识的价值。
如“光现象”学习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动手实践下的生活探究。人的影子是什么光现象产生的?水杯中有水,放在里面的筷子弯折,在水里抓鱼,叉子放在了眼睛看到的地方,却不能抓到,这是为什么呢?镜子中人像的特点?彩虹产生的原因?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问题引导下,学生展开生活探究。分小组合作,选取探究的问题。制定探究目标、策略、计划,并动手展开探究过程,记录下探究中收获的知识与方法,并记录下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完成后小组之间互相分享与展评,收获探究成果。在生活探究中,发展了学生核心素养。
四、解决生活问题,提升核心素养
“生活即教育”指出,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改造生活服务,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基于此,有必要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生活问题,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思维方法,探索生活中有价值、真实的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突然滑倒,回家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家长,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发现是鞋子穿久后导致鞋底纹磨平了,因鞋子打滑而摔倒。学生联想到物理学科中的“摩擦力”知识,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发现摩擦力在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增大有益摩擦才能保证行走时更加安全。鞋底滑倒就是因为摩擦力太小的原因,而学生的体重是不变的,想要增大有益摩擦,就需要增大鞋底的摩擦力,这就需要从鞋底入手,从选择合适的鞋底材料、鞋底折痕增多等方面,都可以增大摩擦力。继而学生可以一起合作探究,解决“生活中哪些是有益摩擦,哪些是有害摩擦,如何增大有益摩擦”等生活问题。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时,有必要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创设开放式、生活化、实践性较强的物理课堂,让学生来到生活中,分析生活现象,探寻生活问题,展开生活化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初中物理教学,优化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峰.用生活化教育促进初中物理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4(23):65-66.
[2]阮享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10):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