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的境地,在相对闭塞的地区,因缺乏学校和师资,农村儿童失学、辍学的情况时有发生。非营利组织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出现服务于社会,来弥补政府和市场缺失的职能。本文对两个以帮助和服务于贫困山区孩子教育为主旨的公益组织“麦田计划”和“多背一公斤”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运作模式上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本文通过“麦田计划”2011年的一件具体项目对其各项目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浅显建议。最后综合两个组织对其及其它组织的建设从内外两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教育;非营利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社会地位
非营利组织(NP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而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行和互益性是其本身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标志性特征。非营利组织出现在国家和市场之间。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失灵)、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囿于利润动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市场失灵)的时候,非营利组织便出现了。非营利组织不同于政府不适宜政治权利为核心,不存在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统治体系,而是以志愿公益为宗旨,以受益者的需要为导向,能够实现公益资源的有效配置;非营利组织不同于企业,不是以牟利为动机,不受市场规律盲目左右,因此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公开。“麦田计划”和“多背一公斤”属于扶贫发展与慈善救济的结合,且立足于贫困地区孩子教育的非营利性组织。
二、“麦田计划”简介及分析
麦田计划成立于2005年6月16日,2010年9月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成立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通过建立全国的志愿者团队,开展捐资助学、兴趣课程、素质拓展等项目,旨在改善贫困山区儿童及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生活状况,改善中国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状况。目前已经在全国成立77支麦克服务团队,同时建立了52个资助点,服务社区100多个。“麦田计划”从成立至今,分别在四川、云南、山东、湖南、湖北、安徽、青海、新疆、河南、江西、广西、贵州、河北建立了资助点,共同资助贫困学生5000余名,代课老师300余名。并且在四川、湖南、安徽、江西兴建麦田学校共14所,建立麦田图书室350余间。
麦田图书项目
2011年7月21日由“麦田计划”组织发起了一个大型图书募捐活动。此活动是在麦田认定的资助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设图书室、阅览室或者班级图书角或者开展适合学校情况的图书捐赠活动。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设立麦田图书项目专项基金,接受公众捐款,所有款项均用于图书项目相关支出包括图书的购买、配置、运送等一系列活动支出。图书项目的运行除以上方式外还会进行不定期的旧书募捐活动。此外麦田计划也组织专业教师推荐同时发布官方消息广泛征集社会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稳定的图书书目,以保证收集上来的图书的质量、科学性、权威性、全面性能够确实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麦田计划”作为一个纯民间的志愿团队,其目标和使命是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也能平等的享受教育。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乡村中小学图书室有效图书存量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无法丰富孩子们的头脑、扩充知识量,因此图书项目的初衷就很明确,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更好的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然而在此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信息传播及披露
信息披露有自愿性和强制性之分,作为非营利组织在信息发布、收集、汇总整理过程中的透明度、公开程度及真实性程度尚有质疑及缺信之处。在此图书活动中,麦田计划的目标是使更多的孩子阅读到更多的图书,然而其可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其资助和认定的范围广泛但并没有对每个项目点的信息都了如指掌。结果可能是孩子们看不到真正想要看的图书。同时在学校接收图书过程中和过程之后的信息反馈也有可能会造成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缺失的现象。因此,组织是否可以采取跟踪或者监督的方式也可以定期到受资助学校实地考察和访问来发现和了解图书项目的目的是否真正达到和达到的程度。从麦田官网上我们看不到后期的关于此项活动的信息反馈。因此在项目执行和落实后期作为项目主办反和发起方可能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来跟踪和完善。
2、组织方可能无法获知孩子对图书的使用情况
图书在送达受助学校后,学校将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安排和使用。孩子能不能作为第一读者接触和阅读到图书就不得而知。从自身的求学经历看,班级、小学、中学校是会建有一个图书室及借阅室,但是受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几乎借不到图书更不谈亲自看到图书。更多时侯老师能借到图书,在时间及课程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老师会在课上与我们分享图书的内容。但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老师是在课堂上不会有一句没用的话并且更不会单独安排时间来跟同学分享课外读物。因此这些图书有可能就成为班级或者学校的一种摆设。
3、社会旧书的募捐活动
此项目活动中“麦田计划”提出是不定期的广泛募捐活动,旧书的来源并未有明确指出。受助方多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多为中小学生或者年龄更小的孩童。因此图书来源可能受限。如果是偏远贫困地区的村镇,读者就是各年龄段,同时图书的配置就有更为宽广的选择余地。因此”麦田计划“不妨将受助对象由村镇学校扩大至村镇居民,这样孩子的父母或者家人也能从中受益,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交流接触中也会对孩子的教育、价值观、理想的树立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同时图书的来源除了社会募捐限孩童之外就可以扩展至青年、成年人。在各高校的毕业季,可以组织旧书募捐活动。从笔者自身经历得毕业季并没有遇到过公益组织的募捐活动或者其他类型的捐赠活动。而多数优质教材图书全当废纸以低至几毛钱的价格卖给了废纸回收商,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及价值流失。
4、权力部门的支持与赞助
此活动由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设立麦田图书项目专项基金,接受公众捐款。而没有相关的组织和部门参与和支持,因此就有宣传不到位和信息传播不及时及公众捐助热情不高的问题出现。在目前我们国家经济条件的限制下难免会有社会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产生,“麦田计划”作为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其出现能很大程度和力度上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因此在必要时候政府权力部门应给予支持和帮助。但是权力部门不宜伸手去管制和约束公益组织。作为受助方所在地的权力部门也应积极配合项目发起方和组织方的活动,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物质力量来支持项目活动但是可以从自身力所能及的方面来给予支持和帮助。比如做好图书的接应及管理工作,定期与发起方联系沟通和反馈图书使用信息及是否需要更新及补充的信息。 针对图书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保持与当地权力部门或者管理部门的联系,定期沟通与反馈,在必要时间要去实地访谈和了解真实信息,以保证项目的持续性而非过后无人问津、不再提及。
2、图书捐助对象范围可以扩大,让每天与孩子接触的长者也有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孩子。
3、募捐可以扩展至高校、小学的每年的毕业季,既能募捐到大量多方面的图书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图书教材发挥其更大的价值,不至于当废品卖掉甚或是焚烧损毁。
4、“麦田计划”应选择新媒体加大其宣传力度,现有的是官网、微博、论坛。而其可以加入电视公益广告和微信公众号推送活动,走进城市各社区和高校,进一步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想必会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三、“多背一公斤”简介及分析
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是民间发起公益活动,它倡导旅游者在出行前准备少量书籍和文具,带给沿途的贫困学校和孩子,并强调通过旅游者与孩子们面地面的交流,传播知识和能力,开阔孩子们的事业,激发孩子们的信心和想象力,最后,通过1KG.ORG网站将活动的信息和经验分享出来,让学校和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同时让跟多的旅游者收益。多背一公斤此项目是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于2010年11月17日开展的公益活动项目,目的是帮助贫困学校和孩子。
“多背一公斤”与“麦田计划”的共同之处在于其都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孩子在成长和运行。多背一公斤是一项公益旅游活动,其参与者不受限制且没有固定的组织,所有旅行者均可在官网上看到沿途的学校及学生状况,是一种自发自主的爱心活动。“麦田计划”发展规模比“多背一公斤”成熟和完善,麦田计划有活动、基金和项目,且有其固定的团队及成员,有组织架构和管理决策层,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运营及财务制度,相比多背一公斤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组织驾驭能力。但是,近年,多背一公斤作为一个公益旅游项目其负责人的思维和理念模式出现了巨大的更新和转变,其创新服务之路堪称非营利组织典范。
众所周知,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工作遵循着项目制思维(麦田计划亦如此),在项目结束后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否可持续和是否可复制则很少再被提及。 “多背一公斤”相比“麦田计划”或者其他类似组织的创新之处在于多背一公斤采取了一种新颖甚至是独特的模式:针对一个明确的主题(乡村教育),发掘一个足够大的用户群(自助旅游者),通过一种行为(公益旅游),实现公众动员和公众参与,并通过专业服务和社区建设,引入更多的外部资源,并最终实现组织和社区之间的可持续运作。简单轻松的公益参与方式,无疑能为参与者带来快乐和持续参与的动力。但“多背一公斤”模式的简易性背后也同时暗藏着参与者的流动性、随意性以及服务能力的欠缺等问题。如何才能让大众参与方式变得更加有效和更加可持续成为了“多背一公斤”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公益组织领域,多背一公斤创新了服务理想和模式,采用了公益服务产品化、社区建设来使公益旅游行为的结果可持续。多背一公斤的模式值得其他公益组织学习借鉴和创新。虽然其在2008年4月注册为企业,以社会企业的形式进行运作,用低成本实现公益活动的良性循环,但其成为社会企业会使拥有更加充分的外部资源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其社会企业的身份其除了个体志愿者外,还包括商业公司、乡村志愿者及基层公益组织,因此相信其会更好更大的发挥其为社会服务的作用。
四、结束语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具有在政府与社会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作用,加强非营利组织建设,有利于完善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从而达到构建社会协同管理的格局,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有利于发挥非营利组织的协调作用,使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增强。在加强非盈利组建设方面,需要从多方面来推进和入手:第一,非营利组织自身,规范管理和运作模式。明确的主题和社会定位、使命及年度服务项目计划;第二,在运作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众筹,有充足的资金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回馈社会;第三,加强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建立或组件一支专业志愿者队伍尽可能提供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服务;第四,在受助地区,因地制宜、创新性地实施项目服务计划,并且有相配套的跟踪和监督反馈措施及系统以保证项目价值的可持续;第五,社会要给予支持和帮助,新闻媒体可以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引导能力,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来支持公益组织的运行;第六,权力部门在资金和渠道的支持,能使其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林: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台北:洪叶文化事业出版社.2004:23
[2]陈莽: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8
[3]黄瑞杰:中国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J>.理论探索.2012
[4] 孙华平: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2014.5
[5] 周单: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3
【关键词】:教育;非营利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社会地位
非营利组织(NP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而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行和互益性是其本身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标志性特征。非营利组织出现在国家和市场之间。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失灵)、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囿于利润动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市场失灵)的时候,非营利组织便出现了。非营利组织不同于政府不适宜政治权利为核心,不存在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统治体系,而是以志愿公益为宗旨,以受益者的需要为导向,能够实现公益资源的有效配置;非营利组织不同于企业,不是以牟利为动机,不受市场规律盲目左右,因此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公开。“麦田计划”和“多背一公斤”属于扶贫发展与慈善救济的结合,且立足于贫困地区孩子教育的非营利性组织。
二、“麦田计划”简介及分析
麦田计划成立于2005年6月16日,2010年9月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成立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通过建立全国的志愿者团队,开展捐资助学、兴趣课程、素质拓展等项目,旨在改善贫困山区儿童及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生活状况,改善中国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状况。目前已经在全国成立77支麦克服务团队,同时建立了52个资助点,服务社区100多个。“麦田计划”从成立至今,分别在四川、云南、山东、湖南、湖北、安徽、青海、新疆、河南、江西、广西、贵州、河北建立了资助点,共同资助贫困学生5000余名,代课老师300余名。并且在四川、湖南、安徽、江西兴建麦田学校共14所,建立麦田图书室350余间。
麦田图书项目
2011年7月21日由“麦田计划”组织发起了一个大型图书募捐活动。此活动是在麦田认定的资助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设图书室、阅览室或者班级图书角或者开展适合学校情况的图书捐赠活动。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设立麦田图书项目专项基金,接受公众捐款,所有款项均用于图书项目相关支出包括图书的购买、配置、运送等一系列活动支出。图书项目的运行除以上方式外还会进行不定期的旧书募捐活动。此外麦田计划也组织专业教师推荐同时发布官方消息广泛征集社会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稳定的图书书目,以保证收集上来的图书的质量、科学性、权威性、全面性能够确实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麦田计划”作为一个纯民间的志愿团队,其目标和使命是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也能平等的享受教育。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乡村中小学图书室有效图书存量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无法丰富孩子们的头脑、扩充知识量,因此图书项目的初衷就很明确,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更好的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然而在此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信息传播及披露
信息披露有自愿性和强制性之分,作为非营利组织在信息发布、收集、汇总整理过程中的透明度、公开程度及真实性程度尚有质疑及缺信之处。在此图书活动中,麦田计划的目标是使更多的孩子阅读到更多的图书,然而其可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其资助和认定的范围广泛但并没有对每个项目点的信息都了如指掌。结果可能是孩子们看不到真正想要看的图书。同时在学校接收图书过程中和过程之后的信息反馈也有可能会造成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缺失的现象。因此,组织是否可以采取跟踪或者监督的方式也可以定期到受资助学校实地考察和访问来发现和了解图书项目的目的是否真正达到和达到的程度。从麦田官网上我们看不到后期的关于此项活动的信息反馈。因此在项目执行和落实后期作为项目主办反和发起方可能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来跟踪和完善。
2、组织方可能无法获知孩子对图书的使用情况
图书在送达受助学校后,学校将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安排和使用。孩子能不能作为第一读者接触和阅读到图书就不得而知。从自身的求学经历看,班级、小学、中学校是会建有一个图书室及借阅室,但是受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几乎借不到图书更不谈亲自看到图书。更多时侯老师能借到图书,在时间及课程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老师会在课上与我们分享图书的内容。但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老师是在课堂上不会有一句没用的话并且更不会单独安排时间来跟同学分享课外读物。因此这些图书有可能就成为班级或者学校的一种摆设。
3、社会旧书的募捐活动
此项目活动中“麦田计划”提出是不定期的广泛募捐活动,旧书的来源并未有明确指出。受助方多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多为中小学生或者年龄更小的孩童。因此图书来源可能受限。如果是偏远贫困地区的村镇,读者就是各年龄段,同时图书的配置就有更为宽广的选择余地。因此”麦田计划“不妨将受助对象由村镇学校扩大至村镇居民,这样孩子的父母或者家人也能从中受益,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交流接触中也会对孩子的教育、价值观、理想的树立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同时图书的来源除了社会募捐限孩童之外就可以扩展至青年、成年人。在各高校的毕业季,可以组织旧书募捐活动。从笔者自身经历得毕业季并没有遇到过公益组织的募捐活动或者其他类型的捐赠活动。而多数优质教材图书全当废纸以低至几毛钱的价格卖给了废纸回收商,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及价值流失。
4、权力部门的支持与赞助
此活动由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设立麦田图书项目专项基金,接受公众捐款。而没有相关的组织和部门参与和支持,因此就有宣传不到位和信息传播不及时及公众捐助热情不高的问题出现。在目前我们国家经济条件的限制下难免会有社会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产生,“麦田计划”作为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其出现能很大程度和力度上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因此在必要时候政府权力部门应给予支持和帮助。但是权力部门不宜伸手去管制和约束公益组织。作为受助方所在地的权力部门也应积极配合项目发起方和组织方的活动,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物质力量来支持项目活动但是可以从自身力所能及的方面来给予支持和帮助。比如做好图书的接应及管理工作,定期与发起方联系沟通和反馈图书使用信息及是否需要更新及补充的信息。 针对图书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保持与当地权力部门或者管理部门的联系,定期沟通与反馈,在必要时间要去实地访谈和了解真实信息,以保证项目的持续性而非过后无人问津、不再提及。
2、图书捐助对象范围可以扩大,让每天与孩子接触的长者也有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孩子。
3、募捐可以扩展至高校、小学的每年的毕业季,既能募捐到大量多方面的图书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图书教材发挥其更大的价值,不至于当废品卖掉甚或是焚烧损毁。
4、“麦田计划”应选择新媒体加大其宣传力度,现有的是官网、微博、论坛。而其可以加入电视公益广告和微信公众号推送活动,走进城市各社区和高校,进一步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想必会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三、“多背一公斤”简介及分析
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是民间发起公益活动,它倡导旅游者在出行前准备少量书籍和文具,带给沿途的贫困学校和孩子,并强调通过旅游者与孩子们面地面的交流,传播知识和能力,开阔孩子们的事业,激发孩子们的信心和想象力,最后,通过1KG.ORG网站将活动的信息和经验分享出来,让学校和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同时让跟多的旅游者收益。多背一公斤此项目是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于2010年11月17日开展的公益活动项目,目的是帮助贫困学校和孩子。
“多背一公斤”与“麦田计划”的共同之处在于其都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孩子在成长和运行。多背一公斤是一项公益旅游活动,其参与者不受限制且没有固定的组织,所有旅行者均可在官网上看到沿途的学校及学生状况,是一种自发自主的爱心活动。“麦田计划”发展规模比“多背一公斤”成熟和完善,麦田计划有活动、基金和项目,且有其固定的团队及成员,有组织架构和管理决策层,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运营及财务制度,相比多背一公斤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组织驾驭能力。但是,近年,多背一公斤作为一个公益旅游项目其负责人的思维和理念模式出现了巨大的更新和转变,其创新服务之路堪称非营利组织典范。
众所周知,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工作遵循着项目制思维(麦田计划亦如此),在项目结束后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否可持续和是否可复制则很少再被提及。 “多背一公斤”相比“麦田计划”或者其他类似组织的创新之处在于多背一公斤采取了一种新颖甚至是独特的模式:针对一个明确的主题(乡村教育),发掘一个足够大的用户群(自助旅游者),通过一种行为(公益旅游),实现公众动员和公众参与,并通过专业服务和社区建设,引入更多的外部资源,并最终实现组织和社区之间的可持续运作。简单轻松的公益参与方式,无疑能为参与者带来快乐和持续参与的动力。但“多背一公斤”模式的简易性背后也同时暗藏着参与者的流动性、随意性以及服务能力的欠缺等问题。如何才能让大众参与方式变得更加有效和更加可持续成为了“多背一公斤”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公益组织领域,多背一公斤创新了服务理想和模式,采用了公益服务产品化、社区建设来使公益旅游行为的结果可持续。多背一公斤的模式值得其他公益组织学习借鉴和创新。虽然其在2008年4月注册为企业,以社会企业的形式进行运作,用低成本实现公益活动的良性循环,但其成为社会企业会使拥有更加充分的外部资源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其社会企业的身份其除了个体志愿者外,还包括商业公司、乡村志愿者及基层公益组织,因此相信其会更好更大的发挥其为社会服务的作用。
四、结束语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具有在政府与社会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作用,加强非营利组织建设,有利于完善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从而达到构建社会协同管理的格局,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有利于发挥非营利组织的协调作用,使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增强。在加强非盈利组建设方面,需要从多方面来推进和入手:第一,非营利组织自身,规范管理和运作模式。明确的主题和社会定位、使命及年度服务项目计划;第二,在运作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众筹,有充足的资金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回馈社会;第三,加强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建立或组件一支专业志愿者队伍尽可能提供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服务;第四,在受助地区,因地制宜、创新性地实施项目服务计划,并且有相配套的跟踪和监督反馈措施及系统以保证项目价值的可持续;第五,社会要给予支持和帮助,新闻媒体可以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引导能力,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来支持公益组织的运行;第六,权力部门在资金和渠道的支持,能使其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林: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台北:洪叶文化事业出版社.2004:23
[2]陈莽: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8
[3]黄瑞杰:中国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J>.理论探索.2012
[4] 孙华平: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2014.5
[5] 周单: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