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思维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突破口。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形象化教学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想学、乐学。例如,教师在讲授“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学生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墙角的“角”可以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二、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 ,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培养学生使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例: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共生产1260件,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
(1)用分析法分析:要求平均每天超过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200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告诉,还得求出来。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少天(6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1260件),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已知,就可以求出问题了。
(2)用综合法分析:刚好和分析法相反,从已知条件一步步求出要求的问题,分析过程略。
2.利用实物演示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时,先出示各种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后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细致、准确、有序地进行观察①面——形状、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②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4条,长方体的棱可分三组);③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然后思考分析它们的面、棱和顶点,加以综合,总结出长方体有6 个面、12 条棱和8 个顶点,以及其他特征。
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小学四年级上册“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42+18=60中得出:60-42=18;60-18=4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用形象化的生活素材启迪智慧
数学本身从生活中来,在课堂上经过加工整理再应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是形象化的,数学课堂也应该是形象化的。我们可从身边的、现实的、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材料入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世界。我在数学课堂中,用形象化的生活素材启迪智慧,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对称图形》教学中,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天坛、脸谱、风筝、中国结、灯笼等对称的建筑物和工艺饰品,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了对称图形的特点。《观察物体》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现场拍下学生各个方向的照片。“照相”这一环節很有创意,学生非常感兴趣。练习中“帮小摄影师找照片”,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用形象化的教学拓展学习空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借助其他学科的形象直观、相互渗透,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又显示多学科相互融合的魅力。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思考方法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巧妙地将语文、美术、音乐等各个领域中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有效整合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我借助语言文字形象化,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在一年级“认识数字”时,我让学生通过欣赏有趣的数字诗词、数字对联、数字成语,体会数学在文学中的妙用:“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让抽象的数字以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利用数数,使得语文课文中的小诗妙趣横生。在学习《观察物体》一课的结尾时,向学生展示“题西林壁”一诗,学生体会出由于作者所站的位置不同,因此欣赏到的风景也不同,对《观察物体》一课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程度的理解。《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算一算电子琴上的白键有多少个?与音乐学科巧妙整合。学生获得了许多科学、生活常识,也学会了运用合理化的数学策略来解决生活问题。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眼光已经从单一走向丰富、从狭隘走向广阔,带给学生的收获是无穷无尽的。
思维都是通过问题引发出来的,数学知识就是一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数学课堂就是在老师的提问下,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答的一个过程。如果想把这门课程教好,则教师应当积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借助问题进行探讨,如果想要学生牢固记住数学知识,并且想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则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提问内容,积极引导孩子们对问题思考,然后通过相关的比对、归纳、抽象概括,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老师要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潜能,使他们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形象化教学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想学、乐学。例如,教师在讲授“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学生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墙角的“角”可以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二、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 ,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培养学生使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例: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共生产1260件,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
(1)用分析法分析:要求平均每天超过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200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告诉,还得求出来。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少天(6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1260件),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已知,就可以求出问题了。
(2)用综合法分析:刚好和分析法相反,从已知条件一步步求出要求的问题,分析过程略。
2.利用实物演示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时,先出示各种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后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细致、准确、有序地进行观察①面——形状、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②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4条,长方体的棱可分三组);③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然后思考分析它们的面、棱和顶点,加以综合,总结出长方体有6 个面、12 条棱和8 个顶点,以及其他特征。
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小学四年级上册“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42+18=60中得出:60-42=18;60-18=4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用形象化的生活素材启迪智慧
数学本身从生活中来,在课堂上经过加工整理再应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是形象化的,数学课堂也应该是形象化的。我们可从身边的、现实的、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材料入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世界。我在数学课堂中,用形象化的生活素材启迪智慧,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对称图形》教学中,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天坛、脸谱、风筝、中国结、灯笼等对称的建筑物和工艺饰品,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了对称图形的特点。《观察物体》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现场拍下学生各个方向的照片。“照相”这一环節很有创意,学生非常感兴趣。练习中“帮小摄影师找照片”,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用形象化的教学拓展学习空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借助其他学科的形象直观、相互渗透,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又显示多学科相互融合的魅力。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思考方法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巧妙地将语文、美术、音乐等各个领域中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有效整合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我借助语言文字形象化,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在一年级“认识数字”时,我让学生通过欣赏有趣的数字诗词、数字对联、数字成语,体会数学在文学中的妙用:“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让抽象的数字以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利用数数,使得语文课文中的小诗妙趣横生。在学习《观察物体》一课的结尾时,向学生展示“题西林壁”一诗,学生体会出由于作者所站的位置不同,因此欣赏到的风景也不同,对《观察物体》一课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程度的理解。《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算一算电子琴上的白键有多少个?与音乐学科巧妙整合。学生获得了许多科学、生活常识,也学会了运用合理化的数学策略来解决生活问题。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眼光已经从单一走向丰富、从狭隘走向广阔,带给学生的收获是无穷无尽的。
思维都是通过问题引发出来的,数学知识就是一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数学课堂就是在老师的提问下,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答的一个过程。如果想把这门课程教好,则教师应当积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借助问题进行探讨,如果想要学生牢固记住数学知识,并且想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则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提问内容,积极引导孩子们对问题思考,然后通过相关的比对、归纳、抽象概括,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老师要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潜能,使他们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