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快乐起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谈培养兴趣的重要性时,往往只是在喊口号,却不知学生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教师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漠然的脸庞,心中会倍感失落,难道语文课堂就真的这么无趣吗?
   让学习快乐起来,学生就会喜爱、向往学习,就能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证明,让学习快乐起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建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指明了方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桥之思》一课时,可在课前精心制作各种桥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出示桥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采用“你站在什么样的桥上”“假如你站在桥上”等想象导入法,学生一下子就会被吸引住,就会陷入深思,激发他们想了解桥的渴望。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二、调动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获取知识。课堂教学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教学《信任》一课时,可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在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包公审驴》一文时,可以这样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包公神机妙算的智谋值得学习,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如果我是小偷就把王五的驴直接牵走,而不是换驴。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进行了正反辩论。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了总结,使他们对做个什么样的人有了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品味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等,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如,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教学《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以想象出成吉思汗和鹰各自的想法。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学生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个性化的品评中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五、尊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优势。如果教师一味冷淡地责怪,甚至不适当地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学生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其他文献
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为研究“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的语文课”探索了多年。其实,只有把一节语文课上“活”,才算得上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活”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有生命”,所以,教师应该赋予语文课以生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语文课“活”起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被学习兴趣所吸引,就会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犹如一把熊熊的火,将点燃理
期刊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融于感情化、个性化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更应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好奇心、求知欲,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1、巧妙导课,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关键
期刊
学生的认识过程总是有情感相伴的,新课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探究的意识、科学的精神等情意价值,倡导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授课的各个环节,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感情。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方法,在认知过程中不断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效应的强化,反复渗透积淀,发挥情感教育在认知达标方面和培养优秀品质方面的多重功能。   一、创设情境,孕育
期刊
议论文应注意以下几个口诀:全、简、虚、显、亮。全即论据要全面,简即语言要简明扼要,虚即虚构要合理,亮即文章要有亮点。这里的“亮”又是尤为的重要,尤其是考场作文,阅卷教师要在一天之内判完数百份卷子,其中的枯燥、单调、紧张可想而知。而文章的开头的亮点又更显其地位的重要,文章的开头如人之眉目,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如何,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议论文得高分,就要让文章的开头成为引人注目的“
期刊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的那句“读书不毕业”,应该被每一个好读书的人奉为经典。没有万卷书的积累就没有万里路的启迪,这就是走在书中、行于世界的力量。   在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孤身飘泊于一片新天地时,那位叫刘墉的父亲写给他女儿的《靠自己去成功》,拨开了少年眼前世界的茫茫大雾,成就了她的“守得云开见月明”。   少年曾经深陷于疑惑中,她独自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怀疑自己离开故地的动机是否纯粹,所做的
期刊
在诗词教学中,诵读和导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虽然从前那种觉得诗词背诵下来就可以了、反复读占用的课堂时间太多的想法已从大部分教师的心中根除,但是如何安排诵读,怎样才能在诗词教学中利用导入实现学生感知能力的最大化,仍然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拿捏的一个问题。   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看,诗词、文言文诵读的少,学生缺乏语感,最后影响了对文意的理解和背诵的效果。读应该是贯串诗词教学始终的,无论是预习
期刊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影响着教学改革,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又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波澜。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先在家中或课外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然后再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共同对教学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态,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先学后教。   在翻转课堂理念的影响下,微课程成为了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黎加厚指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
期刊
作为农村中学教师,不仅要面对教学设备的简陋,更要面对濒临辍学的贫困学生和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因而提高教师素养势在必行。那么,作为农村中学教师,应怎样提高素养呢?   一、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和亲身示范完成的,因此,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状况将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所以,为人师表,以德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
期刊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实施教学呢?   一、课前精心准备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传统的备课就是教师研究课文、教参、写教案,可是却忽视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讲:“备课要备两头”,其中重要的一
期刊
那究竟什么是细节描写呢?它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写。细节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范围很宽。它能够使文章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那么教师应怎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细节描写呢?   一、细节力求真实,仔细观察生活   如仔细观察生活,在公益广告《妈妈洗脚》中,让学生观看视频,描绘出了这样的画面:   学生习作:“母亲回头一看,惊讶了。在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