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良好思维品质 促进思维能力提升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而决定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走向的因素很多,其中的思维品质至关重要,当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思维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以思维品质为抓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思维活动中形成应有的思维品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向本质进发,锻造深刻的思维品质
  学生的思维过程是隐性的,看不清也摸不着。浅层次的思维只是根据大脑中累积的知识对遭遇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做一个自然的反映,如果这个内部的活动到此为止,那么学生的学习包括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能停留在低层次,更多地偏向于模仿。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数学规律,向数学本质进发,从而锻造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分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以及“整数除以分数”,所以,在根据问题情境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算式之后,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可以将这样的分数除法算式转化为乘法来做。于是,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算出了答案,然后再出示例图,与他们一起画图验证了十分之九里面确实是有3个十分之三。在学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提出问题:“这个算法是巧合还是符合计算规律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证明这个算法的合理性?”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陷入了沉思,他们有的在纸上画画点点,有的在小声交流。集体交流的時候,学生形成了一些思路,有的是继续举了一些与例题类似的例子来验证。但是,在一些学生提出“如果被除数和除数的分母不同该怎样来说明”的时候,学生有些为难。有的学生想到了将两个算式相除的办法,比如说a÷b应该转化成a×[1b]来计算,那么可以用(a×[1b])÷(a÷b)来看看两个算式的商等于多少。在去括号后学生发现原来的式子等于a×[1b]÷a×b,这样正好得到1。根据这个除法式子,我们可以判断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是正确的。
  案例中,如果只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找到了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方法,那么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模仿和迁移上。现在教师提出让学生想办法来证明自己想到的方法的合理性,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就进入到一个较深的层面。他们会收集各个渠道的知识来从不同途径展开探究,促进思维的深入。无论学生最终能不能取得成功,这样的深入思考对他们而言都是有价值的。当然,最终学生的成功给了他们更大的刺激,让他们对挖掘数学本质的思维方式有了更多的体验和积累。
  二、从变通着手,锻造灵活的思维品质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影响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都需要学生的思维较灵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借助适当的材料,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渠道入手,展开不同途径的探究。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易于变通。
  例如,在“认识平均数”的教学中,在学生已经具备用“先加后除”的方法来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之后,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篮球队有8名队员,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56厘米、165厘米、170厘米、164厘米、175厘米、162厘米、157厘米和163厘米,那么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在学生独立尝试后我组织了全班交流。发现虽然学生花费了较长时间,但是正确率并不理想,不少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导致算错了队员的平均身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向学生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像这样一组较大的数据在计算的时候既费时又费力,我们能不能想到更巧妙一些的方法?”在问题驱动下,学生展开了更深的思考。首先有学生提出:这样的8个数在相加的时候可以有一些简便计算,比如,将156和164相加;157和163相加;165和175相加。大家一致认同。有学生提出了新的设想:因为这些数较大,可以将每一个数都减去150,得到一些较小的数来相加求和,算出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比150厘米多多少,然后加上150厘米。这个思路同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之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做了进一步的尝试,提出可以用160作为假设的平均数,然后将比160厘米多的数移动给比160厘米少的,最终将总数中多出的厘米数除以8,算出平均身高比160多多少,这样的方法与“移多补少”的方法是一致的,并且可以让计算量更小。
  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因为出现了计算成功率较低的情况,所以我顺势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去寻求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对计算平均数有了更深的认识,掌握了更科学的方法。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上升的过程,也是他们思考深化的过程。因为力求优化,所以学生从与原来不同的角度入手来思考问题,促成了方法的多样化。这对于培养他们灵活的思维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三、从习惯入手,锻造独立的思维品质
  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只有在学生面对问题时勇于尝试,善于独立做出判断,形成自己的思路,学生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中受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入手来进行培养,让他们的思考更独立、更果敢。
  例如,在“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组比,让学生尝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交流之前我告诉学生只要自己认为合理的方法都可以,不要产生顾虑。果然,学生在几个问题上都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比如2.25∶0.25的化简。大部分学生是将两个小数同时乘100,化成225∶25,再约分成9∶1。少数学生认为自己的方法比这种更有优势,他们认为可以将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同时乘4,直接化简出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学生做了总结:第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小数的比的化简,而第二种方法比较独特,在数比较特别的时候适用。再比如分数比的化简。一些学生认为可以将两个分数转化成小数再化简;另一些学生认为可以直接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同时乘以这个公倍数;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不一定要找到最小公倍数,只要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为乘数,这样相当于用一个分数的分子乘另一个分数的分母,如果得到的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有公因数再约分。交流的时候,根据学生的思路我们对每种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其优势和不足,让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有了更多的解决方法。可以说,这样的百家争鸣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回顾几种思路,让他们得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论,学生的收获就丰富了许多。
  自信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能够形成独立的思维,这样学生才能有与别人交流的“资本”,在交流中才能有更多的感触。同时,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体验会让他们积累更多的自信,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一些压力,让他们不得不作出抉择。在这样几种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得到培养出来,最终形成好的思维习惯。
  总而言之,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贯穿于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因素来做出有针对性的布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实施,以帮助学生养成优质的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为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其他文献
小学生在和“分数”初“打交道”时,总是在“整体1”“平均分”或“一半怎么表示”等对话交流中“磕磕碰碰”。窃以为,如果我们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课堂局面,必将会发现关于“分数”的更多奥秘和魅力。以下是我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的开头设计:  1.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中,悟空找到了4个桃子,如何分给两个人呢?假如是2个桃子,如何分?如果只有1个桃子,那么
期刊
目前,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的现象十分普遍。往往是重视知识教育,轻视能力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单方灌输、照本宣科,教学过程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空泛、低质,缺乏策略。学生的学习以考试为主,死记硬背,理论脱离实际。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了学习质
期刊
对话是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沟通的主阵地。通过对话,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对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摸清学生的“底”,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对话,可以促使学生的发现展示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引起大家的关注,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话,并提升对话的质量。具体讲,对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一、在对话中沟通,让学生的想法更
期刊
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离不开适当的作业布置。作业形式可以有很多种,而有效作业的设计,需从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出发,帮助学生有效巩固课堂所学新知,进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设计趣味作业,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趣味性元素可以是作业形式的创新。由于小学英语教材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所以课本原文的很多场景都取自于日常生活,所学词汇也与学生的日
期刊
所謂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的暂时性矛盾,通常表现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其实,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他们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时,这个矛盾如同拦在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会给学生一定的干扰。但是,这种失衡
期刊
小学生普遍感到写作时“无话可写”,作文题一出,有的照抄人家习作,有的勉强写出枯燥无味的语句。众人皆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注重从丰富小学生写作内容入手,指導学生习作。  一、贴近生活,写出真情  根据农村小学生实际以及本地风俗习惯,可指导学生写熟悉的现实生活。如:农历正月十五农村有“闹元宵”的习俗,预先布置任务,指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观察思考:“闹元宵”的情景、传说与蕴含的道理,再让学生和家
期刊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理解,其实是一知半解。在“真分数”已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的前提下,“假分数”如何鲜明地“独立”出来,成为分数家族中“个性鲜明”的一员?在单位“1”不够取的时候怎样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数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成为教学此课的一个重要的视点,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进“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更多奥秘之中。  以下是笔者执教此课的部分教学设计:  1.唐
期刊
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但完美的结束语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意犹未尽,引起学生的无尽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束语,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角色体验,加深领悟  小学生都喜欢表演,而教师在设计结束语的时候也可以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来结束课堂教学。这样的结束语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角色体验的过程
期刊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的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发挥其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红色文化界定及表现形式  红色文化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组成
期刊
说课,作为一种操作更方便、参与范围更宽泛、场地要求更随意的教研方式,得到了众多教研工作者的青睐。但很多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存在着“六个缺少”,需要予以修正。  1.缺少“整合性”。很多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在“说教学目标”与“说教学重难点”时,将两个部分完全割裂开来。实际上,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是“源”和“流”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是教学目标的派生。  【修正方案】在说教学目标的同时点明重难点,或在说完教学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