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来源 :学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含义,分析了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工匠精神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工匠精神;精神培养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一般是指工匠就自己负责的产品进行精心雕琢,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要求产品质量与美感并存。实质上,每位工匠都热衷于对自己的产品精心雕琢,进而改善工艺,非常享受产品能够在自己双手中得到升华的过程。从工匠精神目标层面进行分析,主要是指能够打造本行业质量最优的产品。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工匠精神是对创造精神与精益求精精神的大力追求,发挥用户至上精神,争取为用户提供最优质服务。培育工匠精神既需要政策导向,也需要教育的介入,尤其是以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为己任的职业教育。
  二、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目前,要想使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既要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支持,又要有精神层面的支撑,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有助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摒弃浮躁,耐心提升品质,对产品进行改进设计,努力完善细节,从而达到增品种、提品质的目的。
  2.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工匠精神已经逐渐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必需技能及态度,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支撑,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职业教育要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智慧型“匠人”。重拾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诉求,应将工匠精神培育成为职业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3.促进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职业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进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应将重点放到技师人才的培养上,致力于打造技艺高超、掌握门类齐全的人才管理队伍,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
  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
  职业教育中,教师需清楚认识工匠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工匠精神的科学应用。除此之外,社会以及家庭也必须转变相关的教育观念,从重视学历、轻视能力的误区当中走出来,对技能型人才予以肯定,彻底摆脱职业教育偏见。总之,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工匠精神以及学生技能培养之间的相互融合,在教会学生一技之长的前提下,使学生真正领悟质量的重要性,保证每位学生都拥有高尚的职业精神以及坚定的职业信念。
  2.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属于传统形式学徒培训与现代化教育进行相互结合的新型合作形式,致力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保证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更好地接受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精神熏陶,让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锻炼,实现教育目标。从我国目前国情来看,相关部门应快速制定科学化的校企合作法律政策,从校企合作主体、合作过程以及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增强校企合作的合理性。
  3.营造良好氛围
  实质上,要想获得高效教育,必須拥有良好环境。在现代化职业教育期间,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具体来说,职业学校需要建设以工匠精神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并发挥其引领作用,然后借助多种隐性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都具备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水平。
  4.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素养培训问题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从职业教育性质出发,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化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然而这种双师型教师却相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若要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师资问题,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职业院校教师招聘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大力拓展人才渠道,必要时从企业引进高素质工作人员任教。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工作人员要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工匠精神与责任心,可以在学生指导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其次,强化职教育培训,尤其是对教师素养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四、结语
  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必需技能与态度,需要相关人员予以高度重视,并以实际行动促进工匠精神的科学培养,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2]郑立巍.谈职业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
  [3]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已经是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它不仅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更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高职学生;择业;理念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已经是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它不仅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更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特别是高职院
期刊
摘要:中职美术教学是我国中职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影响,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情感教育在美术课堂中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能够提高中职美术教学的质量,又能够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及人文素养。在深化学生对美术课程认知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道德素养能够有效的提升。本文将基于中职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进行分析,并对其价值与策略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摘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灵活培养人才,改革创新课程,以特色教学、合作办学、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国部分高校在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就业水平等方面虽然形成了以专业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体系框架,但各大院校之間还存在差距。  关键词:校企联合招生;地方统筹;知识和技能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趋势  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高等
期刊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档案管理中,不仅保证了档案记录的信息质量,改变了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传统观念。而且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实效性、安全性。本文重点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档案工作;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子档案的出现代表着档案管理工作从原始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对于教育领域的关注点高。近几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我国步入信息化大国,在这种宏观局面下,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也开始了针对于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改革。受到物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是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改革内容,信息化教育逐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表现力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舞蹈表现力重要意义的阐述,从综合素养、舞蹈理论、生活积累、舞蹈体验等方面,阐述了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表现力问题,从而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把舞蹈表演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来。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有着其特殊的规律性:它不同于少年儿童的启蒙训练、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专业舞蹈教育,更不同于高师的舞
期刊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存在的种种问题,开展切实可行的入学教育,对于帮助高职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新的人生目标,实现个人梦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整体学生管理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高职;新生;教育  新生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进入了大学校园,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懵懵懂懂,并且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很大的差距,于是出现了适应困难、学习目标不明确、懒散邋遢、人际交
期刊
摘要:勤勉的根源可以说来自日本人根深蒂固的危机意识。日本人勤勉的品性实现了日本战后的崛起,但同时也给日本人个人带来了很多消极因素。从勤勉的两面性来解析日本人的性格。  关键词:勤勉;过劳死;两面性  在很多外国人眼里,日本人是“工蜂”的化身,勤勉地从早到晚不停的忙碌着。上下班高峰时间看似要被挤爆的地铁电车,走在马路上是行色匆匆的上班一族,没有节制的加班,让日本在经历战败后的一贫如洗,一跃发展到世界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中小微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為例,从课程建设背景、建设意义、课程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背景  2014年,国家兴起“大众创业”热潮,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国家尤为重视,电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也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更新。中职教育是新形势下为社会提供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中国社会层面的各种原因,中职院校的道德教育问题一直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中职院校需要提高其德育教育的质量水平,优化中职德育教学。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问题;对策研讨  随着我国社会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对人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