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从语文教师思维方式和教学立场的转变、课堂中的分组合作阅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等方面来阐述了新课改中问题设置的重要性和实施办法,意在探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授课技巧。
【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设置 重要性 方法
经过一年的语文新课改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发现,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讲课过程模式化、学生思维固定化、教师点拨简单化、教学效果夸大化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设置。简单的说,教师备课过程中设计的问题环节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问题设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提问不仅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而且影响到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么,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生问题呢?
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我认为设置问题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设置问题,首先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提起兴趣,融入情景,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比如《宋词三首》中柳永的《雨霖铃》,我们就可以先设置一个凌晨送别的场景,洞箫的音乐低沉哀怨,晓风残月,无言的别离,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词人写作的情景和心境。第二,要设置问题,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按照需求来进行教学,就会事倍功半。无论形式如何,内容如何,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的问题,就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第三,要设置问题,还要注意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注重学生实际需求、贴近就业和生活的问题,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设置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所有问题不能模式化,统一的全部设置为小组讨论的问题。新课改教会我们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讲授,小组讨论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把“个别思考,独立完成”、“同桌小議,两两互助”、“小组讨论,团队作业”三种形式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的时间长短以及形成观点的多少等具体情况来设置问题的类型和解决方式。第二,设置问题的难度也不能统一。这是我们在新课改后的教学中经常发现的现象:教师在黑板前一字排开一系列的问题,各小组分工找答案,但是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书上的原句,学生讲解时照书本念下来即可。个别老师会偶尔设置稍微难一些的问题,但是学生也能够很轻易的回答。一节课洋洋洒洒上下来,学生真正记住的、掌握的、留有印象的知识很少。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适当地复习旧的知识;更要注意不同学生知识层面的差异,问题的设置既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也要让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感到需要努力才能实现,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真正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依靠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简而言之,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难度的差异。第三,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系统的知识点,语文课也不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做到,以“问题”为主线,设置问题时,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置一系列相关的问题,通过连续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第四、由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语文知识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因此,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环节,语文教师应该扩大视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同类问题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语文课程不仅仅承担了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任务,还有不可缺 少的德育教育任务,《焦作市中等职业学校新课堂教育实验方案》也要求我们“突出德育特色,凸显素质教育”。因此,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贯穿必不可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必不可少的要设置德育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德育问题的设置,应遵从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德育问题的设置要遵从开放性原则,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自己产生体会,得出结论。比如:在《项链》一文中涉及到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分析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让学生指出,你认为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不好,不好的话如何做才更合适。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心得,德育的目的就达到了。第二,德育问题的设置要遵从联系性原则,问题必须和学生本身密切相关,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这样的效果才能够事半功倍。如在《提醒幸福》一课中,可以设置拓展问题:“谈一谈自己遇到了最感动的事”,让学生在回忆和思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身处幸福之中,提醒自己注意体会幸福,珍惜幸福。第三,德育问题的设置要遵从易操作性原则。设置问题的原因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复杂了学生会产生抗拒心理,排斥回答问题。因此,设置问题是必须容易操作,学生能够实践才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改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本着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方能设计出让学生愿意想、喜欢想、乐于回答、勤于思考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才能够真正的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石向东.问题设置---对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
[2] 《焦作市中等职业学校新课堂教育实验方案》.
【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设置 重要性 方法
经过一年的语文新课改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发现,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讲课过程模式化、学生思维固定化、教师点拨简单化、教学效果夸大化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设置。简单的说,教师备课过程中设计的问题环节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问题设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提问不仅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而且影响到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么,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生问题呢?
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我认为设置问题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设置问题,首先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提起兴趣,融入情景,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比如《宋词三首》中柳永的《雨霖铃》,我们就可以先设置一个凌晨送别的场景,洞箫的音乐低沉哀怨,晓风残月,无言的别离,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词人写作的情景和心境。第二,要设置问题,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按照需求来进行教学,就会事倍功半。无论形式如何,内容如何,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的问题,就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第三,要设置问题,还要注意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注重学生实际需求、贴近就业和生活的问题,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设置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所有问题不能模式化,统一的全部设置为小组讨论的问题。新课改教会我们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讲授,小组讨论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把“个别思考,独立完成”、“同桌小議,两两互助”、“小组讨论,团队作业”三种形式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的时间长短以及形成观点的多少等具体情况来设置问题的类型和解决方式。第二,设置问题的难度也不能统一。这是我们在新课改后的教学中经常发现的现象:教师在黑板前一字排开一系列的问题,各小组分工找答案,但是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书上的原句,学生讲解时照书本念下来即可。个别老师会偶尔设置稍微难一些的问题,但是学生也能够很轻易的回答。一节课洋洋洒洒上下来,学生真正记住的、掌握的、留有印象的知识很少。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适当地复习旧的知识;更要注意不同学生知识层面的差异,问题的设置既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也要让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感到需要努力才能实现,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真正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依靠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简而言之,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难度的差异。第三,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系统的知识点,语文课也不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做到,以“问题”为主线,设置问题时,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置一系列相关的问题,通过连续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第四、由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语文知识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因此,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环节,语文教师应该扩大视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同类问题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语文课程不仅仅承担了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任务,还有不可缺 少的德育教育任务,《焦作市中等职业学校新课堂教育实验方案》也要求我们“突出德育特色,凸显素质教育”。因此,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贯穿必不可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必不可少的要设置德育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德育问题的设置,应遵从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德育问题的设置要遵从开放性原则,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自己产生体会,得出结论。比如:在《项链》一文中涉及到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分析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让学生指出,你认为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不好,不好的话如何做才更合适。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心得,德育的目的就达到了。第二,德育问题的设置要遵从联系性原则,问题必须和学生本身密切相关,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这样的效果才能够事半功倍。如在《提醒幸福》一课中,可以设置拓展问题:“谈一谈自己遇到了最感动的事”,让学生在回忆和思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身处幸福之中,提醒自己注意体会幸福,珍惜幸福。第三,德育问题的设置要遵从易操作性原则。设置问题的原因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复杂了学生会产生抗拒心理,排斥回答问题。因此,设置问题是必须容易操作,学生能够实践才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改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本着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方能设计出让学生愿意想、喜欢想、乐于回答、勤于思考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才能够真正的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石向东.问题设置---对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
[2] 《焦作市中等职业学校新课堂教育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