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武术文化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g45tg54h4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龙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北派具有代表性的拳种之一,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试图进一步探讨影响地龙经拳传播的诸多因素,深入挖掘其内涵,使其能突破地域限制,融入中华武术的大家庭。
  关键词:武术文化;地龙经;传承;发展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高密地龙经拳是潍坊武林中的一朵奇葩。多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热切关注地龙经拳的组织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地龙经拳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地龙经拳已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5年正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届时,其必将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地龙经拳的历史渊源
  地龙经拳发源于武当派,又称地躺拳,现民间习练者极少,也缺乏具体的文献资料记载。据考察,此拳种只在山东境内尚有少数传承者,以高密境内居多,并形成连贯的传承体系,经五代传人,距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1847年,高密县城第一望族世家——松园张家第十三世孙张乔(字云鹤)到平度县访亲会友,时逢友人演练地龙经拳。该拳特色鲜明,与别派武功毫不相同,张乔立即恳求友人传授地龙经拳,学成后即在高密城内设坛授徒。地龙经拳从此开始了在高密县传承发扬的历史,后经第二代传人张少云、第三代传人官维鑑、第四代传人官星南和第五代传人杜文明传承至今。
  二、地龙经拳的重要内容和特点
  地龙经拳共有二十四路,套路有长有短,动作由简就繁,循序渐进。各套路间既各自独立又前后衔接,动作紧凑,连贯一致,且套路系统结构严谨,刚中有柔、刚柔相济。据地龙经第四代传人官星南所传拳谱,其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基本功;二是站步換气法;三是二十四路拳法。二十四路拳法包括:(1)鸳鸯脚拳架;(2)骨寸腿拳架;(3)中风剪拳架;(4)六合掌;(5)次六合掌;(6)花车;(7) 河东;(8)指东; (9)行者出世;(10)歪十披路;(11)扑刀路 ;(12)小圆堂;(13)大圆堂;(14)翻天印;(15)韩通;(16)如花剪;(17)美女照镜;(18)辕门;(19)蚩翘;(20)捻腿上手;(21)捻腿下手;(22)行腿;(23)十字披;(24)酒醉八仙。
  地龙经拳的主要特征是展示倒地后的腿脚功夫,专攻人的下盘,以跌、扑、翻、滚、剪、挑、摔、蹬、扣的套路见长。实战中招招具有败中取胜、反败为胜的鲜明特征,且招招可置人于死地。该拳种套路厚实、凝重,习练者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并需经过长期不间断的练习才能学成。
  三、地龙经拳的武术文化价值
  1.历史价值。该拳种缺乏具体的文字史料可以查询。据考证,目前只在高密市境内尚有一脉秉承祖训传承至今。
  2.传承价值。 高密地龙经拳第一代传人张乔对习练者曾留下训示,即地龙经拳的传承宗旨。内容如下:“凡正式学练地龙经拳者,以防身与健体为目的,不得以艺炫耀,仗艺欺人,但当国难当头或遇邪恶势力欺压鱼肉百姓之时可仗艺出手,以维护正义。”
  四、地龙经拳的传承与弘扬
  1.地龙经拳以武育人。地龙经拳第五代传人高密杜文明师傅,14岁时就跟随其师傅官星南学习地龙经拳,至今已有四十多年。自1984年杜文明接任第五代掌门人的重任后,他不辱师命,以传承和光大地龙经拳为己任,在高密地区教徒授艺,先后培养弟子二百多人。他严尊师祖制订的传承宗旨,对弟子从严要求,要学武必须先学会做人,培养了大批德艺双馨的徒弟。他带领弟子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地龙经拳的传承,不仅锻炼了习练者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习练者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和做人的品格,可谓是一举多得。同时,地龙经拳种的传承也进入了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
  2.积极参与武术文化的交流。地龙经拳在高密乡土中成长壮大,是高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近年来,杜文明带领众弟子走南闯北,将高密地龙经拳推广到全国,并走向了世界。他们先后参加了香港国际武术节、世界传统武术节、台湾华夏国术大典等多次武术大赛,获得大奖无数,在全国、省级比赛中也频频摘金夺银,独领风骚。如今,随着地龙经拳影响的逐渐扩大,有更多的外籍朋友来高密探访。地龙经拳使高密走向世界,使世界认识高密,推动了武术文化的交流传播。
  3.地龙经拳进校园。潍城实验中学积极开展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学校深入挖掘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太极拳、地龙经拳等传统武术深入校园,在全校形成了热爱太极拳、练习地龙经拳的良好氛围。师生共练太极拳、地龙经拳,成为潍城实验中学一道亮丽的风景。2014年,潍城区中小学武术进校园展演,潍城实验中学获得了城区中学组一等奖,展示了实验中学武术文化的雄厚底蕴,彰显了“文武并举”的办学特色。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年教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高校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本文阐述了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人为本”价值观视域下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管理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过去的十余年里,由于不断扩招,高校学生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师资
期刊
摘 要:粗梳理、浅阅读、虚探究、低效率不是有效语文课堂的特点。有效语文课堂是“立诚”的课堂,是教师“细研读”和“实指导”带动学生学习获得发展的课堂。讲求语文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发挥语文学科独有的教学优势,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语文教师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  时下,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借助各种力量的推动,被引入课堂教学,这是时代进步的成果,帮助了教师的教
期刊
摘 要: 我国自招收免费师范生以来,各类研究数据显示免费师范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专门针对免费师范生中的学困生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处理与效果、案例反思入手,以合力育人机制、朋辈辅导为工作抓手,以期更好地帮助、引导高校学困生群体健康成长。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学困生;合力育人;朋辈辅导  学业问题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高校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学困生的学业问
期刊
摘 要:面对高职学生文化建设的新需求,“共青团模式”将成为“坚持价值引领、传播青春力量”的新途径,“顺应潮流,准确把握学生文化需求;注重内涵,积极创作学生文化精品;拓宽渠道,不断夯实学生文化阵地”是“共青团模式”的重要核心,也是学生文化建设的核心。  关键词:高职;文化;建设;共青团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碎片式”电子阅读取代了以往的纸质阅读,学生在知识摄取方面越来越多元化,新形式、新任务
期刊
摘 要: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能够为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我国目前的就业格局来看,待业人数一直有增无减,而有些专业的人才却非常稀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差别就是职业教育更注重实
期刊
摘 要:传统的高校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创业发展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并创新大学生创业指导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指导模式  一、制订明确的创业计划  学生要能够制订明确的创业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创业方向,教师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创业计划由创业的阶段目标和创业方式两部分组成。
期刊
摘 要: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渠道。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与上海市建平香梅中学合作,开展了“神奇的中医药”社团活动,围绕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常识、针灸经络保健、传统保健体育四大主题,结合知识讲授、科普活动和互动游戏,使初中生对中医药学产生学习兴趣,并掌握了基本的中医药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社团建设
期刊
摘 要:舞蹈和音乐,从产生之初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音乐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舞蹈的美感可以在音乐的伴随下表现出来,舞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因此,舞蹈和音乐是永远不能分隔的整体。  关键词:舞蹈;音乐;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的渊源可以直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如周代的《六代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等,各领风骚。舞蹈和音乐不分离,从产生起便紧密地联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从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应用,为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育人功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形成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
期刊
摘 要:近些年,中外合作项目的规模逐年扩大,加强此类学校的学风建设对其将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本文以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为例,分析学生特点,阐明加强学风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的创新对策,希望对学风的改善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亚澳商学院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改新形式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