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语用训练,促进课堂生成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_t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转变,语言文字训练也得到了关注和实施。然而,过分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会产生为语用而语用的现象。那么,语用训练如何做到精准、适合呢?
  一、面向全体,进行有梯度的语用训练
  作为教师,我们设定语用训练时,既要给优等生“发展性匹配”,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应有的挑战;又要给其他学生“适应性匹配”,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信心,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这里以《荷叶圆圆》教学中一个语用训练环节为例: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句式,描述“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如果仅仅完成这道填空题,难度会偏低,思维得不到应有的拓展。为了面向全体,让这个语用训练点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
  (一)看图说话,感知荷叶
  出示荷叶图片,提問:“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碧绿碧绿的”“大大的”“圆圆的”“绿绿的”“又圆又绿的”“像碗的形状”……
  从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表达,从荷叶大小、颜色、形状各方面进行了描绘,用的修饰语也不一般,有叠词,有“又……又……”的句式,有比喻修辞……
  (二)迁移运用,模仿说话
  出示课文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出示课后习题(配图),让学生仿照句式说话: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A:“苹果圆圆的,甜甜的。”
  学生B:“苹果红红的,香香的。”
  学生C:“苹果大大的,脆脆的。”
  ……
  从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者的表述比前一个环节又深入了一些,他们不仅观察到了苹果的大小、颜色、形状,还能结合生活经验,从嗅觉、味觉等角度切入,描述苹果的特点。
  (三)打开思维,自由仿说
  对于学生自由仿说,为了降低难度,笔者建议可以描述身边的事物。有学生描述教室里的装饰物——墙上挂的“向日葵”:“向日葵圆圆的,黄黄的。”听了她的回答,有学生对窗外的植物进行了描述:“大树高高的,绿绿的。”还有学生联想到最近常吃的水果:“西瓜大大的,圆圆的。”
  这个环节虽然难度有些大,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不少孩子还是举手发言了。最后,课堂上学生发言的踊跃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样的语用训练,既达到了面向全体的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表达,有所提升,又通过一定的语言范式,帮助学生学会描述事物特征。
  二、结合学情,选择难度适宜的语用训练
  在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判断学情,设计难度适宜的教学重难点,使教学有的放矢。当我们进行语用训练时,也应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水平的语用训练,不拔高,也不降低。
  当笔者在其他班级试教时,学生基本都能表达“荷叶是
  的________________。”但是,当把难度再提高一些,要求他们具体描述画面时,就很少有学生能做到,即使老师示范,仍有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表达。
  那么,这个语用训练点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难度太大?要不要把教学难度降低?还是不描述具体的画面,只做一句话的思维拓展训练?
  笔者在犹豫不决时,在网上无意中发现有位老师也设计了这一环节,学生在她的引导下,不仅能说出具体的画面,而且说得相当精彩。这给了我动力,说明这个“说话训练”环节在一年级是可以达成的。回想平时的课堂,我不时让学生“想象说话”,补白文本,因此,这个语用训练难度,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事实证明,学生不仅能接受,而且描述的画面相当精彩。
  学生A:“荷叶是小蝌蚪的遮阳伞,炎热的时候,小蝌蚪躲在荷叶下乘凉。”
  学生B:“荷叶是小乌龟的游乐园,小乌龟无聊的时候,就爬到荷叶上快活地玩耍。”
  学生C:“荷叶是小青蛙的蹦蹦床,小青蛙在荷叶上面蹦来蹦去,像一个灵活的体操运动员。”
  三、运用生成,进行深层次表达
  在语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抓住学生的生成,顺势而为,顺学而导,就会迎来课堂教学别样的精彩。
  例如,在《荷叶圆圆》的语用训练中,在自由练说一句话“荷叶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环节,有个学生把画面描述得很具体,他说:“荷叶是小蚂蚁的救生圈。小蚂蚁掉到河里,它爬上荷叶,等待其他蚂蚁来救它。”我顺势抓住这个生成,适时引导学生:“你能不能像他那样,把自己刚才说的一句话,比如‘荷叶是小蝌蚪的雨伞’,再具体地说一说?”不少学生纷纷举手,把之前所说的话变成了具体的画面。
  学生A:“荷叶是小蝴蝶的雨伞,小蝴蝶在荷叶下躲雨。小蝴蝶很开心,荷叶也不再孤单。”
  学生B:“荷叶是小乌龟的滑滑梯,小乌龟爬到荷叶上,‘咻’一下滑下来。”
  学生C:“荷叶是小雨点的游乐园,雨点儿落到荷叶上,顽皮地滚来滚去。”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还出现了思维的火花碰撞。当时,有一个学生说:“荷叶是小松鼠的船,这里没有了松果,小松鼠就乘着荷叶,到另一个地方去摘更多的松果。”另一个学生提出质疑:“小松鼠太重了,荷叶能载着它去摘松果吗?”当时,由于教师的不确定,就把孩子的质疑搁置了。
  课后,笔者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有的荷叶的确可以承载松鼠的重量。很可惜,由于备课不够细致,在学生质疑时,教师未能适时拓展这些资料。如果教师备课备得再充分一些,就可以引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说话训练时,或许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
  综上所述,结合学情,有利于我们选择适宜难度的语用训练;设计语用教学活动,应考虑全体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有梯度的层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成,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表达。只有内容适合、方法贴切、关注生成,语用训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理解“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等词语的意思,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神化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2.了解“传说”这一文学样式,结合课文和带入的语言材料,感受传说的语言特点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复习导入——概括传说的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月潭的传说》。  2.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怎么读吗?
期刊
导 读:  在与特殊儿童的相处中,最难的不是如何教,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的言行举止代表着什么,如何从他们的需求入手教。将沙盘游戏作为一种心理教育技术而非一种治疗技能引入特殊教育,助我寻得的恰恰是走近孩子心灵世界,读懂心灵之声的密码。  很多走进过特校与特殊孩子有所接触的人都会问我:“你的那些学生言行举止有些奇怪,看起来似乎不按常理出牌,要如何与他们打交道呢?”这个问题问到了每一名特教老师的心坎上
期刊
导 读:  在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孩子们没有先进的仪器、专业的场地,但他们同样有一位好校长、好老师——王林华。王林华是一位对教育有着执着的情怀、爱钻研、爱创新的老师。长期以来,他致力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让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和自然、着重创新意识的养成就是他教学实践的切入点……  一直以来,如何真正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是所有教育
期刊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个人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大都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对人权的重视,近年来,特殊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国家到市县都在积极努力地搭建良好的特殊教育平台,为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其中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尤为重要。人们常说特殊教育是一份充满爱的事业,于特教教师而言,爱是基础和能量的来源,特教需要充满爱,但又不能仅仅
期刊
教材分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四下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重点通过对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前三次交往的描写,刻画出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童心不老的伟大形象。三次交往,描写侧重点各不相同:初次见面,关注的自然是人物外貌(外貌描写);随着交往的深入,更多的是关注人物语言、动作(对话描写);成为朋友之后,还会到彼此生活、工作的地方做客(环境描写)。作者依据生活经验,循序渐进,巧妙地以小见
期刊
中国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已几十年,各种教学理念如百花般竞相绽放。但是成效如何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及方式的确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然而毋庸讳言,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老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的问题。对于教师一连串的提问和分析,学生疲于应付;即便是配合教师走完教学流程的少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没有得到多少提升;大多数学生不善于表达,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本是浑然一体的好文章,
期刊
荣维东教授指出,我国写作教学正在由传统的结果范式向过程范式和交流范式转型。前者以文本为中心,后者指向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注重语用及交流。不同的写作教学范式需要不同的写作知识,因此,诸如形成想法、构思布局、写草稿和修改等过程写作知识以及有关读者、文体、语体、语境、写作目的等交际语境写作知识将成为写作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现行语文教材主要以“文章写作知识”和“文体”为主题建构写作单
期刊
当下的学校越办越大,条件越来越好,可在功利主义、技术主义、形式主义弥漫的环境中,师生的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死读书、读死书”的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于是,我们难免困惑、迷失,难免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于是,做了近三十年教育的我,至今依然无法回答“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育”,依然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其实,这些不是哲学命题,而是为师从教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是社会需要关注和
期刊
导 读: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如何充分关注语文学习的“言值”,“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习“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作者以林春曹、薛法根、周益民三位特级教师的教学片断为例,提出阅读教学中图片资源的应用策略,指出图片还原,应关注理解“言值”;图片激活,应关注对话“言值”;图片拓展,应关注表达“言值”。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
期刊
导 读:  高红妹老师的“确定位置”,从“1个点”到“5个点(一条线)”再到“多个点(一个面)”,跨维度、跨知识体系引领学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建构数对。同时高老师运用“任务驱动”抽丝剥茧引导学生探寻“孙悟空”的 “位置”,学生不断地思考,逐渐体悟“一一对应”“数形结合”数学思想。  “确定位置”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常用的做法是,出示若干小朋友(如5行5列)的座位圖,猜猜某位同学在什么位置,以此导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