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游戏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喜欢游戏,那是源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指南》中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探讨如何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获得身心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在不断实践与研究中我发现自主游戏活动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之一。若要幼儿在游戏中有所收获,和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与材料进行互动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呢?我想要在幼儿与材料互动中有更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自主游戏;互动;自我完善;促进发展
皮亚杰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可见材料对幼儿来说是打开他们智慧大门的钥匙。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要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材料的投放。
1 材料投放中的互动
1.1 材料投放种类应丰富全面,满足幼儿游戏的不同需要。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共识:区域活动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有足够
的材料操作,幼儿也才有机会与材料进行互动,于是,教师和幼儿、家长共同收集大量材料带入班级。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我认为,材料始终只是帮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的辅助手段和工具,必须是对幼儿本次探索活动有所帮助的。以下活动案例,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启示。
在小班《动物的家》这个主题活动中,为了迎合主题的开展,我们老师在益智区投放了“帮毛毛虫找身体”——按数序排列;“小鸡出壳”、 “蝴蝶找花”——数、点、物对应;“小熊找蜂蜜”——趣味迷宫等很多材料。
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益智区陆续了来了三名幼儿,他们坐下后,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想操作的材料。其中一名男生选择了“小熊找蜂蜜”趣味迷宫材料,可是刚玩时间不长,他便丢下材料,重新选择了另一样,这样的行为在他的身上反复的重复着。
启示:
通过以上案例的比较不难发现,提供过多种类的材料,看似让幼儿玩得很开心,但是多则滥,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他们的活动会因为过多的材料投放流于形式而表面化,不能达到很好的探究目的。
1.2 材料投放,应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时更换。
孩子们还提出要一些调味料于是我们的孩子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调味料的一些特性共同制作了调味瓶。笑脸表示糖,苦脸表示盐,水滴表示麻油等。顾客在品尝时经常会洒上一些调料。并告诉我们这样味道非常好。 有一小部分老师会认为:材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工作是一个很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一次性投放后就不用再操心了。于是,有的区域长期没有改变。
在小班“我爱妈妈”主题活动中,为了配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老师用吸管、卡纸做成了“穿项链”的材料,意在通过“穿”的动作练习,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同时不同的规律提示板又能让幼儿学习按规律穿项链。
啟示:
材料的投放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需要以及不同的主题内容、孩子的发展目标不定期进行更换,满足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对投放的材料、结构布局都要进行深入思考,对其新颖程度、数量、难易程度等方面也要做出合理的选择,以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2 材料操作中的互动
幼儿自主游戏的主题和过程都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幼儿是自主游戏的组织者、编导者,二教师在自主游戏中是幼儿的引导者、解读者及支持者。我们要将重点放在愉快的情绪体验、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和对幼儿成长的价值上。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就是让幼儿充分的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将发展和探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幼儿学到知识,更是能让幼儿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
2.1 在自主游戏中亲历探索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步骤来解决问题。
案例:
在“我身边的科学”这个主题活动中,我利用家长资源在科学区投放了大量的未装电池的电动玩具(主要以汽车、飞机、机器人为主)和型号不同的电池、起子、螺丝刀等工具,主要是让孩子探索如何让玩具动起来并拆装玩具。到了区域活动时间,这个区域简直可用“爆满”来形容。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踊跃地想来一探究竟,都想第一个发现让玩具动起来的秘密。有的孩子更是耐心地用螺丝刀拧下螺丝,然后又重新装回去。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孩子们平时随手就能拿来玩的被家长们装好电池的电动玩具,只要经过老师一些有效的引导以及小小的“改动”,孩子们便又有了动手、动脑探究的欲望。
2.2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孩子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可以异想天开,从而激发探索以的好奇心和创新的激情。如:在“讲故事比赛”的游戏中,故意讲一半儿,让孩子猜想结果;“比拼图”游戏中,看谁能用七巧板随意拼出更多的图形等。让孩子在自己的空间,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头脑,感知大千世界的无限奥秘,挥舞起创新的大旗。
2.3 提供一些带有互动性质的材料
案例:
棋类游戏一直是孩子们比较喜欢并热衷于玩的一种游戏。我班的棋类游戏一直都是在桌面操作,孩子们虽然也比较喜欢玩,但总感觉缺少了一些新意。偶然间,我突发奇想,决定将棋类游戏做得更大些,于是制作了“你追我赶”的材料,就是在大的泡沫垫上做出各种不同的内容,孩子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掷大骰子,根据掷出的骰子点数在泡沫垫上行走,并根据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内容。这一材料一经投放,便吸引了全班孩子的目光,每次都争着要来玩。游戏活动结束的时候,都还依依不舍,意犹未尽。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材料投放不仅要具有趣味性,还要具有让幼儿能“动起来”的特性。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自主游戏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区域活动中材料丰富,形式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
3 材料整理中的互动
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指南》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
游戏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让幼儿参与收拾整理各种材料,将不利于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所以,不仅要让幼儿“动”得有始,更要“动”得有终。对于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形成,我有以下两点拙见。
(1)师幼共同商讨,制定材料摆放的规则并设计标志;
(2)最大限度发挥“小值日生”的作用。
4 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包括班级之间的材料互动、家园之间的互动。
5 游戏结束后的互动
在游戏的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便于分析,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就及时对幼儿行为进行调整,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
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因此,其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不是消极状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具体游戏活动为载体,要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达到“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的境界。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新星幼儿园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游戏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喜欢游戏,那是源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指南》中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探讨如何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获得身心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在不断实践与研究中我发现自主游戏活动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之一。若要幼儿在游戏中有所收获,和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与材料进行互动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呢?我想要在幼儿与材料互动中有更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自主游戏;互动;自我完善;促进发展
皮亚杰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可见材料对幼儿来说是打开他们智慧大门的钥匙。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要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材料的投放。
1 材料投放中的互动
1.1 材料投放种类应丰富全面,满足幼儿游戏的不同需要。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共识:区域活动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有足够
的材料操作,幼儿也才有机会与材料进行互动,于是,教师和幼儿、家长共同收集大量材料带入班级。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我认为,材料始终只是帮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的辅助手段和工具,必须是对幼儿本次探索活动有所帮助的。以下活动案例,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启示。
在小班《动物的家》这个主题活动中,为了迎合主题的开展,我们老师在益智区投放了“帮毛毛虫找身体”——按数序排列;“小鸡出壳”、 “蝴蝶找花”——数、点、物对应;“小熊找蜂蜜”——趣味迷宫等很多材料。
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益智区陆续了来了三名幼儿,他们坐下后,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想操作的材料。其中一名男生选择了“小熊找蜂蜜”趣味迷宫材料,可是刚玩时间不长,他便丢下材料,重新选择了另一样,这样的行为在他的身上反复的重复着。
启示:
通过以上案例的比较不难发现,提供过多种类的材料,看似让幼儿玩得很开心,但是多则滥,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他们的活动会因为过多的材料投放流于形式而表面化,不能达到很好的探究目的。
1.2 材料投放,应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时更换。
孩子们还提出要一些调味料于是我们的孩子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调味料的一些特性共同制作了调味瓶。笑脸表示糖,苦脸表示盐,水滴表示麻油等。顾客在品尝时经常会洒上一些调料。并告诉我们这样味道非常好。 有一小部分老师会认为:材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工作是一个很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一次性投放后就不用再操心了。于是,有的区域长期没有改变。
在小班“我爱妈妈”主题活动中,为了配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老师用吸管、卡纸做成了“穿项链”的材料,意在通过“穿”的动作练习,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同时不同的规律提示板又能让幼儿学习按规律穿项链。
啟示:
材料的投放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需要以及不同的主题内容、孩子的发展目标不定期进行更换,满足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对投放的材料、结构布局都要进行深入思考,对其新颖程度、数量、难易程度等方面也要做出合理的选择,以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2 材料操作中的互动
幼儿自主游戏的主题和过程都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幼儿是自主游戏的组织者、编导者,二教师在自主游戏中是幼儿的引导者、解读者及支持者。我们要将重点放在愉快的情绪体验、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和对幼儿成长的价值上。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就是让幼儿充分的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将发展和探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幼儿学到知识,更是能让幼儿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
2.1 在自主游戏中亲历探索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步骤来解决问题。
案例:
在“我身边的科学”这个主题活动中,我利用家长资源在科学区投放了大量的未装电池的电动玩具(主要以汽车、飞机、机器人为主)和型号不同的电池、起子、螺丝刀等工具,主要是让孩子探索如何让玩具动起来并拆装玩具。到了区域活动时间,这个区域简直可用“爆满”来形容。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踊跃地想来一探究竟,都想第一个发现让玩具动起来的秘密。有的孩子更是耐心地用螺丝刀拧下螺丝,然后又重新装回去。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孩子们平时随手就能拿来玩的被家长们装好电池的电动玩具,只要经过老师一些有效的引导以及小小的“改动”,孩子们便又有了动手、动脑探究的欲望。
2.2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孩子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可以异想天开,从而激发探索以的好奇心和创新的激情。如:在“讲故事比赛”的游戏中,故意讲一半儿,让孩子猜想结果;“比拼图”游戏中,看谁能用七巧板随意拼出更多的图形等。让孩子在自己的空间,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头脑,感知大千世界的无限奥秘,挥舞起创新的大旗。
2.3 提供一些带有互动性质的材料
案例:
棋类游戏一直是孩子们比较喜欢并热衷于玩的一种游戏。我班的棋类游戏一直都是在桌面操作,孩子们虽然也比较喜欢玩,但总感觉缺少了一些新意。偶然间,我突发奇想,决定将棋类游戏做得更大些,于是制作了“你追我赶”的材料,就是在大的泡沫垫上做出各种不同的内容,孩子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掷大骰子,根据掷出的骰子点数在泡沫垫上行走,并根据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内容。这一材料一经投放,便吸引了全班孩子的目光,每次都争着要来玩。游戏活动结束的时候,都还依依不舍,意犹未尽。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材料投放不仅要具有趣味性,还要具有让幼儿能“动起来”的特性。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自主游戏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区域活动中材料丰富,形式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
3 材料整理中的互动
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指南》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
游戏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让幼儿参与收拾整理各种材料,将不利于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所以,不仅要让幼儿“动”得有始,更要“动”得有终。对于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形成,我有以下两点拙见。
(1)师幼共同商讨,制定材料摆放的规则并设计标志;
(2)最大限度发挥“小值日生”的作用。
4 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包括班级之间的材料互动、家园之间的互动。
5 游戏结束后的互动
在游戏的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便于分析,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就及时对幼儿行为进行调整,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
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因此,其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不是消极状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具体游戏活动为载体,要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达到“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的境界。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新星幼儿园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