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是考场上的重头戏,如何在高三后期教学上找到一个能高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是很多师生关心的问题。下面浅谈在高三后半学期,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写作、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一些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立意求准,未必求奇。
对于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未能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出现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1.领悟主旨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此立意,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审题有多重要?审题要有条不紊。审题立意力避三“妄”:妄增、妄减、妄改,要把立意表述完整才下笔。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2.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而且还会使文章写得深刻。
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3.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例如2015湖南高考作文试题: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显然,湖南高考题是一则寓意材料题,考生可由由材料中的大树联想到人和人生感悟,就不难立意为“要充分认识到并挖掘出自身的潜能与优势:要善于取长补短、互相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二、材料求準,亦求鲜活。
在一轮研讨会上,高考阅卷归来和我们交流经验的张传伟老师说过,“专家曾说,材料运用得好可以特别加分。这个‘好’,应该这样理解:一是材料的准确性,二是材料的时代感”。
(1)精心准备材料。高考作文是围绕着“人”来做文章的,涉及到人的责任、德行、心灵、亲情、友情、成功、挫折等题材,还会谈为人处世等具有人生哲理的东西,所以平时要广泛搜集材料,分类整理,建立起丰富多彩的素材库,并牢牢记在脑海里,要用时就能信手拈来。同时,还应督促学生背诵大量精美的文段,要求学生准备20个素材(正反结合)、30句经典名句,背诵10篇例文。
(2)关注、运用新鲜的材料,让自己的作文有时代感,这一点很重要!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发展态势走向清晰地告诉人们:要切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大事、关注人文”。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考生能撰写出具有“五性”的素质佳作,即“时代性、社会性、应用性、思辩性、哲理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温度有深度。
(3)正确运用材料还要详略得当,进行必要概括,绝不能照搬照抄。如有的考生使用刘伟的事实材料,光故事就写了300多字,他的作文得分能高的了吗?讲故事用了大段,却说了很少的中心。
三、语言有味,慎求浮华。
对于高三后期的学生来说,找到一条有效途径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方法,是当务之急。许多学生的作文语言平淡,处理素材及谋篇布局也缺乏艺术,整篇文章毫无亮点,考试难以获得高分,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尽量将报刊上千字以内的优秀作品剪辑下来,然后指导他们仔细研读,体会文章之妙。另外还要强调,读比写重要:优秀作文天天读,再进行认真模仿,写出一篇新的作文来。同时,还可以布置他们每周抄写两篇好文章,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抄来抄去有提高”。另外,要注意整散结合,打磨亮点句,点缀名言警句。
同时,要呼唤质朴文风,呼唤真情实感。从今年山东几篇高考优秀作文来看,阅卷老师还是较为青睐有语言有味而文风质朴的文章的。虽然我们提倡考场作文要有较强“视觉冲击力”,但对这一问题应辩证看待。还是让作文回归质朴为好。当然,考生的文风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阅卷老师的审美取向决定的。 四、移花接木,画竹于胸。
考试就要获取高分,只要不是违规作弊,能把文章写好,哪怕是一些别人所谓的“旁门左道”也要用上,比如“移花接木”。笔者曾教过一个学生,从高一起他的习作就没有离开过李清照这个人物题材,而且写得一次比一次好,结果在高考中一举成功(语文单科成绩高达128分)。同样,有的学生喜体坛明星或其他公众人物,说起他们的情况来如数家珍,就可以让他们借助“熟识”,写出别样精彩的文章来。所以,在正常写作训练的基础上,应该多加比对自己“库存”的文章,将那些内容能相通用的篇章找出来,再把它们分别归类整理,以备考时之需,特别是在考前一个月,让学生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是很有必要的。例如2011年山东临沂考生郭宇宸的高考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就是由他平时的习作《弦上听月》“略加剪裁写了上去的”(《功夫在诗外》北京大学郭宇宸),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以瞎子阿炳为素材,只是根据作文材料题意不同,而有机的变通使用,整篇文章只是关键部位作了修改,大部分还是原文。
五、注重思辩,论证全面。
縱观历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发现,对哲理思辩能力的考查从未间断过。如果说高考作文有一条永远不变的主线,那这根主线则无疑是辩证观点的体现了。考场作文,首先必须保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这是前提,也是底线。在此基础上,要想做到视点高、思维新、开掘深,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说,作文有两个不同的层次,能表达主题、阐述道理是低层次的,而用科学的哲学观点去驾驭主题、分析事理才是高层次的。一个考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辩能力,就很难挖掘出题目中所蕴含的哲理,那立意当然就缺乏深度与广度了。也正因为如此,高考作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赋分的根据,在这一点上是很明显的。这就要求考生在作文复习备考中,不但要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还应当注意不断地训练用辩证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文章具有高视点、新思维、深立意,闪烁着理l生思辩的光芒。
如浙江卷,所提供的材料是: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但金代元好问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要求考生写文章阐明自己观点。这样的题也是要求有辩证的思维,而且要有较多的阅读积累。
还有广东卷的作文题。其提供的材料是:“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要求考生就此自命题写作。这题涉及信息化带来便利,也带来某些新的问题,包括人与自然的疏远,人的感受力降低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信息社会的发展,都是近来的热点问题,考生一般都会有所准备。但这个题写好并不容易,不能只是讲爱护自然,还需要有点哲理的思索。
六、亮点常扮,扣题及时。
毋庸置疑,高考优秀作文之所以优秀,都有很多的亮点可圈可点。高考作文要得高分,必须训练学生写作要有亮点意识,使文章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作文的亮点就是提分点,可以是漂亮的题目,可以是精彩的开头,可以是很有力度的结尾,也可以是严谨的结构,也可以是规范整洁的书写,还可以是丰富的文化底蕴、多彩的事例概括、真挚的感情、华美的语言、独特的人生感悟等等。
另外,高考作文毕竟是应试作文,要让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你的观点,必须训练学生在文章的关键地方随时点题,点题点题再点题,扣题扣题再扣题,一句话,抱着话题打滚,这样才能减少跑题的可能。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为了让他们在高考中获取高分,而不是要让他们成为作家,所以教师如能在高三后期作文总复习教学中切实施行这些策略,并带领学生真正做足,做好,也许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在高考中出奇制胜。
一、立意求准,未必求奇。
对于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未能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出现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1.领悟主旨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此立意,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审题有多重要?审题要有条不紊。审题立意力避三“妄”:妄增、妄减、妄改,要把立意表述完整才下笔。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2.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而且还会使文章写得深刻。
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3.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例如2015湖南高考作文试题: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显然,湖南高考题是一则寓意材料题,考生可由由材料中的大树联想到人和人生感悟,就不难立意为“要充分认识到并挖掘出自身的潜能与优势:要善于取长补短、互相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二、材料求準,亦求鲜活。
在一轮研讨会上,高考阅卷归来和我们交流经验的张传伟老师说过,“专家曾说,材料运用得好可以特别加分。这个‘好’,应该这样理解:一是材料的准确性,二是材料的时代感”。
(1)精心准备材料。高考作文是围绕着“人”来做文章的,涉及到人的责任、德行、心灵、亲情、友情、成功、挫折等题材,还会谈为人处世等具有人生哲理的东西,所以平时要广泛搜集材料,分类整理,建立起丰富多彩的素材库,并牢牢记在脑海里,要用时就能信手拈来。同时,还应督促学生背诵大量精美的文段,要求学生准备20个素材(正反结合)、30句经典名句,背诵10篇例文。
(2)关注、运用新鲜的材料,让自己的作文有时代感,这一点很重要!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发展态势走向清晰地告诉人们:要切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大事、关注人文”。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考生能撰写出具有“五性”的素质佳作,即“时代性、社会性、应用性、思辩性、哲理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温度有深度。
(3)正确运用材料还要详略得当,进行必要概括,绝不能照搬照抄。如有的考生使用刘伟的事实材料,光故事就写了300多字,他的作文得分能高的了吗?讲故事用了大段,却说了很少的中心。
三、语言有味,慎求浮华。
对于高三后期的学生来说,找到一条有效途径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方法,是当务之急。许多学生的作文语言平淡,处理素材及谋篇布局也缺乏艺术,整篇文章毫无亮点,考试难以获得高分,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尽量将报刊上千字以内的优秀作品剪辑下来,然后指导他们仔细研读,体会文章之妙。另外还要强调,读比写重要:优秀作文天天读,再进行认真模仿,写出一篇新的作文来。同时,还可以布置他们每周抄写两篇好文章,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抄来抄去有提高”。另外,要注意整散结合,打磨亮点句,点缀名言警句。
同时,要呼唤质朴文风,呼唤真情实感。从今年山东几篇高考优秀作文来看,阅卷老师还是较为青睐有语言有味而文风质朴的文章的。虽然我们提倡考场作文要有较强“视觉冲击力”,但对这一问题应辩证看待。还是让作文回归质朴为好。当然,考生的文风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阅卷老师的审美取向决定的。 四、移花接木,画竹于胸。
考试就要获取高分,只要不是违规作弊,能把文章写好,哪怕是一些别人所谓的“旁门左道”也要用上,比如“移花接木”。笔者曾教过一个学生,从高一起他的习作就没有离开过李清照这个人物题材,而且写得一次比一次好,结果在高考中一举成功(语文单科成绩高达128分)。同样,有的学生喜体坛明星或其他公众人物,说起他们的情况来如数家珍,就可以让他们借助“熟识”,写出别样精彩的文章来。所以,在正常写作训练的基础上,应该多加比对自己“库存”的文章,将那些内容能相通用的篇章找出来,再把它们分别归类整理,以备考时之需,特别是在考前一个月,让学生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是很有必要的。例如2011年山东临沂考生郭宇宸的高考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就是由他平时的习作《弦上听月》“略加剪裁写了上去的”(《功夫在诗外》北京大学郭宇宸),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以瞎子阿炳为素材,只是根据作文材料题意不同,而有机的变通使用,整篇文章只是关键部位作了修改,大部分还是原文。
五、注重思辩,论证全面。
縱观历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发现,对哲理思辩能力的考查从未间断过。如果说高考作文有一条永远不变的主线,那这根主线则无疑是辩证观点的体现了。考场作文,首先必须保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这是前提,也是底线。在此基础上,要想做到视点高、思维新、开掘深,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说,作文有两个不同的层次,能表达主题、阐述道理是低层次的,而用科学的哲学观点去驾驭主题、分析事理才是高层次的。一个考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辩能力,就很难挖掘出题目中所蕴含的哲理,那立意当然就缺乏深度与广度了。也正因为如此,高考作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赋分的根据,在这一点上是很明显的。这就要求考生在作文复习备考中,不但要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还应当注意不断地训练用辩证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文章具有高视点、新思维、深立意,闪烁着理l生思辩的光芒。
如浙江卷,所提供的材料是: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但金代元好问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要求考生写文章阐明自己观点。这样的题也是要求有辩证的思维,而且要有较多的阅读积累。
还有广东卷的作文题。其提供的材料是:“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要求考生就此自命题写作。这题涉及信息化带来便利,也带来某些新的问题,包括人与自然的疏远,人的感受力降低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信息社会的发展,都是近来的热点问题,考生一般都会有所准备。但这个题写好并不容易,不能只是讲爱护自然,还需要有点哲理的思索。
六、亮点常扮,扣题及时。
毋庸置疑,高考优秀作文之所以优秀,都有很多的亮点可圈可点。高考作文要得高分,必须训练学生写作要有亮点意识,使文章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作文的亮点就是提分点,可以是漂亮的题目,可以是精彩的开头,可以是很有力度的结尾,也可以是严谨的结构,也可以是规范整洁的书写,还可以是丰富的文化底蕴、多彩的事例概括、真挚的感情、华美的语言、独特的人生感悟等等。
另外,高考作文毕竟是应试作文,要让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你的观点,必须训练学生在文章的关键地方随时点题,点题点题再点题,扣题扣题再扣题,一句话,抱着话题打滚,这样才能减少跑题的可能。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为了让他们在高考中获取高分,而不是要让他们成为作家,所以教师如能在高三后期作文总复习教学中切实施行这些策略,并带领学生真正做足,做好,也许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在高考中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