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诗以其浓郁的儿童情趣深得孩子的喜欢。本文将从“重诗‘趣’,学习方式多样化”、“抓诗‘风’,体验润泽心灵”、“说诗‘乐’,再造想像编诗歌”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让文学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发芽开花,最终结成累累硕果。
关键词:儿童诗; 学习方式;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93-00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儿童诗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儿童诗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但是,儿童诗的教学却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重结果,轻过程。儿童诗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诵、记忆和表达。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孩子们一个个端坐神气,嘴巴里反复念叨着诗歌,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再来一遍”又“再来一遍”……孩子成了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每一个都能轻松的“背”儿童诗,对于儿童诗中的童真童趣、情感意志却一无所获,更不要说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
2.重讲解,缺体验。为了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有些教师片面地对诗歌进行分析,将流畅的语句肢解为单纯的字或词,对于诗歌中情感的体验更是以“高兴”“激动”等简单的词语收尾或总结,未能真正带领孩子融入诗歌情境,发挥“体验”的魅力,诗歌的整体性与意境美也就被破坏得所剩无几。
3.重形式,少积累。幼儿的学习从模仿开始,仿编诗歌很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创编活动仅仅作为一个活动环节而存在,对于孩子在生活中的诗歌创作,我们老师留意得少之甚少。
面对以上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反复思考,希望能通过以下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幼儿幸福地徜徉于诗海。
一、重诗“趣”,学习方式多样化
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与幼儿进行立体多元的互动,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
1.小图谱大智慧
相对于汉字,图谱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发挥其作用。例如儿童诗《大树和小鸟》,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小图谱,如“叫叫”对应音符标记,“笑笑”对应笑脸标记,“摇摇”对应竖向曲线标记等等,让每一个文字都有简笔画标记进行对应,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诗歌。
2.互动式学习显身手
互动式学习可以有效地运用在诗歌朗诵教学中:利用动作、手势等表现诗歌,感染孩子与老师呼应做动作;设置多种朗诵方式,如在教师多遍朗诵之后,请幼儿用表情尝试完整朗诵;进行“接龙”游戏;充分利用图谱进行藏图朗诵,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挑战”中自然的朗读诗歌,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激起幼儿潜在力量,激发学习主动性。
二、抓诗“风”,体验润泽心灵
每一首儿童诗都具有其专属的诗歌风格,都具有其特定的情绪情感,注重体验与感受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如《大树和小鸟》这首诗歌以满满的关爱之情为美,如此美丽的情感与语言,当然需要我们老师配以优美意境。因此,导入活动中,以一曲清新淡雅的树林鸟语渲染氛围,鸟儿生动的叫声直接刺激幼儿“什么声音?”孩子们开始静静的聆听,聆听这鸟语,也开始聆听老师说出的“大树和小鸟”的故事。整个导入活动,感情与音乐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集中幼儿注意力的同时,给予幼儿美的感受。
三、说诗“乐”,再造想象编诗歌
谭旭东老师在《童诗在困境中挣扎》一文中将儿童诗的尴尬处境精辟地概括为:(1)儿童文学家庭里的失宠儿;(2)新诗家族里的流浪儿。在儿童诗创作日益匮乏的今天,我们教师也许能做一个有心人,收集孩子创作的点点滴滴,让儿童诗的乐趣不仅仅存在于朗诵、欣赏,更在于让孩子体验做“小诗人”的乐趣。
1.激活
在儿童眼里,对事物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他们相信草木都有思想,动物都能说话,诗就在生活中,在自然间,写诗就是要写自己熟悉的物和经历过的事,所以说,每一个儿童都是诗的矿藏,就看你会不会开采,会不会激活。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活动,每一处景物,老师和孩子们都可以一起谈一谈内心的想法,请幼儿用一句或者几句像诗歌那样美的话说出来,儿童诗也就如流水一般,涓涓而下。
2.聆听
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拥有一个与现实世界所不同的精神空间,那是一个有意义的,充满着心灵渴望的,理想的,甚至是纯美的世界,这就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我们老师也应具有一颗童心,聆听孩子的诗歌,分享孩子的诗歌,尊重孩子的创作。例如可以提供图画纸,鼓励幼儿“画”诗歌,他们的画可能是简单、暗淡的,但如果仔细聆听,他们诗的语言是充满奇幻色彩的;可以通过家校路路通,请家长参与,将孩子的诗歌用短信的形式发给老师,老师利用餐前阅读、饭后散步、睡前等环节和孩子一起共享诗歌;可以为每个孩子制作“小诗集”,为每首儿童诗形成创编集,老师做有心人,记录点滴。
3.延伸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让孩子与小动物们、植物谈话,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孩子们的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会流露出想说的欲望,同时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诗歌是属于儿童的,越是伟大的诗歌,越是接近天真。越是不朽的诗人,越是具有孩子的特质。所以,让我们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让文学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发芽开花,最终结成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沈雪梅. 儿歌与儿童诗——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的几点思考,阅读与鉴赏,2011.06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儿童诗; 学习方式;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93-00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儿童诗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儿童诗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但是,儿童诗的教学却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重结果,轻过程。儿童诗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诵、记忆和表达。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孩子们一个个端坐神气,嘴巴里反复念叨着诗歌,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再来一遍”又“再来一遍”……孩子成了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每一个都能轻松的“背”儿童诗,对于儿童诗中的童真童趣、情感意志却一无所获,更不要说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
2.重讲解,缺体验。为了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有些教师片面地对诗歌进行分析,将流畅的语句肢解为单纯的字或词,对于诗歌中情感的体验更是以“高兴”“激动”等简单的词语收尾或总结,未能真正带领孩子融入诗歌情境,发挥“体验”的魅力,诗歌的整体性与意境美也就被破坏得所剩无几。
3.重形式,少积累。幼儿的学习从模仿开始,仿编诗歌很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创编活动仅仅作为一个活动环节而存在,对于孩子在生活中的诗歌创作,我们老师留意得少之甚少。
面对以上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反复思考,希望能通过以下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幼儿幸福地徜徉于诗海。
一、重诗“趣”,学习方式多样化
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与幼儿进行立体多元的互动,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
1.小图谱大智慧
相对于汉字,图谱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发挥其作用。例如儿童诗《大树和小鸟》,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小图谱,如“叫叫”对应音符标记,“笑笑”对应笑脸标记,“摇摇”对应竖向曲线标记等等,让每一个文字都有简笔画标记进行对应,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诗歌。
2.互动式学习显身手
互动式学习可以有效地运用在诗歌朗诵教学中:利用动作、手势等表现诗歌,感染孩子与老师呼应做动作;设置多种朗诵方式,如在教师多遍朗诵之后,请幼儿用表情尝试完整朗诵;进行“接龙”游戏;充分利用图谱进行藏图朗诵,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挑战”中自然的朗读诗歌,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激起幼儿潜在力量,激发学习主动性。
二、抓诗“风”,体验润泽心灵
每一首儿童诗都具有其专属的诗歌风格,都具有其特定的情绪情感,注重体验与感受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如《大树和小鸟》这首诗歌以满满的关爱之情为美,如此美丽的情感与语言,当然需要我们老师配以优美意境。因此,导入活动中,以一曲清新淡雅的树林鸟语渲染氛围,鸟儿生动的叫声直接刺激幼儿“什么声音?”孩子们开始静静的聆听,聆听这鸟语,也开始聆听老师说出的“大树和小鸟”的故事。整个导入活动,感情与音乐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集中幼儿注意力的同时,给予幼儿美的感受。
三、说诗“乐”,再造想象编诗歌
谭旭东老师在《童诗在困境中挣扎》一文中将儿童诗的尴尬处境精辟地概括为:(1)儿童文学家庭里的失宠儿;(2)新诗家族里的流浪儿。在儿童诗创作日益匮乏的今天,我们教师也许能做一个有心人,收集孩子创作的点点滴滴,让儿童诗的乐趣不仅仅存在于朗诵、欣赏,更在于让孩子体验做“小诗人”的乐趣。
1.激活
在儿童眼里,对事物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他们相信草木都有思想,动物都能说话,诗就在生活中,在自然间,写诗就是要写自己熟悉的物和经历过的事,所以说,每一个儿童都是诗的矿藏,就看你会不会开采,会不会激活。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活动,每一处景物,老师和孩子们都可以一起谈一谈内心的想法,请幼儿用一句或者几句像诗歌那样美的话说出来,儿童诗也就如流水一般,涓涓而下。
2.聆听
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拥有一个与现实世界所不同的精神空间,那是一个有意义的,充满着心灵渴望的,理想的,甚至是纯美的世界,这就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我们老师也应具有一颗童心,聆听孩子的诗歌,分享孩子的诗歌,尊重孩子的创作。例如可以提供图画纸,鼓励幼儿“画”诗歌,他们的画可能是简单、暗淡的,但如果仔细聆听,他们诗的语言是充满奇幻色彩的;可以通过家校路路通,请家长参与,将孩子的诗歌用短信的形式发给老师,老师利用餐前阅读、饭后散步、睡前等环节和孩子一起共享诗歌;可以为每个孩子制作“小诗集”,为每首儿童诗形成创编集,老师做有心人,记录点滴。
3.延伸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让孩子与小动物们、植物谈话,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孩子们的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会流露出想说的欲望,同时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诗歌是属于儿童的,越是伟大的诗歌,越是接近天真。越是不朽的诗人,越是具有孩子的特质。所以,让我们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让文学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发芽开花,最终结成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沈雪梅. 儿歌与儿童诗——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的几点思考,阅读与鉴赏,2011.06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