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学前专业的基础课,对其今后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该课程知识结构复杂、抽象性强,对学幼教专业学生学习难度大。通过教育实践,本文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和方案。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
一、学前专业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意义
对学前教育专业而言,“三学”是重中之重,即心理学、教育学与卫生学。而其中,又以学前卫生学为突出,掌握良好的保育知识技能是幼教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学前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人体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联系,它是学前卫生的铺垫,能够对人体有正确的认识是掌握保育技能的基础,并且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知识点多,内容复杂。此门课程以人体的基本组织机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循环系统等为主要章节。各章又涉及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与控制调节等内容,知识点多,这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造成了较大压力。
第二,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由两部分组成:解剖学与生理学。其中解剖学的知识相对直观,多可借助教具与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而生理学部分主要涉及正常人体如何实现功能,内容抽象,知识点庞杂,既是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第三、学前专业学生多为文科生,理论基础薄弱。本课程的内容不但包含解剖学与生理学两部分,还涉及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等相关学科,对于非生物、医学专业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很难准确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第四、课时较少、缺乏实验教学。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时一般仅为40-50学时,并且往往不具备实验教学的能力,对于这样一门逻辑性、专业性强的课程而言,显然是不充分的。以上诸多原因,导致教师讲不透,学生听不懂、记不住、考不过等现象的出现。
三、建议
1、清晰思路,清晰各章节间的关系,注重知识间联系。教师可在各章节开始前,首先呈现出本章节的重点与难点,各章之间关系如何,是何种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结构有整体性把握,理清思路学习。如循环系统中,主要内容包括心脏的结构、心动周期、心脏的电生理、血管生理、心泵功能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而在教学中,心动周期是重点,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心泵功能的调节是难点。
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加强知识点间的前后联系、横向联系和跨章节间联系。以循环系统为例,跨章节联系: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1、2、3、4期,其中平台期为特征曲线,可在讲述前复习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即钠钾离子流动、通道的激活与失活。并设置疑问:细胞膜外的钙离子浓度大于细胞膜内,在复极化阶段钙通道打开,钙离子会如何流动,进而促进学生对于心室肌细胞平台出现的机制。前后联系:讲授心动周期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教学:回顾心脏的结构→血液流动的方向→血液流动产生的原因是压力的变化→压力的变化又源于心肌的收缩与舒张→瓣膜保证了血流的单向性→七个阶段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心动周期。这样的讲授过程就包含了之前讲授过的心脏结构、心肌收缩等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于心脏活动的整体理解。横向联系:对血管反射调节进行讲解时,可对照心脏的反射调节机制,对比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在心脏、血管中不同作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心脏和血管之间关系,认识到二者同步进行,协作完成减压反射。
2、为学生打好基础,结构与功能相结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难度大,尤其以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最为突出。以循环系统为例,学习的基础有三个:心脏的结构、血液流动的方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以上三个知识点相对简单,却对心动周期、心肌细胞电生理和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学习有着决定性作用,血液的流动方向为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在教学中次方向易被忽略,导致学生在心动周期学习中对压力的变化、瓣膜的开关理解的不透彻。循环系统知识点环环相扣、最基础的知识点的学习是学好这一章的保障。
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解剖学主要介绍人体的结构,生理学是关于人体功能的阐述。在教学中,应注意结构是基础,功能是表现,使学生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的对应性,讲清楚基本组织结构对于人体各器官功能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用顺口溜牢记关键概念。对于重点内容的总结、归纳,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循环系统中,“等快慢,等快慢,一看压力,二看瓣”帮助学生牢记心动周期的各阶段,并促进理解心动周期压力与瓣膜变化,“房室延搁有意义,同步收缩最有力,工作细胞平台期,自律细胞没有1、2期”,通过顺口溜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心肌细胞电生理的认识。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往往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的配合使用。多媒体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多媒体资料可将抽象的知识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化静为动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想象记忆。并且,教材与讲义中的图片较小、不清晰,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做出良好的补充。
但多媒体资料也存在着放映过快、信息量大、内容不可更改、知识碎片化等问题,故不宜单纯依赖多媒体。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循环系统结构中,心脏的结构、心动周期、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血管的作用与分布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呈现,学生仍较难理解。但配以板书的形式讲授各知识点的机制与原理,并加以教学模型的展示,往往能促进教学效果。
结语,人体解剖生理学对于学前专业学生难度较大,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够改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还应在学校的加大投入、院系的重视以及学生转变抵触情绪等多做工作。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
一、学前专业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意义
对学前教育专业而言,“三学”是重中之重,即心理学、教育学与卫生学。而其中,又以学前卫生学为突出,掌握良好的保育知识技能是幼教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学前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人体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联系,它是学前卫生的铺垫,能够对人体有正确的认识是掌握保育技能的基础,并且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知识点多,内容复杂。此门课程以人体的基本组织机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循环系统等为主要章节。各章又涉及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与控制调节等内容,知识点多,这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造成了较大压力。
第二,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由两部分组成:解剖学与生理学。其中解剖学的知识相对直观,多可借助教具与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而生理学部分主要涉及正常人体如何实现功能,内容抽象,知识点庞杂,既是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第三、学前专业学生多为文科生,理论基础薄弱。本课程的内容不但包含解剖学与生理学两部分,还涉及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等相关学科,对于非生物、医学专业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很难准确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第四、课时较少、缺乏实验教学。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时一般仅为40-50学时,并且往往不具备实验教学的能力,对于这样一门逻辑性、专业性强的课程而言,显然是不充分的。以上诸多原因,导致教师讲不透,学生听不懂、记不住、考不过等现象的出现。
三、建议
1、清晰思路,清晰各章节间的关系,注重知识间联系。教师可在各章节开始前,首先呈现出本章节的重点与难点,各章之间关系如何,是何种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结构有整体性把握,理清思路学习。如循环系统中,主要内容包括心脏的结构、心动周期、心脏的电生理、血管生理、心泵功能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而在教学中,心动周期是重点,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心泵功能的调节是难点。
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加强知识点间的前后联系、横向联系和跨章节间联系。以循环系统为例,跨章节联系: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1、2、3、4期,其中平台期为特征曲线,可在讲述前复习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即钠钾离子流动、通道的激活与失活。并设置疑问:细胞膜外的钙离子浓度大于细胞膜内,在复极化阶段钙通道打开,钙离子会如何流动,进而促进学生对于心室肌细胞平台出现的机制。前后联系:讲授心动周期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教学:回顾心脏的结构→血液流动的方向→血液流动产生的原因是压力的变化→压力的变化又源于心肌的收缩与舒张→瓣膜保证了血流的单向性→七个阶段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心动周期。这样的讲授过程就包含了之前讲授过的心脏结构、心肌收缩等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于心脏活动的整体理解。横向联系:对血管反射调节进行讲解时,可对照心脏的反射调节机制,对比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在心脏、血管中不同作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心脏和血管之间关系,认识到二者同步进行,协作完成减压反射。
2、为学生打好基础,结构与功能相结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难度大,尤其以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最为突出。以循环系统为例,学习的基础有三个:心脏的结构、血液流动的方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以上三个知识点相对简单,却对心动周期、心肌细胞电生理和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学习有着决定性作用,血液的流动方向为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在教学中次方向易被忽略,导致学生在心动周期学习中对压力的变化、瓣膜的开关理解的不透彻。循环系统知识点环环相扣、最基础的知识点的学习是学好这一章的保障。
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解剖学主要介绍人体的结构,生理学是关于人体功能的阐述。在教学中,应注意结构是基础,功能是表现,使学生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的对应性,讲清楚基本组织结构对于人体各器官功能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用顺口溜牢记关键概念。对于重点内容的总结、归纳,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循环系统中,“等快慢,等快慢,一看压力,二看瓣”帮助学生牢记心动周期的各阶段,并促进理解心动周期压力与瓣膜变化,“房室延搁有意义,同步收缩最有力,工作细胞平台期,自律细胞没有1、2期”,通过顺口溜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心肌细胞电生理的认识。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往往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的配合使用。多媒体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多媒体资料可将抽象的知识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化静为动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想象记忆。并且,教材与讲义中的图片较小、不清晰,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做出良好的补充。
但多媒体资料也存在着放映过快、信息量大、内容不可更改、知识碎片化等问题,故不宜单纯依赖多媒体。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循环系统结构中,心脏的结构、心动周期、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血管的作用与分布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呈现,学生仍较难理解。但配以板书的形式讲授各知识点的机制与原理,并加以教学模型的展示,往往能促进教学效果。
结语,人体解剖生理学对于学前专业学生难度较大,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够改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还应在学校的加大投入、院系的重视以及学生转变抵触情绪等多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