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贵客”变为“主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基本理念.所以,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大胆地体验,真正地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适合新的课改要求.与传统数学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数学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做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广大数学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它呼唤着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转变.
  
  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的弊端是“满堂灌”,因为教学进度紧,致使不少教师课堂教学还演绎着传统“满堂灌”的不良做法,这势必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听教”的地位,只会被动地听老师讲、被动地记笔记,也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被动教、被动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显然,这样的学习气氛是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根本没有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再者,纵使实行了开放性教学,但是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放得开,收不拢,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新课程改革下新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通过“教”与“学”,使学生的数学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数学”的美.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由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在数学课中,假如一节课都是老师在教,老师在讲,老师在唱,而学生只是懵懵懂懂地看着老师的表演,就算老师表演得再精彩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这样的教学的形式是无实质性的“教学”,就是“假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在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时,须将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正确地定位才能促进“新课改”.这里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原来那种“贵宾”式的身份转变为“主人”的身份,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应当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的支配权利等归还给学生,使学生做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试想,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为什么会受到全国不同层次的人喜欢呢?最重要的一点是主持人李咏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能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与观众互动,或让你开怀大笑,或让你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些,我们的数学课堂可否借鉴呢?
  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对改革初中数学教学做了大胆的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1.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位,而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设置各种教学情境,造成悬念,展现矛盾冲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要有了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激趣方法,那样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初学立体几何时,大多数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较强的平面与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是依靠对二维平面图形的直观来感知和想象三维空间图形的,而二维平面图形不可能成为三维空间图形的真实写照,平面上绘出的立体图形受其视角的影响,难以综观全局,其空间形式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而应用《几何画板》将图形动起来,就可以使图形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惟妙惟肖,让学生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形.这样,把问题设置于真实情景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立体几何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学生在接触新课时能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
  2.重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1)组织一次对称面具制作比赛.用卡片、纸板,甚至三合板来制作,要学生制作对称图案的面具,并进行比赛.(2)收集生活中的图形.如:汽车、风筝、飞机等照片进行展览.(3)借助教材所示的蝴蝶图案让学生巩固“对称”的概念,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教学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空洞.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中对抽象的知识获得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3.重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思考研究中创造数学
  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如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中有这样的例题:
  “已知:在Rt△ABC中,∠C=90°,CD是AB上的高线.求证:△ACD∽△CBD∽△ABC”.把它的结论隐去改编为“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变为结论开发题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此时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
  1.已知∠ACD=∠B,∠BCD=∠A,求证:CA⊥BC,CD⊥AB.(成立)
  2.已知CA⊥BC,AC2=AD×AB,求证:CD⊥AB,CD2=AD×BD.(成立)
  3.已知BC2=BD×AB,AC2=AD×AB,求证:CD⊥AB,CA⊥BC.(成立)
  4.已知∠ACD=∠B,AC2=AD×AB,求证:CA⊥BC,CD⊥AB.(不成立)
  5.已知∠BCD=∠A,AC2=AD×AB,求证:CA⊥BC,CD⊥AB.(成立)
  通过这样的演变和探索,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做一题而通一类的目的.
  4.重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践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也就是说,学习的数学应该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想身边的事物,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在教学完“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一次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做合理的分析,并给教师提出一些建议.有的学生分析:英语是一门新设学科,同学们倍感新奇,课堂形式也很活泼,所以大家最喜欢上英语课;也有的学生认为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以前多了,因为现在课上经常开展一些操作、游戏活动,同学之间有问题可以提、有意见可以争论,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幽默;还有的学生建议:语文老师要阻止某些同学取笑回答问题有错或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同学,使大家都喜欢语文课……学生在这种实际的生活情境学习,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体验到生活无处不数学,数学学习与个人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面对新课程,任何一名教师都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感性地走近学生,理性地研究课堂,在边摸索边实践的过程中发展.总之,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富有生气、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因此,数学课的课堂教育的改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以新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托,新方法与新形式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用新理念指导和创新数学课的教学设计,同时不断汲取新知识,转变旧观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责任编辑 金 铃)
其他文献
提问,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一门教学的艺术,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应怎样去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个就涉及如何去构建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了。    一、选好切入点,引起学生兴趣  语文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绝大多数中学生对新生事物都会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选好切入点,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即根据
教师角色是一个复合体,它综合体现于教师的道德、学识和行为之中。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    一、桥的角色  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近教材,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和教材产生感情、认知共鸣。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师首先要带头对课文质疑。有了教师的带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迅速地被带动起来。然后,教师有计划地引
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委针对教材内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   一、善用“文本研习”确立“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文本研习”提供经典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文本研习”重在“研习”,主要指向文本的研读与欣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给语文课堂以静默的空间,让学生在静默中感悟,在静默中想象,在静默中品味,如此,就能真正落实知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的人。试想,如果一节课没有10分钟至15分钟左右是安静的,学生怎么有时间去想,怎么有时间去记呢?所以说,静默可以掏“金”。  一、感悟在静默中进行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按一定的教育要求,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
有一天,一家著名的珠宝店来了一位看起来财大气粗又有些粗鄙的客人。他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用命令的口气指使店员拿各种珠宝。店员忍气吞声地应付着。  突然,那位客人一不小心把手里的一小袋钻石掉到了地上。他吹了个泡泡,一边不怎么诚心地道歉,一边蹲下和店员将钻石一粒粒捡起来。这时,店员发现有几颗钻石是假货。店员坚信那几颗钻石被那位客人调了包。他喊来保安,又调阅了监控录像。可是,保安仔细检查了那位客人,也没有
引入的目的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成功真正秘诀在于兴趣!”所以要使学生掌握一门功课,就应该让学生对这门功课有兴趣.一堂课,引入得好,整节课就活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显得融洽、和谐;反之,一上来吸引不了人的话,整节课就找不到感觉,师生间的互动就会出现阻碍.  一、利用知识的横向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到初一有关垂直的知识时,我会用王维《使至塞上》引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
语文学习中积累很重要,而背诵是最有意识、最有目的的积累。这其实是就表达而言,表达需要一定的语言积累作基础。首先要积累“建筑材料”:从词汇、成语、俗语,到诗文、名言警句,甚至“建筑样式”——独立而多样的篇章形式。其次要通过积累熟谙“建筑规则”:从语法、逻辑,到文法、修辞。背诵是积极而有意识的积累,效果最佳,然后才有“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表达自由。此外,语文不同于数学,言语活动有大量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学出能力,从而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
谈起菲利普这个人物,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他对于勒由“穷”到“富”再到“穷”的不同态度变化(由“撵”到“盼”再到“躲”)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菲利普对于勒前后态度的鲜明变化,充分表现了他虚荣、势利、自私的性格,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然而,作者的写作意图果真如此吗?菲利普真是一个虚荣、势利、自私,为世俗所难容的人吗?认真阅读、细心体会就不难发现,他对于勒由“穷”到“富”再到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这一环节是为了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情感而设。好的导人傢一把新奇、神秘的钥匙,能打开课堂知识的宝库。    一、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 “激”情原则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激”情是课堂中的一种策略,就是用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必要先动情。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