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蘑菇》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该领域一年级有这样的论述,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意在凸显美术课程的视觉性;激发学生绘画创作的实践性;欣赏作品,养涵人文精神的人文性;抒发情感的愉悦性。从而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终实现美育的全方位发展。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婴幼儿最初从色彩、形状、触感、声音、图像来了解未知世界,而绘本就是借助图像辨识事物的优秀读本,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绘本内容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找到不同知识的关联。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画蘑菇》所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多彩的秋天》《找妈妈》等课也对层次、前后、大小有所渗透。但是第一次明确提出“遮挡”这个词,就是本课。所以本课的定位就是起始!教材中增设了绘本图片,绘本不仅是在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方面帮助学生,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的前测,通过数据显示, 72%的学生认为蘑菇都是半圆形和长方形的组合;有超过78%的学生认为蘑菇是红色的,有着圆圆的白色斑点。根据学生的现状,教师布置了两项探究作业。第一,通过多渠道和家长一起欣赏蘑菇绘本,开拓学生视野。第二,学生和家长一起走进菜市场并上网搜集资料,观察不同的蘑菇造型。通过这两项“探究作业”,更加直观的了解蘑菇的小故事和外形特点。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蘑菇的种类及外形特点,从而能在画面中表现前后遮挡的关系。
  (2)学生通过阅读绘本,感受书中真善美的言辞。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识到事物前后遮挡的关系,能够表现出有层次的画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体会绘本和大自然的奇妙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准备三个分别藏有香菇、平菇、杏鮑菇的小盒,让学生通过摸宝贝的形式探究,并在黑板上画出蘑菇的基本形。(图1)
  (图1)
  2.随后让学生进行绘本分享,讲一讲蘑菇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从感官、视觉加深学生对蘑菇的认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愿意与他人分享书中真善美的小故事,为后期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新授知识,渗透绘本意识
  1.老师提问,蘑菇都有什么颜色的?走进菜市场的学生发现大多数的蘑菇颜色比较单一,上网查阅的学生发现蘑菇有各种颜色。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大多数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教育。
  2.教师出示法宝——镂空“蘑菇头”道具。通过变换“蘑菇头”的图片,解决花纹单一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点、线、面冲击学生的视觉,让学生深刻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都可以作为蘑菇花纹的元素,解决前测中出现的问题。
  3.教师出示绘本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个蘑菇在前边?哪个在后边?引出遮挡关系。邀请学生体验蘑菇拼摆游戏,总结出蘑菇的生长规律。
  【设计意图】运用绘本中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的使用高矮胖瘦等贴切的语言,切实可行的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遮挡的关系,感受蘑菇生长的奇妙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4.妙——用联想
  教师出示真实的金针菇,推问名字的由来?引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联想。教师立刻追问,金针菇的造型能让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脑洞大开,教师根据学生的联想迅速进行板演。随后,教师出示各种绘本中蘑菇造型开拓学生的视野。
  【设计意图】推帮助学生简化联想的模糊概念,强调适形联想的思考方法。欣赏绘本图片,感受不同蘑菇造型和绘画技巧的独特之美。
  (三)乐学乐思,创作班级绘本
  1.教师以蘑菇小Q为主人公,一边创编绘本故事,一边进行示范,完成班级绘本的首页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画强化了遮挡和联想的重点,让学生形成整体的意识,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蘑菇乐园的美轮美奂。
  2.随后,以《蘑菇小Q历险记》为情境提出今天艺术实践要求
  【设计意图】在简单的绘本中,感受图画和文字的重要,让学生融入在故事当中,拥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加深了学生对于真善美的探求。
  五、教学设计特色和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大胆的引入绘本教学,从而拓展、延伸美育的新功能。针对本节课的研究,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思索
  所谓思索就是珍视作品,常思求索。一切的教学设计从思索中来,到实践中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能够看到学生对于班级绘本的珍视,也能感受到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可谓美育和情感教育的并存。
  2.合作
  在本节课中,家长和学生的合作探究、生生之间的合作讨论,无时无刻的改变着传统课堂信息的单一化,通过相互激发和帮助,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实在合作的过程中也是一次很好的分层教学,合作学习延伸为社会责任素养就是“合作担当”。我希望我的学生有长足的发展和定位。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就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艺术鉴赏能力,从而彰显出美在智育中的激发功能。
  3.美育
  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选取了情景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三种最有利于形成美育的方式,知识和技能在问题的情境中就转化为了美育的核心。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艺术修养的熏陶,还助力心灵的启迪和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认知,这种对于真善美的探求和感知,转化成美育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总之绘本的融入,让小学美术教学呈现了多样化发展的生机,是教学改革的一项成果。尽管这种新的模式建构尚没有发展成熟,但是它对于美育功能的助力,已经得到凸显。这堂课的大胆尝试,希望能对绘本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宝贵的思路。
其他文献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然而,近几年来,贪玩、缺乏责任心,意志力不坚强、做事不认真、对什么都显示出不在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犯了就改、改后又犯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  那
期刊
教材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中国民族分布特征。  2.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从世界看中国”的最后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民情等知识,目的让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国是
期刊
如何更快更好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我在教学中探索的重中之重,现就我近几年在音乐教学中的体验,谈谈我对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的一些体会。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传统课堂教学使用黑板、粉笔、乐器、挂图、录音机等多种设备,教师讲,学生听,繁琐而又耗时,往往手抄一段乐谱就要花费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有
期刊
一、Teaching objectives:  At the end of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 grasp the information of results and solutions about pollution by listening.  * get some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and use
期刊
教研(一)过程:  在选定了《各种各样的脸》这本图画书后,又经过思维导图的引领,最终确定了新的科学《照镜子》活动设计。  科学:《照镜子》活动设计  ★ 活动目标  1.观察镜中自己的五官特征,比较并发现自己与同伴的不一样  2.喜欢和镜子做游戏,有继续探索镜子的好奇心  活动重难点:比较并发现自己与同伴的不一样。  教师通过集体引领和个别指导,突破活动重难点。  ★ 活动准备  1.材料:每人一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P50-51。  【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类比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基本性质进行类比的迁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运用类比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
期刊
设计意图:  “一级类概念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教室里的玩具摆放、图书的摆放、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让孩子知道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2个以上物品可以归为一类,以此帮助幼儿建立一级概念。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遵循“以课标为准绳,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理念,注重探究学习,补充史料,设计图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世界现代经济史的重要一课,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运行方式、发展模式,上承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下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在教材当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节《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函数的基础,而本节课又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前提,也直接关系到后面对函数图象的学习,同时这也是将几何图形向数转化的初步内容。有序数对的学习,让学生从一维空间发展到二维空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因此,让学生正确理解有序数对是学好本章的关键。教材先从
期刊
教學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