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我们每个教师授课时惯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达到教学目的。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提问决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更不能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一问一答,它实质上是一种复杂的师生交流互动过程,是改变过去那种注入式、填鸭式、插秧式教学方式的需要,这正是现在创新型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恰到好处的提问能让课堂45分钟充满活力,顺利地实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并终生不忘。那么具体在教学中课堂提问该如何开展?又该如何讲究其艺术性呢?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设计好提问的内容。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揭示课题认定目标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猎奇好问的心理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巧设疑问,将学生已掌握的认识水平与教材所包容的知识内涵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引导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亢奋状态,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急迫感。这时,我们再向学生揭示答案,势必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按照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指示,愉快地、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把教师想要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就要注意使我们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层次性。1、启发性。就是教师要有目的的设疑,激发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趣味性。兴趣是人的学习动力之源, 是老师拴住学生的一根绳,一个乏味的问题是很难激发起学生的积极回应的;3、层次性。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按照我们人的认知习惯,层次地、渐近地展开问题,而且要在教学的关键处提问,疏导学生的思维障碍,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切忌漫无边际东一郎头西一斧头的随心所欲地乱问一通来凑课时。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取得最佳的课堂效应;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但也不要乱用。要用问题开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
其次,要注意提问的方式,保护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一、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既要做到一视同仁又要因才施问。一视同仁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均等的展现自己的机会,而不应该厚此薄彼,成为少数几个尖子生的特权,让学生明显地感到老师的偏见,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对你产生敌对心理,那么你的提问自然就得不到大多数同学的热烈响应,你精心设计的问题也就成了枉费心机。而因才施问就是在我们应该在看到学生学习程度确实存在差别的基础上,向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更不要有意刁难学生,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反之对一些差等生要么不问,要么难度太大,经常使其在同学面前处于尴尬处境,久而久之势必伤及他的自尊心,使其伤失自信心,形成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实践证明好多所谓的差等生就是被我们老师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
二、要适当控制好答问的时间,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多动脑筋,引导学生发现答问中的错误并寻找出正确答案,从而消化和巩固知识,切忌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代替学生三言两语指出错误所在,给出正确答案。这样虽然也纠正了错误但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却并不深刻,掌握的知识就不会牢固。
三、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学生回答老师提问时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必须予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完整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纠正学生答问的错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进行正确的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仅是要纠正学生答案中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懂得正确答案是什么?纠正答案中的错误之后,应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一个准确完整的答案,进一步强化学生头脑中的正确知识2、要尊重学生。不管学生回答的对不对,教师都要注意肯定学生回答中的优点,决对不能责骂讥讽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答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回答问题的效率。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明显答错了,但老师却说:“别看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回答,回答的声音很洪亮,以后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会回答上来的”一个积极的鼓励带学生走出了尴尬的峻境,保护了学生可贵的自尊心,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回答。
最后,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向学生提问更要教会学生会问、爱问。
随着创新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以生为本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已悄然进入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并不仅仅是学生在老师所提出问题的引导下去思考,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思维方式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求、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大胆思考。课堂提问不能仅仅停留在老师一问到底,学生一答到底的这种形式上,在学生对问题有了兴趣的基础上,老师应教会学生提问,让学生掌握一些提问的依据和方式,学会自己提问,提高问题的深度,形成真正的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我认为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再来研究“提问”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过时,这正是对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化,是值得我们今天的每一位教师去琢磨和研讨的。
首先,我们要设计好提问的内容。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揭示课题认定目标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猎奇好问的心理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巧设疑问,将学生已掌握的认识水平与教材所包容的知识内涵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引导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亢奋状态,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急迫感。这时,我们再向学生揭示答案,势必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按照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指示,愉快地、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把教师想要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就要注意使我们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层次性。1、启发性。就是教师要有目的的设疑,激发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趣味性。兴趣是人的学习动力之源, 是老师拴住学生的一根绳,一个乏味的问题是很难激发起学生的积极回应的;3、层次性。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按照我们人的认知习惯,层次地、渐近地展开问题,而且要在教学的关键处提问,疏导学生的思维障碍,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切忌漫无边际东一郎头西一斧头的随心所欲地乱问一通来凑课时。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取得最佳的课堂效应;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但也不要乱用。要用问题开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
其次,要注意提问的方式,保护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一、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既要做到一视同仁又要因才施问。一视同仁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均等的展现自己的机会,而不应该厚此薄彼,成为少数几个尖子生的特权,让学生明显地感到老师的偏见,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对你产生敌对心理,那么你的提问自然就得不到大多数同学的热烈响应,你精心设计的问题也就成了枉费心机。而因才施问就是在我们应该在看到学生学习程度确实存在差别的基础上,向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更不要有意刁难学生,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反之对一些差等生要么不问,要么难度太大,经常使其在同学面前处于尴尬处境,久而久之势必伤及他的自尊心,使其伤失自信心,形成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实践证明好多所谓的差等生就是被我们老师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
二、要适当控制好答问的时间,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多动脑筋,引导学生发现答问中的错误并寻找出正确答案,从而消化和巩固知识,切忌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代替学生三言两语指出错误所在,给出正确答案。这样虽然也纠正了错误但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却并不深刻,掌握的知识就不会牢固。
三、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学生回答老师提问时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必须予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完整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纠正学生答问的错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进行正确的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仅是要纠正学生答案中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懂得正确答案是什么?纠正答案中的错误之后,应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一个准确完整的答案,进一步强化学生头脑中的正确知识2、要尊重学生。不管学生回答的对不对,教师都要注意肯定学生回答中的优点,决对不能责骂讥讽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答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回答问题的效率。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明显答错了,但老师却说:“别看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回答,回答的声音很洪亮,以后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会回答上来的”一个积极的鼓励带学生走出了尴尬的峻境,保护了学生可贵的自尊心,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回答。
最后,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向学生提问更要教会学生会问、爱问。
随着创新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以生为本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已悄然进入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并不仅仅是学生在老师所提出问题的引导下去思考,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思维方式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求、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大胆思考。课堂提问不能仅仅停留在老师一问到底,学生一答到底的这种形式上,在学生对问题有了兴趣的基础上,老师应教会学生提问,让学生掌握一些提问的依据和方式,学会自己提问,提高问题的深度,形成真正的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我认为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再来研究“提问”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过时,这正是对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化,是值得我们今天的每一位教师去琢磨和研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