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当前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立足课堂,最大限度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全身心地去感受历史的魅力。而历史学科教学的魅力在于不仅要给学生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要通过丰富生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历史教学培养 初中学生 高尚情操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要“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用祖国和世界几千年的历史知识和宝贵精神财富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一、发挥历史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真挚情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经济文化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先后出现世界上少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和繁荣局面,世界上不少民族和国家都向往,成为他们的楷模。在科技上,我国的数学、天文、历法、医学以及手工业技术都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大加速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在文化艺术上,中国更是群星璀璨,英才辈出。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自豪,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但是中华民族也有可泣可悲、被奴役被侵略的历史阶段。在近代,中华民族肩负反帝反侵略的沉重负担,实际上,近代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具体讲述祖国的苦难史和爱国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炽热的爱国热情。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涌现出许许多多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创造出了不胜枚举、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彪炳史册的爱国英雄,都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光辉榜样。例如,“中英鸦片战争”对关天培、陈化成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敌,为保卫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情操的颂扬和对琦善、奕山等民族败类的鞭挞,使忠奸美丑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现今的青少年中,特别是初中阶段的部分学生,不思进取,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尚有部分学生有自卑感,就要针对这些情况有针对性地补上爱国主义,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大家都知道西方列强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最终都以中国的惨败而结束。战争一次一次地失败,国土一寸一寸地沦丧,对清政府腐朽统治的不满;对西方列强野蛮侵略的控诉;对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大加赞扬和崇敬;对国人要团结、要创新、要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学生得出这样的共识: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盛才能立于民族之林;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要发展,教育不能落后,让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逐步得以升华。中国人民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强烈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当今世界竞争十分激烈,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卓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现在所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景无限美好,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学生走入社会,献身这一事业,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我们要教育青少年刻苦学习,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祖宗、无愧于新时代的建设者。
二、挖掘历史人物故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历史教学中,要逐渐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通过对典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剖析,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在历史上,为何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遗臭万年?历朝历代都存在着真与假、善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斗争,当今这种斗争甚为激烈。在教学中,要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分析,划清是非界限。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善贬恶,形成学生爱憎分明的世界观。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在历史中挖掘一些人物,在他们的言行中借鉴好的东西。如唐太宗乐于纳谏的胸怀;魏征犯颜直谏的精神;包拯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的品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周恩来“邃密群科济世穷”的志向等等,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和教育。其次要生动具体地讲述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来启迪和感染学生,加强道德修养。
三、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割断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了解古人或死人的陈年旧事,而是在认识过去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人类的社会,观察现实的世界。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人生,贴近学生,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历史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把历史问题生活化,引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对话。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任何否定民族交流历史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例如,清朝时期政府与西藏关系,点出明朝政府设立卫所和僧官制度,清朝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时派驻藏大臣等等,用这些事实突出这样的一个观点:中央政府重视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让学生借鉴历史,思考今天,憧憬明天。
四、借鉴历史艺术平台,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念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历史教材中的一些插图是中外著名的美术作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极好的材料。对于这些美术作品的运用,在教学中我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画,把它们呈现在我们的学生面前。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也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欣赏、了解一些中国名画,这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从名画中,我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进而提升艺术修养,还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优化知识结构。如:中国历史中的《步辇图》、《清明上河图》、《井冈山会师》、《开国大典》等,世界历史中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巴黎公社墙》等等,这些无疑都是实施审美教育的较好题材。通过老师富有情感的讲述,既能使学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又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从而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总之,历史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放在首位,努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康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真诚的情感,并学会宽容和尊重别人,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王东峰.非智力因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蒋开文.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J].新课程学习.2010年08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培养 初中学生 高尚情操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要“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用祖国和世界几千年的历史知识和宝贵精神财富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一、发挥历史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真挚情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经济文化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先后出现世界上少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和繁荣局面,世界上不少民族和国家都向往,成为他们的楷模。在科技上,我国的数学、天文、历法、医学以及手工业技术都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大加速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在文化艺术上,中国更是群星璀璨,英才辈出。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自豪,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但是中华民族也有可泣可悲、被奴役被侵略的历史阶段。在近代,中华民族肩负反帝反侵略的沉重负担,实际上,近代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具体讲述祖国的苦难史和爱国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炽热的爱国热情。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涌现出许许多多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创造出了不胜枚举、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彪炳史册的爱国英雄,都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光辉榜样。例如,“中英鸦片战争”对关天培、陈化成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敌,为保卫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情操的颂扬和对琦善、奕山等民族败类的鞭挞,使忠奸美丑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现今的青少年中,特别是初中阶段的部分学生,不思进取,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尚有部分学生有自卑感,就要针对这些情况有针对性地补上爱国主义,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大家都知道西方列强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最终都以中国的惨败而结束。战争一次一次地失败,国土一寸一寸地沦丧,对清政府腐朽统治的不满;对西方列强野蛮侵略的控诉;对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大加赞扬和崇敬;对国人要团结、要创新、要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学生得出这样的共识: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盛才能立于民族之林;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要发展,教育不能落后,让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逐步得以升华。中国人民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强烈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当今世界竞争十分激烈,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卓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现在所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景无限美好,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学生走入社会,献身这一事业,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我们要教育青少年刻苦学习,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祖宗、无愧于新时代的建设者。
二、挖掘历史人物故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历史教学中,要逐渐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通过对典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剖析,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在历史上,为何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遗臭万年?历朝历代都存在着真与假、善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斗争,当今这种斗争甚为激烈。在教学中,要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分析,划清是非界限。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善贬恶,形成学生爱憎分明的世界观。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在历史中挖掘一些人物,在他们的言行中借鉴好的东西。如唐太宗乐于纳谏的胸怀;魏征犯颜直谏的精神;包拯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的品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周恩来“邃密群科济世穷”的志向等等,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和教育。其次要生动具体地讲述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来启迪和感染学生,加强道德修养。
三、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割断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了解古人或死人的陈年旧事,而是在认识过去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人类的社会,观察现实的世界。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人生,贴近学生,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历史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把历史问题生活化,引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对话。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任何否定民族交流历史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例如,清朝时期政府与西藏关系,点出明朝政府设立卫所和僧官制度,清朝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时派驻藏大臣等等,用这些事实突出这样的一个观点:中央政府重视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让学生借鉴历史,思考今天,憧憬明天。
四、借鉴历史艺术平台,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念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历史教材中的一些插图是中外著名的美术作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极好的材料。对于这些美术作品的运用,在教学中我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画,把它们呈现在我们的学生面前。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也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欣赏、了解一些中国名画,这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从名画中,我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进而提升艺术修养,还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优化知识结构。如:中国历史中的《步辇图》、《清明上河图》、《井冈山会师》、《开国大典》等,世界历史中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巴黎公社墙》等等,这些无疑都是实施审美教育的较好题材。通过老师富有情感的讲述,既能使学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又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从而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总之,历史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放在首位,努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康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真诚的情感,并学会宽容和尊重别人,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王东峰.非智力因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蒋开文.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J].新课程学习.201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