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辅导员职业工作要求与内容的特殊性赋予了辅导员职业独特的职业精神构成与内涵,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塑造在辅导员工作过程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精神内涵以及精神塑造的相应策略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精神 塑造
引言
每一种职业都有其内在的职业精神,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需要特训练的职业,也同样有其职业精神。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对其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教育质量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寻找新的路径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富有更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辅导业职业精神内涵的界定
“捧着一颗心来,不a带半根草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师职业精神的精辟概括。这种职业精神就是有爱心、有责任心、淡薄名利、甘于奉献。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其实是大学辅导员工作的一个完整的加和。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以及北京大学刘婕教授对职业精神构成的概述,本文认为辅导员职业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以生为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务实创新,具体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操、职业意志三个方面。其中,职业认知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技能组成,具体内容包含了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对学生合理引导等;职业情操由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组成,具体内容包含了道德自觉,职业满足感等;职业意志由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职业作风三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包含了遵守自身规范,以身作则,善于辅导等方面。
二、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塑造
1.加强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供稳固的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到加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对促进学生工作发展、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强化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领导,理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为切实提高辅导员职业精神提供组织保障。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整体规划,确保政策、制度和资源到位。比如我校将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分工紧密结合,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主要分为:党建与形势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素质拓展四个专业方向。二是成立“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心”,构建高校辅导员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通过设置的一套系统的服务项目,改善组织效率,帮助个人职业技能成长和职业精神塑造。
2.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
根据培训目标的层次性、培训课程的菜单式、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和培训管理的动态化要求,采用“平台+模块”的方式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搭建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平台,提供考察交流、专项培训、素质拓展、挂职锻炼等多个模块,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3.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关心、关注辅导员,不仅在生活、工作方面给予辅导员充分的人文关怀,更重视对辅导员的教育、培养,将辅导员与教师、干部一样纳入师资队伍培训和干部培训的整体规划,制定健全的培养、发展机制,打破以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封闭体系。恰当评价并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转变“辅导员是一种临时职业”,“辅导员的工作谁都可以干”的观念,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
4.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打造完善的管理体制
按照自身的教师素质和发展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在内部管理制度中界定教师的岗位职责、廓清岗位间的业务衔接和权责关系,积极推行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岗位竞聘制度,建立动力机制,使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管理体系, 并更加符合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专设辅导员职称评审制度,制定单独的评审办法,划定单独的指标,在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坚持工作业绩与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优化辅导员队伍的职称结构。
5.激活用人机制,拓宽职业发展通道,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高校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设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通路:一是职称通路。高校把辅导员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序列,鼓励辅导员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科研上,鼓励辅导员进行德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学科的课题申报,并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和经费资助。二是职务通路。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行政职务,实行辅导员五级职级制,保证职级与学校其他岗位职级同等待遇。通过为辅导员设计现实而灵活的职业发展通路,明确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帮助辅导员认识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存在价值和职业意义。这种做法有利于增强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吸引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专家型辅导员。
总之,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存在就要有丰富精神世界作基石,职业精神是辅导员精神世界和职业价值的重要体现,而良好的职业现实是培植职业精神的沃土。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改善辅导员职业现实,引导、培育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来塑造高尚的辅导员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桂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其有效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2][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著,孙建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第10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刘琳.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问题[J].中国冶金教育,2007,(6)
[4]夏俐.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及调整[J].大学教育科学,2008(3):43-45.
[5]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精神 塑造
引言
每一种职业都有其内在的职业精神,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需要特训练的职业,也同样有其职业精神。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对其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教育质量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寻找新的路径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富有更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辅导业职业精神内涵的界定
“捧着一颗心来,不a带半根草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师职业精神的精辟概括。这种职业精神就是有爱心、有责任心、淡薄名利、甘于奉献。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其实是大学辅导员工作的一个完整的加和。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以及北京大学刘婕教授对职业精神构成的概述,本文认为辅导员职业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以生为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务实创新,具体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操、职业意志三个方面。其中,职业认知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技能组成,具体内容包含了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对学生合理引导等;职业情操由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组成,具体内容包含了道德自觉,职业满足感等;职业意志由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职业作风三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包含了遵守自身规范,以身作则,善于辅导等方面。
二、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塑造
1.加强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供稳固的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到加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对促进学生工作发展、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强化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领导,理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为切实提高辅导员职业精神提供组织保障。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整体规划,确保政策、制度和资源到位。比如我校将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分工紧密结合,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主要分为:党建与形势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素质拓展四个专业方向。二是成立“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心”,构建高校辅导员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通过设置的一套系统的服务项目,改善组织效率,帮助个人职业技能成长和职业精神塑造。
2.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
根据培训目标的层次性、培训课程的菜单式、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和培训管理的动态化要求,采用“平台+模块”的方式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搭建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平台,提供考察交流、专项培训、素质拓展、挂职锻炼等多个模块,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3.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关心、关注辅导员,不仅在生活、工作方面给予辅导员充分的人文关怀,更重视对辅导员的教育、培养,将辅导员与教师、干部一样纳入师资队伍培训和干部培训的整体规划,制定健全的培养、发展机制,打破以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封闭体系。恰当评价并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转变“辅导员是一种临时职业”,“辅导员的工作谁都可以干”的观念,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
4.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打造完善的管理体制
按照自身的教师素质和发展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在内部管理制度中界定教师的岗位职责、廓清岗位间的业务衔接和权责关系,积极推行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岗位竞聘制度,建立动力机制,使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管理体系, 并更加符合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专设辅导员职称评审制度,制定单独的评审办法,划定单独的指标,在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坚持工作业绩与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优化辅导员队伍的职称结构。
5.激活用人机制,拓宽职业发展通道,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高校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设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通路:一是职称通路。高校把辅导员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序列,鼓励辅导员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科研上,鼓励辅导员进行德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学科的课题申报,并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和经费资助。二是职务通路。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行政职务,实行辅导员五级职级制,保证职级与学校其他岗位职级同等待遇。通过为辅导员设计现实而灵活的职业发展通路,明确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帮助辅导员认识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存在价值和职业意义。这种做法有利于增强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吸引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专家型辅导员。
总之,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存在就要有丰富精神世界作基石,职业精神是辅导员精神世界和职业价值的重要体现,而良好的职业现实是培植职业精神的沃土。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改善辅导员职业现实,引导、培育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来塑造高尚的辅导员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桂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其有效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2][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著,孙建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第10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刘琳.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问题[J].中国冶金教育,2007,(6)
[4]夏俐.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及调整[J].大学教育科学,2008(3):43-45.
[5]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