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新加坡工作期间,有幸认识李豪老师。李豪是当地著名音乐指挥家、评论家和教育家。我见到她时,她已年逾古稀。因手臂出了问题,不再做指挥,更多的是在家教教钢琴,为《联合早报》写些回忆文章。
李豪原籍湖南长沙,1915年生于武汉,是名门闺秀,早年同宋美龄私交甚笃。抗战爆发前,她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抗战期间,她参加过演出队,到前线慰问抗战将士。几十年过去了,她跟我们见面时,仍喜欢行个军礼,姿势标准、漂亮,让人过目难忘。
1941年,李豪来到新加坡。她原本是取道新加坡去意大利学习音乐的,因战争爆发,滞留在了当地,教书、结婚、生子。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战争结束后还是到英国完成了多年的夙愿。她的老师是世界著名指挥家兼大提琴演奏家巴比罗利爵士(Sir John Barbirolli)。
李豪在新加坡是家喻户晓的国宝级人物。不仅因为她的指挥才能,更因为她创办了二战后新加坡的第一个合唱团——“李豪合唱团”。当地一批批华人青年争相参加合唱团。据说合唱团只唱华文歌,只唱进步歌曲。在当时冷战的大气候下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新加坡1990年才同中国建交。李豪是位典型的“海外赤子”。在同祖籍国几乎没有联系的漫长岁月里,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那一份执着,默默耕耘,无怨无悔,为弘扬中华文化、保住华人根脉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李豪首次返回故乡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据她所言,是在南方某機场。一走下飞机,她即长跪在地,亲吻阔别多年、历尽磨难的故土。作为音乐家,感情丰富是很自然的,但她的这一举动却远不止那么简单,这一跪一吻所承载的感情,是今天的青年人包括年轻的海外华人难以体会的。
1985年9月,应中国音乐家协会邀请,李豪老师率合唱团访华,在北京举行首场演出,盛况空前。年过七旬的李豪老师登台指挥演唱《旗正飘飘》、《山在虚无飘缈间》、《抗敌歌》、《龙船调》、《美丽的家乡》等歌曲,中国著名音乐家李之焕、诗人艾青等到场祝贺。
中新建交之后,双方交流日趋增多。国内文艺团体更是接踵而至。1991年8月,武汉合唱团到新加坡演出,李豪老师见到来自家乡的音乐界同行激动不已,特意献词:“五十年前,为了抗战,为了救亡,组织起我们的歌声,为保卫祖国而歌唱,唱出了团结的力量!难忘!难忘!今天的武汉,铁壁铜墙。不怕侵略,更加坚强,用你们有力的歌声,唱吧!唱吧!唱出世界和平展望,唱出大同博爱光芒!”
每有国内文艺团体来新表演,出于敬意,使馆一般都会邀请李豪老师到场。记得一次在看完银河少儿合唱团的演出之后,她许久没有离开。我过去打招呼时,尚能看到她眼中饱含泪水。她说:“所有观众都在笑,我心里却一直在哭,但这是因为高兴,因为激动,是为中国的进步。这么小的年龄,这么高的水准,这么生机勃勃的一群孩子!”
有一年农历正月初四,我和使馆同事一起去李豪老师家拜年。见到我们,她十分高兴,很认真地说:“我已经等了你们整整四天了!”她亲自指导张罗了一桌饭菜款待我们。看我吃得颇香,她非常高兴:“我很欣赏你,你会吃。”看得出,那天她心情很好。除了特许我进入她的琴房,并以茶水招待外,她还兴致勃勃地带我们看了院子里正在盛开的栀子花,说是一早就有两只黄莺在树上啼叫,这是因为有贵客临门。李豪老师家离机场很近,而她家的电视机总是锁定在信息频道。她说,这是为了随时掌握航班信息,这样就可以听到来自中国的飞机降落的声音!
光阴如梭。1997年我离开了新加坡。告别招待会在文华酒店举行。李豪老师也赶来出席。她说:“今天的招待会我可以来,也可以不来,但是一定要来!你们外交官四海为家,最大的家是国家。中国强,世界各地华人都高兴。”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李豪老师。随后几年,我每年都会收到她寄来的贺年片。看到那遒劲硬朗的字迹,她乐观、坚强、从容、慈祥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
2002年,李豪合唱团在成立51年后,更名为乐友合唱团。2009年5月,李豪在新加坡逝世,享年94岁。
(照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李豪原籍湖南长沙,1915年生于武汉,是名门闺秀,早年同宋美龄私交甚笃。抗战爆发前,她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抗战期间,她参加过演出队,到前线慰问抗战将士。几十年过去了,她跟我们见面时,仍喜欢行个军礼,姿势标准、漂亮,让人过目难忘。
1941年,李豪来到新加坡。她原本是取道新加坡去意大利学习音乐的,因战争爆发,滞留在了当地,教书、结婚、生子。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战争结束后还是到英国完成了多年的夙愿。她的老师是世界著名指挥家兼大提琴演奏家巴比罗利爵士(Sir John Barbirolli)。
李豪在新加坡是家喻户晓的国宝级人物。不仅因为她的指挥才能,更因为她创办了二战后新加坡的第一个合唱团——“李豪合唱团”。当地一批批华人青年争相参加合唱团。据说合唱团只唱华文歌,只唱进步歌曲。在当时冷战的大气候下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新加坡1990年才同中国建交。李豪是位典型的“海外赤子”。在同祖籍国几乎没有联系的漫长岁月里,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那一份执着,默默耕耘,无怨无悔,为弘扬中华文化、保住华人根脉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李豪首次返回故乡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据她所言,是在南方某機场。一走下飞机,她即长跪在地,亲吻阔别多年、历尽磨难的故土。作为音乐家,感情丰富是很自然的,但她的这一举动却远不止那么简单,这一跪一吻所承载的感情,是今天的青年人包括年轻的海外华人难以体会的。
1985年9月,应中国音乐家协会邀请,李豪老师率合唱团访华,在北京举行首场演出,盛况空前。年过七旬的李豪老师登台指挥演唱《旗正飘飘》、《山在虚无飘缈间》、《抗敌歌》、《龙船调》、《美丽的家乡》等歌曲,中国著名音乐家李之焕、诗人艾青等到场祝贺。
中新建交之后,双方交流日趋增多。国内文艺团体更是接踵而至。1991年8月,武汉合唱团到新加坡演出,李豪老师见到来自家乡的音乐界同行激动不已,特意献词:“五十年前,为了抗战,为了救亡,组织起我们的歌声,为保卫祖国而歌唱,唱出了团结的力量!难忘!难忘!今天的武汉,铁壁铜墙。不怕侵略,更加坚强,用你们有力的歌声,唱吧!唱吧!唱出世界和平展望,唱出大同博爱光芒!”
每有国内文艺团体来新表演,出于敬意,使馆一般都会邀请李豪老师到场。记得一次在看完银河少儿合唱团的演出之后,她许久没有离开。我过去打招呼时,尚能看到她眼中饱含泪水。她说:“所有观众都在笑,我心里却一直在哭,但这是因为高兴,因为激动,是为中国的进步。这么小的年龄,这么高的水准,这么生机勃勃的一群孩子!”
有一年农历正月初四,我和使馆同事一起去李豪老师家拜年。见到我们,她十分高兴,很认真地说:“我已经等了你们整整四天了!”她亲自指导张罗了一桌饭菜款待我们。看我吃得颇香,她非常高兴:“我很欣赏你,你会吃。”看得出,那天她心情很好。除了特许我进入她的琴房,并以茶水招待外,她还兴致勃勃地带我们看了院子里正在盛开的栀子花,说是一早就有两只黄莺在树上啼叫,这是因为有贵客临门。李豪老师家离机场很近,而她家的电视机总是锁定在信息频道。她说,这是为了随时掌握航班信息,这样就可以听到来自中国的飞机降落的声音!
光阴如梭。1997年我离开了新加坡。告别招待会在文华酒店举行。李豪老师也赶来出席。她说:“今天的招待会我可以来,也可以不来,但是一定要来!你们外交官四海为家,最大的家是国家。中国强,世界各地华人都高兴。”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李豪老师。随后几年,我每年都会收到她寄来的贺年片。看到那遒劲硬朗的字迹,她乐观、坚强、从容、慈祥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
2002年,李豪合唱团在成立51年后,更名为乐友合唱团。2009年5月,李豪在新加坡逝世,享年94岁。
(照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