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也逐渐融入小学教育之中。高效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序幕。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进度,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针对如何将有效预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一些策略,旨在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有效预习;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也有助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就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来看,不少老师急于求成,过于重视课堂形式的丰富,往往忽略了预习的重要性,出现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教学目标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老师不仅要注重课前预习,也要让学生预习的有效率,让有效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明确有效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生学习的多门课程中,可能让小学生最头疼的是上数学课,数学课没有语文课堂中优美的句子,没有英语课堂中好玩的游戏,没有科学课堂中神秘的氛围,也没有品德课堂中有趣的故事……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要面对的是冰冷冷的公式、难解的算题、令人头晕的几何模型。而有效预习打破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有效预习应当是教师教课的第一个步骤,它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预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正式教课前,应当先要求小学生们进行课前预习,以便使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时,老师可抛出一个问题:六个面如何排列折叠才能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仔细预习课本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对这个模型形成一定的认识,最后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实践中增强空间感。学生对这个模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老师在讲解模型的各个特征时,学生也会积极认真地听讲,学习自己没有明白的问题,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堂进度也会大大提高。
二、优化有效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时,如何让学生有效预习是一个最大的问题。预习不能没有效果,没有效果的预习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提高预习的效果。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过多的预习内容会给他们造成负担,所以老师留下的预习作业应当适量;其次,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往往是别出心裁的活动,因此,老师可积极开展小组活动,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再者,一名优秀的老师应当学会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因此,预习方式要迎合小学生的兴趣。
这种小组活动预习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和数学组长或其他班级负责人共同商讨,既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长知识,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课堂友好氛围的产生。
三、拓展有效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范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不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不想学,不愿学”的心态或者是反感的状态,老师应竭尽所能地让课堂更加丰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集中注意力,有效预习的方式也要多种多样。首先,在一个大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不同,所以在一个班级内的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采用分层预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预习,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要求预习更深层次的内容,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只预习基本内容即可。这样的预习方法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次,有效的预习不单单只是预习课本知识,还应注重在预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预习“圆锥体积”时,教师应当提出“圆锥是由什么组成的”“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圆锥形状的物品有哪些”“圆锥的体积应当怎样计算”等等问题,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此外,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受到老师重视的心,渴望受到老师的表扬。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除了预习之外,不能让学生再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教師应该对学生的预习成绩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应该对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的有效预习必不可少,对整个课堂进度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预习不能只注重形式,应该落实到实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合理的预习方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谊.有效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9(04):52.
关键词:有效预习;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也有助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就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来看,不少老师急于求成,过于重视课堂形式的丰富,往往忽略了预习的重要性,出现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教学目标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老师不仅要注重课前预习,也要让学生预习的有效率,让有效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明确有效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生学习的多门课程中,可能让小学生最头疼的是上数学课,数学课没有语文课堂中优美的句子,没有英语课堂中好玩的游戏,没有科学课堂中神秘的氛围,也没有品德课堂中有趣的故事……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要面对的是冰冷冷的公式、难解的算题、令人头晕的几何模型。而有效预习打破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有效预习应当是教师教课的第一个步骤,它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预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正式教课前,应当先要求小学生们进行课前预习,以便使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时,老师可抛出一个问题:六个面如何排列折叠才能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仔细预习课本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对这个模型形成一定的认识,最后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实践中增强空间感。学生对这个模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老师在讲解模型的各个特征时,学生也会积极认真地听讲,学习自己没有明白的问题,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堂进度也会大大提高。
二、优化有效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时,如何让学生有效预习是一个最大的问题。预习不能没有效果,没有效果的预习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提高预习的效果。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过多的预习内容会给他们造成负担,所以老师留下的预习作业应当适量;其次,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往往是别出心裁的活动,因此,老师可积极开展小组活动,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再者,一名优秀的老师应当学会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因此,预习方式要迎合小学生的兴趣。
这种小组活动预习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和数学组长或其他班级负责人共同商讨,既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长知识,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课堂友好氛围的产生。
三、拓展有效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范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不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不想学,不愿学”的心态或者是反感的状态,老师应竭尽所能地让课堂更加丰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集中注意力,有效预习的方式也要多种多样。首先,在一个大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不同,所以在一个班级内的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采用分层预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预习,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要求预习更深层次的内容,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只预习基本内容即可。这样的预习方法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次,有效的预习不单单只是预习课本知识,还应注重在预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预习“圆锥体积”时,教师应当提出“圆锥是由什么组成的”“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圆锥形状的物品有哪些”“圆锥的体积应当怎样计算”等等问题,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此外,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受到老师重视的心,渴望受到老师的表扬。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除了预习之外,不能让学生再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教師应该对学生的预习成绩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应该对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的有效预习必不可少,对整个课堂进度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预习不能只注重形式,应该落实到实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合理的预习方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谊.有效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9(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