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施新课程以来,发现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慢慢再下降。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因此,本文对学生口算常见错误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找到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口算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涉及计算方法有口算、笔算、估算、用计算器。从学习数学,提高计算能力这个角度来说,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就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所以,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口算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就变得不切实际。每个数学老师都应该认识到:口算能力的培养,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应当贯穿于小学(甚至中学)数学教学全过程。并且还要和估算、笔算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小学阶段,各册教学实施时,都要求老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实际计算能力的发展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因此在低年级对于口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及家长存在“口算好学、易学,无需多花心思”的想法。学生口算上出错比较高。
一、分析口算错误的原因
1.学生本身原因
(1)学生、家长对口算不够重视,认为口算很简单、容易。都能很快完成。
(2)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感知粗略、注意失调、表象模糊、记忆还原差、情感脆弱等。
(3)非智力因素。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正确口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口算练习缺乏兴趣,加之课堂机械重复地训练,导致学生大脑疲劳,因此在口算时不加思索、信口乱说。有的学生娇生惯养,遇到稍难的问题,不想动脑子,要是一次出错了,就不想学了。
2.教师方面
(1)在教学上缺乏引导,学生对算理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只是记忆性的接受,再加上容易混淆的口算对比练习不够,结果就导致了错误的发生。比如,口算9+6=15与6+9=15、15-9=6、15-6=9时就特别容易混淆。再次,在口算练习比赛时,学生不管答案的正确与否,一味抢时间,此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指出错误原因,教给他们正确的口算方法,否则学生的口算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2)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改进设想
1.重视口算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
2.在“准”和“快”上下功夫
笔算是由若干组口算在规定的笔算法则和形式,按步骤进行的口算的结果。要想在口算教学中做到“准”和“快”,就应该培养孩子快速、高效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在每次口算训练时眼、耳、手、脑都参与到口算活动中去,养成“快”的良好习惯。因此我把每天数学课课前5分钟作为学生口算的时间。上课铃一打,学生就打开口算本完成一页,时间为5分钟。这样,速度快的孩子完成了有成就感;速度慢的孩子看到大家都完成,自然而然就会加快速度。速度就会有所提高。完成了的孩子学会检查自己的口算题。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每天坚持5分钟,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口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口算训练的形式采用多种形式替换单一联系形式。如:游戏、比赛的形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对口令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
3.集体个别互补性
在集体练习的同时,我们应该针对部分思维慢、接受能力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不厌其烦地教会他口算方法,再让他们与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口算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要指导这些学生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整理放大贴在墙头、床前,写在后面黑板上等显而易见的地方,让孩子在睡前、早起时,课余都能抽出几分种,读一读、记一记,把他们泡在口算的海洋里,再配合适当的奖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这部分学生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会得到提高。
4.教师要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建立良好的数感,可以为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在认识10以内数的过程中,我多让学生用数说一说自己身上的数(如10个手指头,2只耳朵等),教室里的数,生活中的数……这样,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的表示许多现象。在认识11~20的数时,我让学生抓一把花生,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然后再抓一把花生,再估计有多少粒。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是那么可亲可近,数学是有趣的,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5.在学期初制定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计划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除了分析其心理原因,还应分析知识原因,把教材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有机结合,实行综合治理,使学生的口算能力稳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口算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涉及计算方法有口算、笔算、估算、用计算器。从学习数学,提高计算能力这个角度来说,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就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所以,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口算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就变得不切实际。每个数学老师都应该认识到:口算能力的培养,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应当贯穿于小学(甚至中学)数学教学全过程。并且还要和估算、笔算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小学阶段,各册教学实施时,都要求老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实际计算能力的发展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因此在低年级对于口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及家长存在“口算好学、易学,无需多花心思”的想法。学生口算上出错比较高。
一、分析口算错误的原因
1.学生本身原因
(1)学生、家长对口算不够重视,认为口算很简单、容易。都能很快完成。
(2)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感知粗略、注意失调、表象模糊、记忆还原差、情感脆弱等。
(3)非智力因素。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正确口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口算练习缺乏兴趣,加之课堂机械重复地训练,导致学生大脑疲劳,因此在口算时不加思索、信口乱说。有的学生娇生惯养,遇到稍难的问题,不想动脑子,要是一次出错了,就不想学了。
2.教师方面
(1)在教学上缺乏引导,学生对算理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只是记忆性的接受,再加上容易混淆的口算对比练习不够,结果就导致了错误的发生。比如,口算9+6=15与6+9=15、15-9=6、15-6=9时就特别容易混淆。再次,在口算练习比赛时,学生不管答案的正确与否,一味抢时间,此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指出错误原因,教给他们正确的口算方法,否则学生的口算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2)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改进设想
1.重视口算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
2.在“准”和“快”上下功夫
笔算是由若干组口算在规定的笔算法则和形式,按步骤进行的口算的结果。要想在口算教学中做到“准”和“快”,就应该培养孩子快速、高效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在每次口算训练时眼、耳、手、脑都参与到口算活动中去,养成“快”的良好习惯。因此我把每天数学课课前5分钟作为学生口算的时间。上课铃一打,学生就打开口算本完成一页,时间为5分钟。这样,速度快的孩子完成了有成就感;速度慢的孩子看到大家都完成,自然而然就会加快速度。速度就会有所提高。完成了的孩子学会检查自己的口算题。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每天坚持5分钟,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口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口算训练的形式采用多种形式替换单一联系形式。如:游戏、比赛的形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对口令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
3.集体个别互补性
在集体练习的同时,我们应该针对部分思维慢、接受能力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不厌其烦地教会他口算方法,再让他们与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口算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要指导这些学生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整理放大贴在墙头、床前,写在后面黑板上等显而易见的地方,让孩子在睡前、早起时,课余都能抽出几分种,读一读、记一记,把他们泡在口算的海洋里,再配合适当的奖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这部分学生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会得到提高。
4.教师要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建立良好的数感,可以为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在认识10以内数的过程中,我多让学生用数说一说自己身上的数(如10个手指头,2只耳朵等),教室里的数,生活中的数……这样,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的表示许多现象。在认识11~20的数时,我让学生抓一把花生,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然后再抓一把花生,再估计有多少粒。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是那么可亲可近,数学是有趣的,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5.在学期初制定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计划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除了分析其心理原因,还应分析知识原因,把教材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有机结合,实行综合治理,使学生的口算能力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