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究与讨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在2013年3月份-2014年2月份来我院就诊的患有心肌梗死的48例高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的护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然后与前一年同期情况相似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对其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共有2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6例患者死亡。而前一年同期的患者状况较本次的研究对象差,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其特别的发病特点,因此对护理的要求就非常高,而有效、科学、整体地护理可以大大降低其死亡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07-01现在由于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此种疾病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治疗非常困难,护理就更加困难(1)。但是有研究表明适当、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提高生存率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验证,确实发现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与护理关系密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份-2014年2月份我院收治的48例高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A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均在76岁以上,平均年龄为80±2.4岁。选取2012年-2013年同期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作为其对照组(B)。以上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其梗死部位有前壁(16例)、侧壁(14例)、下壁及混合多部位(18例)。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有胸痛、消化道症状、牙疼、背部疼痛等。选取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首先对老年人的病情进行监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非常危险,病死率极高,所以护理工作者要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做好记录。并且依据患者各自的情况做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给患者最合适的护理。其次,对于这种疾病的患者,心电监测的护理也是非常必须的。因为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常会在24小时之内发生室性的心律失常,所以说连续的心电监测是非常必须的。若是发现心电监测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适当的治疗。而这也就需要护理工作者必须对各种心电图的图形能正确辨识,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度过难关。一般急性心梗患者会随时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低血压性的心源性休克就是其中一种。所以护理工作者应严密进行血压的监测。第三,心梗患者必须在三天内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而这一般患者很难接受,因此护理人员就需要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必要的教育。告知其提早活动的后果,让患者能主动接受医嘱。而且为防止发生静脉血栓,需让患者进行轻微的运动。饮食护理,此特殊的患者饮食应该以清淡、高纤维、高蛋白为主,必须忌烟酒。对于剧烈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准确掌握患者的情况,及时和医生沟通。心梗患者需要溶栓,而且早期溶栓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所以护士要在溶栓前做好准备工作,而溶栓后做好监测工作。最后,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急性心梗的发作,会让患者有一种濒死的感觉,因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而且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患者不免会出现一些焦虑现象。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让患者可以坦然面对生活,最佳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以上的所有数据资料都采用SPSS 11.5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 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有2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6例患者死亡。而前一年同期的患者状况较本次的研究对象差,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的比较
3讨论
急性的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栓导致心脏急性缺血,而发生的心肌受损的情况。而高龄老年人发生心梗就更加危急。因此正确有效的治疗和综合、细致、科学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而这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通过本次我们的研究发现,细致、综合、科学的护理可以提高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而且与前一年的常规护理组的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王宏哲(2)的研究结果非常相似。
综上所述,细致、科学、综合的护理方法对提高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对于这种疾病的患者我们推荐使用这种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 纲.80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3(6):563-564.
[2]王宏哲,王廼哲.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护理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2010,24:110-111.
【关键词】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07-01现在由于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此种疾病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治疗非常困难,护理就更加困难(1)。但是有研究表明适当、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提高生存率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验证,确实发现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与护理关系密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份-2014年2月份我院收治的48例高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A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均在76岁以上,平均年龄为80±2.4岁。选取2012年-2013年同期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作为其对照组(B)。以上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其梗死部位有前壁(16例)、侧壁(14例)、下壁及混合多部位(18例)。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有胸痛、消化道症状、牙疼、背部疼痛等。选取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首先对老年人的病情进行监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非常危险,病死率极高,所以护理工作者要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做好记录。并且依据患者各自的情况做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给患者最合适的护理。其次,对于这种疾病的患者,心电监测的护理也是非常必须的。因为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常会在24小时之内发生室性的心律失常,所以说连续的心电监测是非常必须的。若是发现心电监测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适当的治疗。而这也就需要护理工作者必须对各种心电图的图形能正确辨识,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度过难关。一般急性心梗患者会随时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低血压性的心源性休克就是其中一种。所以护理工作者应严密进行血压的监测。第三,心梗患者必须在三天内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而这一般患者很难接受,因此护理人员就需要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必要的教育。告知其提早活动的后果,让患者能主动接受医嘱。而且为防止发生静脉血栓,需让患者进行轻微的运动。饮食护理,此特殊的患者饮食应该以清淡、高纤维、高蛋白为主,必须忌烟酒。对于剧烈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准确掌握患者的情况,及时和医生沟通。心梗患者需要溶栓,而且早期溶栓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所以护士要在溶栓前做好准备工作,而溶栓后做好监测工作。最后,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急性心梗的发作,会让患者有一种濒死的感觉,因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而且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患者不免会出现一些焦虑现象。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让患者可以坦然面对生活,最佳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以上的所有数据资料都采用SPSS 11.5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 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有2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6例患者死亡。而前一年同期的患者状况较本次的研究对象差,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的比较
3讨论
急性的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栓导致心脏急性缺血,而发生的心肌受损的情况。而高龄老年人发生心梗就更加危急。因此正确有效的治疗和综合、细致、科学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而这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通过本次我们的研究发现,细致、综合、科学的护理可以提高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而且与前一年的常规护理组的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王宏哲(2)的研究结果非常相似。
综上所述,细致、科学、综合的护理方法对提高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对于这种疾病的患者我们推荐使用这种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 纲.80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3(6):563-564.
[2]王宏哲,王廼哲.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护理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2010,2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