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进行作文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盘点”生活细节,初步尝试用上“描写”的手法,记叙故事,让写作充满浓浓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爱上写作。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选材,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故事,体会写作的快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点拨学生初步学习“描写”,体会描写的作用,并引导尝试简单的描写。
教学重难点 在“讲故事”中学习“描写”,体会描写具有使文章更生动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投入到感兴趣的“故事”中,能自主、快乐地写自己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引
1.创设情景:四(2)班是个非常棒的集体!他们团结、积极上进、互相帮助,可在去年刚组班时却不是这样的。大家想过这是怎么回事吗?你看,调皮的刘浚凯在陈佳怡哭泣时,小丑似的在她周围跳来跳去,逗她笑。还有那次集体生日,还有那操场上坚持捡废纸的身影,还有……老师感动了!(板书:感动)是你们!是你们那美好的心灵,善良的举动把我感动了!(语气突转)可有时我又有点不好意思……(板书:尴尬、没面子、心疼、惊叹)在这一年,中我们一起风雨同舟,互相鼓励,互相搀扶,心心相惜!失败时,我们微笑着面对;胜利时,我们欢呼;苦恼时,我们互诉衷肠……同学们,我们一年来发生了这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分享我们自己的故事。(揭题)
二、学
教师述说故事:师:“故事的题目是‘我被同学下了岗’。全校老师都知道四(2)班非常不错。这不,有时我这个班主任都被迫下岗了。”“早上,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来上课。铃声响过,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教室。只见……”生:“大家在读书。”生:“副班长邱舒琪在教大家背古诗。”师:“对,但你说的有些简单,听听这儿是怎么写的?怎么老师就下岗了?‘只见全班同学腰杆挺得直直的,双手拿着书本,正在副班长邱舒琪的指导下学习古诗呢。大家眼睛紧盯书本,仔细地听着邱舒琪的讲解,连我站在门口好一会儿了也没有人发觉’。听明白了没有?你听明白什么了?”生:“老师被下岗的原因。”师:“是的,还有吗?”生:“描写了大家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学习的情景,而且,学得非常认真。”
师:“这样突出了全班同学学习自觉。看来,这样的场面描写在写文章中非常重要,我们也要学着用。堂堂班主任,竟然走不进班里,你说颜面何在啊!作为班主任的我又怎么能够落后呢?我可不能真的下岗。拿起同学们的作业本,我赶快批改了起来。”结尾又以“班干部…‘下岗”结束,首尾照应。
[在听老师讲故事的愉快氛围中,在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口,练习措辞,通过对比、分析、体会描写的作用。把听、思、评结合在一起,学生经历的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次欣赏的历练,一份思维的激发,一场评价的提高。]
师:“早自修是每天早上班里都会出现的场景,一个十分平常的小故事。我们每天都有许多事发生,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自己的想法,有体会就值得写,写下来读一读,也会非常有意思的!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小事也值得写,强调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
三、启
过渡:现在换你们来讲故事了。你们有三分钟时间准备(此时,学生已经有例可循,表象欲望也随之强烈了)。请学生讲故事,师在讲的过程中做点拨。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时不时地用上“对不起,打断一下,好吗?…‘能说具体一点吗?…‘能体会一下吗?”之类的语言;引导学生用“只见……顿时……不一会儿”等规范练习的语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者,思维的启迪者,成了“平等中的首席”。]
四、成
过渡:这些故事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在我们四(2)班44位同学身上。我建议编一本我们自己的故事集,好不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自己的故事集”是多吸引入呀!情因景生,情随境改。这时的作文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交流的需要”。]
1.自我修改,要求:①轻轻地读一读自己的故事,通顺吗?②睁大眼睛查一查,有错别字吗?③小标点可别忘记让它站在该站的地方。④再读一读,你的故事能让人感觉到“乐”,还是“痛”,还是“苦”……
2.全班交流。(1)要求:除了交流的同学外,其他同学都是评委,得认真听。(2)最终评选出:①最佳创意奖(叙事角度新颖,富有特点);②最佳秀才奖(妙词佳句引用比较丰富);③最有勇气奖(敢于说真话,发表个人独特观点);④最富表现力奖(描写出色,生动形象,令人难忘);⑤最佳新人奖(学习态度认真,有进步者);⑥最佳合作奖(在合作修改中,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合作学习的氛围浓);⑦最具竞争力奖(各方面都比较突出)。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评价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因此奖项的设立也应从这方面去考虑,也应从这方面去评奖。同时,也是学生相互促进、交流、提高写作的过程。]
3.最后撰抄成文,评选汇编成册并展示。
教学反思
学校里发生的几乎都是小事情,我们要赋予小事以特别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心里不断萌发“有感”,萌发“有情”,萌发“有趣”,不断增加学生对生活的内存积蓄,培养起观察生活的兴趣,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选材,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故事,体会写作的快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点拨学生初步学习“描写”,体会描写的作用,并引导尝试简单的描写。
教学重难点 在“讲故事”中学习“描写”,体会描写具有使文章更生动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投入到感兴趣的“故事”中,能自主、快乐地写自己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引
1.创设情景:四(2)班是个非常棒的集体!他们团结、积极上进、互相帮助,可在去年刚组班时却不是这样的。大家想过这是怎么回事吗?你看,调皮的刘浚凯在陈佳怡哭泣时,小丑似的在她周围跳来跳去,逗她笑。还有那次集体生日,还有那操场上坚持捡废纸的身影,还有……老师感动了!(板书:感动)是你们!是你们那美好的心灵,善良的举动把我感动了!(语气突转)可有时我又有点不好意思……(板书:尴尬、没面子、心疼、惊叹)在这一年,中我们一起风雨同舟,互相鼓励,互相搀扶,心心相惜!失败时,我们微笑着面对;胜利时,我们欢呼;苦恼时,我们互诉衷肠……同学们,我们一年来发生了这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分享我们自己的故事。(揭题)
二、学
教师述说故事:师:“故事的题目是‘我被同学下了岗’。全校老师都知道四(2)班非常不错。这不,有时我这个班主任都被迫下岗了。”“早上,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来上课。铃声响过,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教室。只见……”生:“大家在读书。”生:“副班长邱舒琪在教大家背古诗。”师:“对,但你说的有些简单,听听这儿是怎么写的?怎么老师就下岗了?‘只见全班同学腰杆挺得直直的,双手拿着书本,正在副班长邱舒琪的指导下学习古诗呢。大家眼睛紧盯书本,仔细地听着邱舒琪的讲解,连我站在门口好一会儿了也没有人发觉’。听明白了没有?你听明白什么了?”生:“老师被下岗的原因。”师:“是的,还有吗?”生:“描写了大家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学习的情景,而且,学得非常认真。”
师:“这样突出了全班同学学习自觉。看来,这样的场面描写在写文章中非常重要,我们也要学着用。堂堂班主任,竟然走不进班里,你说颜面何在啊!作为班主任的我又怎么能够落后呢?我可不能真的下岗。拿起同学们的作业本,我赶快批改了起来。”结尾又以“班干部…‘下岗”结束,首尾照应。
[在听老师讲故事的愉快氛围中,在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口,练习措辞,通过对比、分析、体会描写的作用。把听、思、评结合在一起,学生经历的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次欣赏的历练,一份思维的激发,一场评价的提高。]
师:“早自修是每天早上班里都会出现的场景,一个十分平常的小故事。我们每天都有许多事发生,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自己的想法,有体会就值得写,写下来读一读,也会非常有意思的!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小事也值得写,强调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
三、启
过渡:现在换你们来讲故事了。你们有三分钟时间准备(此时,学生已经有例可循,表象欲望也随之强烈了)。请学生讲故事,师在讲的过程中做点拨。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时不时地用上“对不起,打断一下,好吗?…‘能说具体一点吗?…‘能体会一下吗?”之类的语言;引导学生用“只见……顿时……不一会儿”等规范练习的语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者,思维的启迪者,成了“平等中的首席”。]
四、成
过渡:这些故事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在我们四(2)班44位同学身上。我建议编一本我们自己的故事集,好不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自己的故事集”是多吸引入呀!情因景生,情随境改。这时的作文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交流的需要”。]
1.自我修改,要求:①轻轻地读一读自己的故事,通顺吗?②睁大眼睛查一查,有错别字吗?③小标点可别忘记让它站在该站的地方。④再读一读,你的故事能让人感觉到“乐”,还是“痛”,还是“苦”……
2.全班交流。(1)要求:除了交流的同学外,其他同学都是评委,得认真听。(2)最终评选出:①最佳创意奖(叙事角度新颖,富有特点);②最佳秀才奖(妙词佳句引用比较丰富);③最有勇气奖(敢于说真话,发表个人独特观点);④最富表现力奖(描写出色,生动形象,令人难忘);⑤最佳新人奖(学习态度认真,有进步者);⑥最佳合作奖(在合作修改中,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合作学习的氛围浓);⑦最具竞争力奖(各方面都比较突出)。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评价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因此奖项的设立也应从这方面去考虑,也应从这方面去评奖。同时,也是学生相互促进、交流、提高写作的过程。]
3.最后撰抄成文,评选汇编成册并展示。
教学反思
学校里发生的几乎都是小事情,我们要赋予小事以特别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心里不断萌发“有感”,萌发“有情”,萌发“有趣”,不断增加学生对生活的内存积蓄,培养起观察生活的兴趣,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