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社会是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角色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教育问题中融入性别视角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然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女性角色的缺失和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历来是教科书中最为敏感,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教科书作为重要的大众媒介以及性别社会化媒介,左右着学生对社会中两性的看法。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会产生和强化社会的不公平,影响学生对她们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因为初中是性别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使社会的性别偏见合理化和合法化。国内学者对外语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的研究还很不够。研究初中英语教材的性别偏见问题尤为必要,因为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的课程,也是中学生的必修课。
【关键词】教材 性别印象 职业角色
研究背景:平等与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关于性别平等和促进两性平等发展是重要的议题。教科书是孩子们最先接触到也是接触最多的正式教材,教科书中如果蕴含性别歧视的信息,将不利于学习者性别社会化过程的良性发展。因此,消除教科书中性别歧视现象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对我国现行大、中、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的分析,发现我国现行的英语教科书中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问题。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因为英语教科书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英语学习者有重大影响。一方面,英语教科书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英语教科书也在向学习者传递隐含其中的包括性別文化信息在内的文化信息。我国现行的英语教科书所呈现出的男女角色比例失调、性别角色刻板定型以及性别歧视语的使用等性别问题使得学习者使用的英语教科书继续传播着社会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不能及时、忠实地反映当今社会与英语语言在对待性别问题上的变化,从而无益于消除性别陈规,帮助学习者建立性别平等的观念。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l.研究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是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2.试图对仁爱版英语教材的性别刻板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
3.唤起教育工作者反思我们的课程改革中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以期待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课程改革。
二、研究内容
1.教材中是否存在性别倾向问题。
2.如何消除性别偏见。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的是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初一上册,初二上册和初三上册插图。
四、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统计法。
五、研究过程
首先,查阅有关性别问题的文献资料了解性别偏见材料的理论基础和标准。根据仁爱版的英语教材,形成研究本文的理论基础和标准,在开始正式研究之前,统计女性和男性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男女所从事的职业。然后分析和讨论了教材中的性别角色的特点,以及在教材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性别问题的可行建议。
本研究统计了此套英语教材中涉及到人物能明确辨认出性别的插图,统计的插图包括 3 种类型:男性单独出现的画面,女性单独出现的画面以及在一些公共场合男女一起出现的画面。统计结果见表1。
表1显示,插图在数量上更多地表现为男性,占 38.4%。男性出现的频次都要高于女性和男女混合出现的频次。尤其要比女性出现的频次多得多。由此可见男性和女性出现的频率差异显著。
职业角色
不管是在社会对两性的职业期待中,还是在国内外教材中,男性从事的职业种类要比女性多。而且男性多从事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职业,而女性多从事服务性行业。本研究统计了教材中所出现的男女从事的职业类别和数量。
从表2显示的情况来看,男性的职业类型要比女性多。除了教师,演员、作家、等少数职业男女都从事外,但是那些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职业绝大多数都是男性,即使有提到女性,出现的频次都很少在介绍女性在科学领域的成就时,除了居里夫人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课文中涉及到科学,发明等话题时,配的插图几乎都是男性。在无形中,把女性排斥在科学界之外。中学生是开始形成职业观的关键时期,若受教材中刻板化的职业角色的影响,则不利于男女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最终导致长期基于性别的职业隔离。
六、研究结果与讨论
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的影响
教材中的性别文化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的性别观念和行为,教材中的性别不公平现象不仅对女生有负面影响,对男生也不例外。
1.对女生的负面影响。教材中女性人物的缺乏,使学生缺乏可以效仿和学习的榜样和偶像。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因为他们的学习态度都是通过模仿榜样的行为从而产生替代性强化而获得的。但是从本研究呈现的结果可以看出,教材中女性的出场频次少,即使教材中提供了可以学习或者模仿的榜样人物,但是塑造的形象都太“高、大、全”,让人望尘莫及。这样女生很难找到偶像性榜样来激励自己。其次就是由于女生长期受性别不公平的教材的影响,这种“积累效应”会使女生把性别自卑感内化,甚至认同性别歧视者的价值观,会导致较低的自尊。
2.对男生的负面影响。虽然教材宣扬男权制社会的意识形态,也渲染了男性身上有着人类的许多优点,但是这些显现或隐藏在教材中性别不公平的观念不利于男生形成正确的两性观念,同样也阻碍了男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材过分地宣扬男性勇敢、坚强、独立自主等阳刚品质,而不表现男性脆弱的一面。当男生发现他所处的环境不鼓励他表达情感,他只好把焦虑和痛苦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其次,教材中过分地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潜在地影响了男生未来参与家庭生活的积极性,会把“大男子主义”思想带入家庭生活中。
七、改善教材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建议
教材编制者要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要把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融入教材。这样有利于防止流于性别比例增减的肤浅认识。可以通过对教材编写人员进别意识的培训,这样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性别公平意识。编写教材的成员最好有一定比例的女性专家。首先,教材编制者要正确地理解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教材应该包括两方面,即性别公正和从积极的方面理解性别差异在关注和纠正主流课程中忽略女性知识、经验、情感的状况,但不能忽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情绪智力、职业倾向、成就归因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的显著差异,而过分强调性别平等。事实上,这些差异是天然生理差异与社会文化传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读物、同辈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别公平化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消除性别观念,而是使人消除性别偏见。其次是教材中要涉及与女性有关、或者女性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要彻底根除教材中性别失衡的现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影响构建性别公平的因素很多。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材中的性别公平是把握好儿童和青少年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以及实现教育性别公平极为关键的一步。教材中要涉及与女性有关、或者女性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包括以下的特点:可行性、针对性、易读性、连贯性、得体性、真实性、充分性、文化性、教育性、交互性、灵活性、指示性等。还应包括性别公平的特点,使男孩子和女孩子都得到平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玲.性别文化及其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J].浙江学刊, 2003.
[2]史静寰.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杜秀芳.性别刻板印象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表现、影响、及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
【关键词】教材 性别印象 职业角色
研究背景:平等与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关于性别平等和促进两性平等发展是重要的议题。教科书是孩子们最先接触到也是接触最多的正式教材,教科书中如果蕴含性别歧视的信息,将不利于学习者性别社会化过程的良性发展。因此,消除教科书中性别歧视现象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对我国现行大、中、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的分析,发现我国现行的英语教科书中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问题。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因为英语教科书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英语学习者有重大影响。一方面,英语教科书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英语教科书也在向学习者传递隐含其中的包括性別文化信息在内的文化信息。我国现行的英语教科书所呈现出的男女角色比例失调、性别角色刻板定型以及性别歧视语的使用等性别问题使得学习者使用的英语教科书继续传播着社会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不能及时、忠实地反映当今社会与英语语言在对待性别问题上的变化,从而无益于消除性别陈规,帮助学习者建立性别平等的观念。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l.研究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是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2.试图对仁爱版英语教材的性别刻板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
3.唤起教育工作者反思我们的课程改革中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以期待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课程改革。
二、研究内容
1.教材中是否存在性别倾向问题。
2.如何消除性别偏见。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的是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初一上册,初二上册和初三上册插图。
四、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统计法。
五、研究过程
首先,查阅有关性别问题的文献资料了解性别偏见材料的理论基础和标准。根据仁爱版的英语教材,形成研究本文的理论基础和标准,在开始正式研究之前,统计女性和男性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男女所从事的职业。然后分析和讨论了教材中的性别角色的特点,以及在教材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性别问题的可行建议。
本研究统计了此套英语教材中涉及到人物能明确辨认出性别的插图,统计的插图包括 3 种类型:男性单独出现的画面,女性单独出现的画面以及在一些公共场合男女一起出现的画面。统计结果见表1。

表1显示,插图在数量上更多地表现为男性,占 38.4%。男性出现的频次都要高于女性和男女混合出现的频次。尤其要比女性出现的频次多得多。由此可见男性和女性出现的频率差异显著。
职业角色
不管是在社会对两性的职业期待中,还是在国内外教材中,男性从事的职业种类要比女性多。而且男性多从事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职业,而女性多从事服务性行业。本研究统计了教材中所出现的男女从事的职业类别和数量。

从表2显示的情况来看,男性的职业类型要比女性多。除了教师,演员、作家、等少数职业男女都从事外,但是那些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职业绝大多数都是男性,即使有提到女性,出现的频次都很少在介绍女性在科学领域的成就时,除了居里夫人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课文中涉及到科学,发明等话题时,配的插图几乎都是男性。在无形中,把女性排斥在科学界之外。中学生是开始形成职业观的关键时期,若受教材中刻板化的职业角色的影响,则不利于男女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最终导致长期基于性别的职业隔离。
六、研究结果与讨论
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的影响
教材中的性别文化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的性别观念和行为,教材中的性别不公平现象不仅对女生有负面影响,对男生也不例外。
1.对女生的负面影响。教材中女性人物的缺乏,使学生缺乏可以效仿和学习的榜样和偶像。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因为他们的学习态度都是通过模仿榜样的行为从而产生替代性强化而获得的。但是从本研究呈现的结果可以看出,教材中女性的出场频次少,即使教材中提供了可以学习或者模仿的榜样人物,但是塑造的形象都太“高、大、全”,让人望尘莫及。这样女生很难找到偶像性榜样来激励自己。其次就是由于女生长期受性别不公平的教材的影响,这种“积累效应”会使女生把性别自卑感内化,甚至认同性别歧视者的价值观,会导致较低的自尊。
2.对男生的负面影响。虽然教材宣扬男权制社会的意识形态,也渲染了男性身上有着人类的许多优点,但是这些显现或隐藏在教材中性别不公平的观念不利于男生形成正确的两性观念,同样也阻碍了男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材过分地宣扬男性勇敢、坚强、独立自主等阳刚品质,而不表现男性脆弱的一面。当男生发现他所处的环境不鼓励他表达情感,他只好把焦虑和痛苦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其次,教材中过分地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潜在地影响了男生未来参与家庭生活的积极性,会把“大男子主义”思想带入家庭生活中。
七、改善教材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建议
教材编制者要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要把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融入教材。这样有利于防止流于性别比例增减的肤浅认识。可以通过对教材编写人员进别意识的培训,这样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性别公平意识。编写教材的成员最好有一定比例的女性专家。首先,教材编制者要正确地理解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教材应该包括两方面,即性别公正和从积极的方面理解性别差异在关注和纠正主流课程中忽略女性知识、经验、情感的状况,但不能忽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情绪智力、职业倾向、成就归因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的显著差异,而过分强调性别平等。事实上,这些差异是天然生理差异与社会文化传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读物、同辈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别公平化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消除性别观念,而是使人消除性别偏见。其次是教材中要涉及与女性有关、或者女性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要彻底根除教材中性别失衡的现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影响构建性别公平的因素很多。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材中的性别公平是把握好儿童和青少年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以及实现教育性别公平极为关键的一步。教材中要涉及与女性有关、或者女性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包括以下的特点:可行性、针对性、易读性、连贯性、得体性、真实性、充分性、文化性、教育性、交互性、灵活性、指示性等。还应包括性别公平的特点,使男孩子和女孩子都得到平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玲.性别文化及其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J].浙江学刊, 2003.
[2]史静寰.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杜秀芳.性别刻板印象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表现、影响、及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