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来参与“经历教育”与“构建新时期德育体系”课题研究,认为要取得德育教育实效,必须让学生自由体验,让学生去经历,去实践,去探索,去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贴近学生心灵,才能让学生的道德生命绽放异彩。
一、 让情感体验成为架设学生道德成长的桥梁
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儿童,是一个个自由成长的生命,只有关注儿童的生命世界,着意于儿童的精神需求,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去唤醒儿童的道德生命,激活儿童的道德力量,创造出一个孩子们的世界,才能使德育渗于学生的肌体,才能在其心田播下向上、坚毅、智慧、关爱、诚信、节俭、亲情……。
1、学校----走近学生
为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学习、交际、心理、毅力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曾对3-6年级的62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自我评价、心理素质、日常行为四大板块,其中又分了民族精神,集体荣誉感,学习情况,心理承受力、友爱、节俭、孝敬等100个具体问题。同时还让学生在这100个具体问题之外充分说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说出自己对问卷问题的不同想法)。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缺少抗挫能力,缺少节俭意识,缺少自律意识,但参加集体活动普遍热情高,对老师的要求普遍高,对未来的设想普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和该校进行了认真总结,并认认真真地写出了问卷调查总结报告和今后的整改方法,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为学生架构起了自由体验、情感成长的桥梁。
2、教师----融入学生
调查证明,学生一致反对的教师是那种板起面孔、一味说教、高高在上的教师。用学生的话讲就是:最讨厌的就是那种把自己当成“警察”把学生当成“小偷”、把我们当做“老鼠”而自己又做了“猫”的老师。学生有这种思想碰撞,可见教育的后果。为此,我们在各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了 “教师—贴近学生”活动。让教师“蹲下来”和学生相处,让教师以自己的坦诚和宽容和学生平等相处,并将这种和谐使之于与学生接触的各个时段、各个环节、各个角落,时时关注、关爱、维护、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敬爱并自然地、主动地接受教育。如:我校的一名男班主任教师,他在自己的“经历教育”教案中写到:“我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教师,和学生一天天的接触,相交日深,我经历着生生间、师生间的件件往事,心灵也一次次地受到感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做法,这样的感受,所以,学生接纳他、欢迎他、亲近他、敬佩他、模仿他……。现在,他是学生心目中的大朋友,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大孩子”。就是这个“大孩子”,将一群孩子培养成了生龙活虎,积极奋进,爱憎分明,诚实守信,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和谐奋进的班集体。这个班级无论哪位老师的钱物放在讲桌上,哪怕是几千元,不用人看管,也不会丢失一分钱,班级同学也从来不丢失东西,这不能不说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之桥很好链接的结果。
3、学生----牵动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最易被感染,被同化,他们有着不同的憧憬,但却有着同样的天真无邪与浪漫,所以德育教育中必须积极创造氛围,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地去感受、去沟通、去分辩、去感染。教师要从中重点引导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带动那些日常行为规范有偏差的学生,同时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励其志,激其情。如每周一的班队会活动,学校都要深入班级检查班队会开展情况,并加以评导。我跟踪看过这样的一次班队会,班主任老师在开班队会前先征求学生意见,然后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一堂主题为“我最好、他最好”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充分认识和了解同伴的优长,孩子们一条条兴高彩烈地细数着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列举的过程中受着鼓舞、激励,这样既紧紧贴近学生,又充分利用了学生们不甘示弱的心理,起到了很好地励志作用。如此,使学生之间不仅得到了充分自由交流,更得到了很好地相互促进。
二、让活动体验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渠道
活动是承载学生由知到信,从信到行的思想转化的途径。所以为了让学生体验,自觉地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我们又在各校开展了一系列大型的体验教育活动。
1、手拉手“你心牵我心,大手拉小手”活动。全校广泛开展了向贫困学生献爱心,帮助贫困学生度难关,帮助因厌学而近于流失的学生回到班集体等活动。在这种爱心奉献活动中,被帮助的同学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亲身体验到了集体的温暖,他人的关爱;献出了爱心的同学也同样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有了助人为乐的真情体验。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有的学生自己示先通过网络、“红十字会”等途径积极捐款,在学校统一捐款中又积极参与,大多数老师和同学都先后捐款三至四次,显现出了强烈的奉献爱心、帮助他人、为国分忧的情怀。有的同学捐出的可能是几角钱,但那是他们从零食中节俭出来的钱,有的是自己家境也很贫困需要大家帮助的学生,但他们在这种关键时刻,克服了自己以前不能克服的困难,纷纷向灾区人民表达个自的真情……。同时我们还看到,领导、老师们在感染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受着学生的感染,这种活动体验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不能不说是爱心以外多方面的感受与收获。
2、“航天英雄激励我,身边英雄鞭策我”活动。从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到成功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每次我们都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祖国而骄傲”、“我为祖国而学习”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荣誉和壮举,激发爱国奋进情怀。同时我市还结合清明节等特殊日子,组织学生学习和缅怀身边英雄贾晓岩等人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和学习英雄的精神,受到鼓舞与教育。
3、“争做小小发明家”活动。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小发明与创造中得到锻炼与体验,更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4、“高举星星火炬,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为使学生在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等方面得到教育。我们利用“六.一”、“国庆”等教育时机,让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丰富多彩的节目,虽然有的节目表演是那么幼稚,但那是学生自己的真情表白与真情体验。
另外,“棵棵童心心向党”、参与社区活动、自理、自护、自治等体检活动的不断开展,都会为学生充分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搭建有效舞台,为学生道德成长开辟有效通道。
三、让生活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根基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体验经历的外延就有多大,德育的外延就有多大。如果脱离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无异于让孩子在无水的地面练习游泳,一旦下水,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德育教育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家庭、社会的各个活动中体验,并写出体验日记,让学生记录下真实感受,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实效。如果不让学生涉猎生活世界,不去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那么就不能获得德性的完满,就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所以,德育教育中必须把生活作为学生道德生命最肥沃、最鲜活的土壤。即:要关注儿童的喜怒哀乐,既可以提倡让“蓝猫”带着他们求知,让米老鼠给他们智慧,让笨笨熊传递爱心,也可以让“隐形的翅膀”带着学生去飞翔……让悦心悦意的生活弥散于学生的各个空间。
四、让回味总结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动力
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总结就没有发展。所以,在学生自我体验的德育教育中更要注重及时总结、及时探索,使其不断推进。我校在德育教育中,从全校近两千余名学生的成长记录中,精选了近50篇学生成长的典型事例编辑了《学生道德成长录》;又从百余名教师的经历教育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课题研究和活动设计中精选出40位教师的论文及活动设计教案编辑了《教师德育论文案例精选》。这些总结性、经验性、探讨性、实践性、真实性的德育教育做法的编辑与整理,为学校德育教育增添了助力。
总之,学校德育教育要紧紧抓住学生亲身体验这一环节,要用活动、用耐心、用带动激活他们的道德力量,只有这样,学生的体验才能成为精神与道德的升华。
一、 让情感体验成为架设学生道德成长的桥梁
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儿童,是一个个自由成长的生命,只有关注儿童的生命世界,着意于儿童的精神需求,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去唤醒儿童的道德生命,激活儿童的道德力量,创造出一个孩子们的世界,才能使德育渗于学生的肌体,才能在其心田播下向上、坚毅、智慧、关爱、诚信、节俭、亲情……。
1、学校----走近学生
为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学习、交际、心理、毅力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曾对3-6年级的62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自我评价、心理素质、日常行为四大板块,其中又分了民族精神,集体荣誉感,学习情况,心理承受力、友爱、节俭、孝敬等100个具体问题。同时还让学生在这100个具体问题之外充分说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说出自己对问卷问题的不同想法)。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缺少抗挫能力,缺少节俭意识,缺少自律意识,但参加集体活动普遍热情高,对老师的要求普遍高,对未来的设想普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和该校进行了认真总结,并认认真真地写出了问卷调查总结报告和今后的整改方法,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为学生架构起了自由体验、情感成长的桥梁。
2、教师----融入学生
调查证明,学生一致反对的教师是那种板起面孔、一味说教、高高在上的教师。用学生的话讲就是:最讨厌的就是那种把自己当成“警察”把学生当成“小偷”、把我们当做“老鼠”而自己又做了“猫”的老师。学生有这种思想碰撞,可见教育的后果。为此,我们在各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了 “教师—贴近学生”活动。让教师“蹲下来”和学生相处,让教师以自己的坦诚和宽容和学生平等相处,并将这种和谐使之于与学生接触的各个时段、各个环节、各个角落,时时关注、关爱、维护、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敬爱并自然地、主动地接受教育。如:我校的一名男班主任教师,他在自己的“经历教育”教案中写到:“我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教师,和学生一天天的接触,相交日深,我经历着生生间、师生间的件件往事,心灵也一次次地受到感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做法,这样的感受,所以,学生接纳他、欢迎他、亲近他、敬佩他、模仿他……。现在,他是学生心目中的大朋友,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大孩子”。就是这个“大孩子”,将一群孩子培养成了生龙活虎,积极奋进,爱憎分明,诚实守信,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和谐奋进的班集体。这个班级无论哪位老师的钱物放在讲桌上,哪怕是几千元,不用人看管,也不会丢失一分钱,班级同学也从来不丢失东西,这不能不说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之桥很好链接的结果。
3、学生----牵动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最易被感染,被同化,他们有着不同的憧憬,但却有着同样的天真无邪与浪漫,所以德育教育中必须积极创造氛围,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地去感受、去沟通、去分辩、去感染。教师要从中重点引导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带动那些日常行为规范有偏差的学生,同时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励其志,激其情。如每周一的班队会活动,学校都要深入班级检查班队会开展情况,并加以评导。我跟踪看过这样的一次班队会,班主任老师在开班队会前先征求学生意见,然后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一堂主题为“我最好、他最好”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充分认识和了解同伴的优长,孩子们一条条兴高彩烈地细数着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列举的过程中受着鼓舞、激励,这样既紧紧贴近学生,又充分利用了学生们不甘示弱的心理,起到了很好地励志作用。如此,使学生之间不仅得到了充分自由交流,更得到了很好地相互促进。
二、让活动体验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渠道
活动是承载学生由知到信,从信到行的思想转化的途径。所以为了让学生体验,自觉地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我们又在各校开展了一系列大型的体验教育活动。
1、手拉手“你心牵我心,大手拉小手”活动。全校广泛开展了向贫困学生献爱心,帮助贫困学生度难关,帮助因厌学而近于流失的学生回到班集体等活动。在这种爱心奉献活动中,被帮助的同学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亲身体验到了集体的温暖,他人的关爱;献出了爱心的同学也同样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有了助人为乐的真情体验。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有的学生自己示先通过网络、“红十字会”等途径积极捐款,在学校统一捐款中又积极参与,大多数老师和同学都先后捐款三至四次,显现出了强烈的奉献爱心、帮助他人、为国分忧的情怀。有的同学捐出的可能是几角钱,但那是他们从零食中节俭出来的钱,有的是自己家境也很贫困需要大家帮助的学生,但他们在这种关键时刻,克服了自己以前不能克服的困难,纷纷向灾区人民表达个自的真情……。同时我们还看到,领导、老师们在感染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受着学生的感染,这种活动体验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不能不说是爱心以外多方面的感受与收获。
2、“航天英雄激励我,身边英雄鞭策我”活动。从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到成功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每次我们都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祖国而骄傲”、“我为祖国而学习”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荣誉和壮举,激发爱国奋进情怀。同时我市还结合清明节等特殊日子,组织学生学习和缅怀身边英雄贾晓岩等人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和学习英雄的精神,受到鼓舞与教育。
3、“争做小小发明家”活动。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小发明与创造中得到锻炼与体验,更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4、“高举星星火炬,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为使学生在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等方面得到教育。我们利用“六.一”、“国庆”等教育时机,让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丰富多彩的节目,虽然有的节目表演是那么幼稚,但那是学生自己的真情表白与真情体验。
另外,“棵棵童心心向党”、参与社区活动、自理、自护、自治等体检活动的不断开展,都会为学生充分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搭建有效舞台,为学生道德成长开辟有效通道。
三、让生活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根基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体验经历的外延就有多大,德育的外延就有多大。如果脱离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无异于让孩子在无水的地面练习游泳,一旦下水,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德育教育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家庭、社会的各个活动中体验,并写出体验日记,让学生记录下真实感受,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实效。如果不让学生涉猎生活世界,不去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那么就不能获得德性的完满,就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所以,德育教育中必须把生活作为学生道德生命最肥沃、最鲜活的土壤。即:要关注儿童的喜怒哀乐,既可以提倡让“蓝猫”带着他们求知,让米老鼠给他们智慧,让笨笨熊传递爱心,也可以让“隐形的翅膀”带着学生去飞翔……让悦心悦意的生活弥散于学生的各个空间。
四、让回味总结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动力
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总结就没有发展。所以,在学生自我体验的德育教育中更要注重及时总结、及时探索,使其不断推进。我校在德育教育中,从全校近两千余名学生的成长记录中,精选了近50篇学生成长的典型事例编辑了《学生道德成长录》;又从百余名教师的经历教育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课题研究和活动设计中精选出40位教师的论文及活动设计教案编辑了《教师德育论文案例精选》。这些总结性、经验性、探讨性、实践性、真实性的德育教育做法的编辑与整理,为学校德育教育增添了助力。
总之,学校德育教育要紧紧抓住学生亲身体验这一环节,要用活动、用耐心、用带动激活他们的道德力量,只有这样,学生的体验才能成为精神与道德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