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批真正的名校和成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我校借鉴南京阳光小学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开发“2 4”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研究“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数外三科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我校教学健康发展,我校特地对当前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目的是分析“导学案”应用于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启迪。
关键词:导学案;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一、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了解“导学案”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其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便于对症下药,为提高“导学案”应用的有效性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分析
调查对象是本校五、六年级的学生,共发出学生问卷70张,收回70张,被试学生五年级42人,六年级28人,合计70人。
最关注部分的调查结果分析:认为自学导航环节最重要的占总人数的52.86%,说明一半以上的学生依照“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为課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而在学生认为反馈测评和合作探究环节是在完成导学案时最容易的环节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51.42%和4.29%。说明一半以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技能、方法。在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评价、展示交流,保证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这一方面还有待完善。
三、影响“导学案”在小学教学运用中有效性的原因
实践证明,我校“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在使用和调查中也发现许多问题,影响着“导学案”的有效应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教师、学生两个方面。
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是“导学案”的设计者,同时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可是有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对“导学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导学案”应用过程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学生层面来说,“导学案”要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一座桥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应用导学案过程中,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完善“导学案”的设计,发挥其实际效用
“导学案”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与基础,直接关系着其应用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导学案”依据不同的课型主要可分为新授课“导学案”、复习课“导学案”、试卷讲评课“导学案”。教师编写导学案时,必须深挖教材,吃透教材,结合学情并整合所有课程资源,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自学导航,问题设计要知识全面,突出重点、难点与疑点等,真正实现导学作用,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导学案”应用的有效性及学生学习能力
导学案作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因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学科不同、对象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类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导学案,把控好课堂教学各环节。深层次理解导学案的本质,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过程观,追求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作用。导学案教学遵循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准确地把握好“导学案”应该“导什么”“何时导”“如何导”。教师呈现“学什么”和“怎么学”,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教师得法、精炼、有效的引导下,在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中获得进步。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学生能讲清楚的教师不讲,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新知识,而且能自己动脑动手练习,主动探索,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可以进行小组批改或者互批,但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课后的再批改。教师还在指导学生整理和保存好导学案以便二次利用搞好复习。
凡事有利就有弊,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曲折而漫长,我们都是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实践,让课堂变得有价值,让学生感到有意义。我坚信,通过前期的探索和实践,导学案的引入一定会带给我们新的起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现高效魅力课堂,让教学充满阳光,让阳光照亮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金玉.课堂教学的革命[M].江苏: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关键词:导学案;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一、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了解“导学案”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其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便于对症下药,为提高“导学案”应用的有效性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分析
调查对象是本校五、六年级的学生,共发出学生问卷70张,收回70张,被试学生五年级42人,六年级28人,合计70人。
最关注部分的调查结果分析:认为自学导航环节最重要的占总人数的52.86%,说明一半以上的学生依照“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为課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而在学生认为反馈测评和合作探究环节是在完成导学案时最容易的环节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51.42%和4.29%。说明一半以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技能、方法。在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评价、展示交流,保证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这一方面还有待完善。
三、影响“导学案”在小学教学运用中有效性的原因
实践证明,我校“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在使用和调查中也发现许多问题,影响着“导学案”的有效应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教师、学生两个方面。
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是“导学案”的设计者,同时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可是有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对“导学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导学案”应用过程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学生层面来说,“导学案”要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一座桥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应用导学案过程中,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完善“导学案”的设计,发挥其实际效用
“导学案”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与基础,直接关系着其应用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导学案”依据不同的课型主要可分为新授课“导学案”、复习课“导学案”、试卷讲评课“导学案”。教师编写导学案时,必须深挖教材,吃透教材,结合学情并整合所有课程资源,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自学导航,问题设计要知识全面,突出重点、难点与疑点等,真正实现导学作用,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导学案”应用的有效性及学生学习能力
导学案作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因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学科不同、对象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类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导学案,把控好课堂教学各环节。深层次理解导学案的本质,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过程观,追求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作用。导学案教学遵循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准确地把握好“导学案”应该“导什么”“何时导”“如何导”。教师呈现“学什么”和“怎么学”,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教师得法、精炼、有效的引导下,在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中获得进步。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学生能讲清楚的教师不讲,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新知识,而且能自己动脑动手练习,主动探索,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可以进行小组批改或者互批,但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课后的再批改。教师还在指导学生整理和保存好导学案以便二次利用搞好复习。
凡事有利就有弊,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曲折而漫长,我们都是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实践,让课堂变得有价值,让学生感到有意义。我坚信,通过前期的探索和实践,导学案的引入一定会带给我们新的起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现高效魅力课堂,让教学充满阳光,让阳光照亮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金玉.课堂教学的革命[M].江苏: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