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通过预设网络的形式,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目标为基础,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幼儿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领域目标的延伸,在幼儿通过个别操作和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积极探索从而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主题活动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有效地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而区域活动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有效整合
在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通过预设网络的形式,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目标为基础,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幼儿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新《指南》中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区域活动作为幼儿领域目标的延伸,在幼儿通过个别操作和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积极探索从而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主题活动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有效地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而区域活动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丰富区域活动内容、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以完善主题活动课程,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幼儿需要,提供适宜的主题环境
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认为小孩子应该有游戏的环境、艺术的环境和阅读的环境。新《指南》也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在环境创设中始终坚持“儿童参与”的原则,力求区域活动与班级环境有机整合。
案例1:小班主题活动“我”的分支一“认识我自己”:孩子在通过照镜子、拍照、互相介绍中观察自己,了解自己与同伴的不同,为了更好地感受自己,在教师创设的美工区里选择材料纸板、纸张和卡纸等,作成圆盘,再在圆盘上给它们装上或画上五官、撕贴头发等装饰“自己”的形象,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娃娃,漂亮又神气。之后让幼儿将娃娃布置在墙壁的“娃娃树”上。分支二“我的家”中,教师发动家长为孩子制作“全家福”并在卡上写上自己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的一些感想,通过教师的引导,许多家长都制作了精美的卡片,教师将幼儿与家长制作的卡片布置在教室的主题墙上,使得许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同伴交流、欣赏。孩子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分支三“我是男孩我是女孩”中,为了能在活动中区别性格,我们在区域中布置了男孩屋和女孩屋,分别投放了幼儿自己收集的男女孩的衣服、玩具、用具等,引导幼儿在区域中给不同性别的娃娃穿衣服、玩玩具,替娃娃打扮,给女娃化妆等。通过区域活动,幼儿感受到了男女孩性格的不同,明确了自己的性别。分支四“我的同伴”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许多娃娃成长图片或幼儿的相册放在图书区,让孩子们了解同伴的成长过程,为他们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努力尝试中,我们的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背景下的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班级的主题环境日趋丰富,进展也更深入了,孩子们作为环境的主人,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高了。
二、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个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師应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丰富的材料,有意识地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区域活动的材料操作整合起来。
案例2:小班主题“我爱我家”中,针对小班幼儿喜欢玩“过家家”游戏的特点,我们在操作区中提供喂娃娃的汤勺、木珠及饮料瓶制作的娃娃,让幼儿喂娃娃,锻炼小手肌肉;在音乐区中创设“厨房”的情境,提供白色厨帽、围裙,爸爸、妈妈头饰等,引导幼儿扮演厨师,在“厨房”边唱边玩边表演,同时练习做菜的节奏:铛铛铛、舀舀舀、炒炒炒、切切切。布置“娃娃果蔬店”,让幼儿为水果、蔬菜分类、比大小,买卖水果、蔬菜,并拿到“男孩屋和女孩屋”炒菜、喂娃娃。将游戏渗透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孩子多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案例3:中班主题“纸的家族”中,为了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我们提供了“玩纸区”,提供不同高矮、大小、花纹的纸杯材料,孩子通过丰富的材料玩出了许多纸杯玩法:纸杯叠高楼、纸杯穿编、制作纸杯花、纸杯小灯笼、纸杯小玩偶、纸杯小船水里漂、投掷纸杯小火箭、纸杯小飞碟……花样百出的纸杯玩法让幼儿对玩纸的兴趣更加高涨,由于区域活动的开展,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主题活动在区域中的渗透打破了集体授课的形式,更加强调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
案例4:大班主题“有趣的数字”中,教师在“数字游戏区”里提供数字游戏棋、数字图形钉板、数字脸谱等;创设了情境游戏“娃娃商店”,提供笔、纸、卡片等材料,为商店的各类东西贴标签、条形码、价钱等;“手机店”,提供手机、数字贴纸、纸张等材料,为手机贴号码、制作邮票、电话簿等;“娃娃聊天室”,提供纸、绘画笔等自制数字图书,引导幼儿讲述……通过区域的设置和材料的丰富给予了幼儿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鲁迅先生曾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说明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幼儿在玩玩、试试、想想、做做各种活动中满足好动、爱动、好玩、爱玩的特点,获得身心各方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它更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载体。
三、把握好区域活动和主题学习的时机和度,主题活动区域化
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带给孩子更大的主动性,也带给教师很大的疑惑,如何及时又有效地指导各个区域幼儿的活动情况呢?我们应做到顺应、引导、推动。 顺应,即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时间、场地等等,使幼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探索,并形成主题。
案例5:中班主题“快快慢慢”中,幼儿在活动中产生了一个话题“马路上的快慢”。在活动中,我班男孩子对于马路上汽车行驶速度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地生成了想搭建一个马路交通图的浓厚兴趣。教师则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大小的纸盒、包装纸、即时贴、剪刀、积木等各种材料,以及供小朋友参考的书籍、图片模型等。孩子就利用区域活动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充分发挥想象设计构建马路上的交通。有的孩子想利用废旧的纸盒为马路上设计各种各样的车,我们协助他制版并用及时贴装饰起来;有个孩子用即时贴和硬纸,为马路上设计了红绿灯;还有的孩子利用大型木头积木搭出了长长的马路……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在活动中不断给予鼓励,并且适时进行帮助,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大家在体验巨大的成功感的同时,也对马路上各种车辆快慢的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引导,即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找到恰当的机会,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主题。
案例6:大班主题“爱护地球”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玩探索区的地球仪、保鲜袋、泥土、石头、小乐器等材料,我们就生成了“有趣的地球仪”“好玩的泥土和石头”“变废为宝”“乐音和噪音”等活动,一起交流探索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材料带给我们的便利,了解大自然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分辨哪个是乐音,哪个是噪音,了解声音可以传递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推动,即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较高的层次。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与主题活动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幼儿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在主题中获得更多直接、有效的经验,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
在新《指南》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充分利用区域游戏活动来丰富和完善主题活动课程,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的成功、创造和进步,积极把孩子零星的收获进行归纳和总结,善于在孩子中间投下一粒粒能激起千层浪的小石子,让他们去探索、发现和创造,同时教师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体验着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庄红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2]刘娟.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實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编辑 李博宁
关键词: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有效整合
在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通过预设网络的形式,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目标为基础,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幼儿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新《指南》中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区域活动作为幼儿领域目标的延伸,在幼儿通过个别操作和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积极探索从而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主题活动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有效地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而区域活动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丰富区域活动内容、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以完善主题活动课程,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幼儿需要,提供适宜的主题环境
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认为小孩子应该有游戏的环境、艺术的环境和阅读的环境。新《指南》也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在环境创设中始终坚持“儿童参与”的原则,力求区域活动与班级环境有机整合。
案例1:小班主题活动“我”的分支一“认识我自己”:孩子在通过照镜子、拍照、互相介绍中观察自己,了解自己与同伴的不同,为了更好地感受自己,在教师创设的美工区里选择材料纸板、纸张和卡纸等,作成圆盘,再在圆盘上给它们装上或画上五官、撕贴头发等装饰“自己”的形象,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娃娃,漂亮又神气。之后让幼儿将娃娃布置在墙壁的“娃娃树”上。分支二“我的家”中,教师发动家长为孩子制作“全家福”并在卡上写上自己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的一些感想,通过教师的引导,许多家长都制作了精美的卡片,教师将幼儿与家长制作的卡片布置在教室的主题墙上,使得许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同伴交流、欣赏。孩子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分支三“我是男孩我是女孩”中,为了能在活动中区别性格,我们在区域中布置了男孩屋和女孩屋,分别投放了幼儿自己收集的男女孩的衣服、玩具、用具等,引导幼儿在区域中给不同性别的娃娃穿衣服、玩玩具,替娃娃打扮,给女娃化妆等。通过区域活动,幼儿感受到了男女孩性格的不同,明确了自己的性别。分支四“我的同伴”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许多娃娃成长图片或幼儿的相册放在图书区,让孩子们了解同伴的成长过程,为他们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努力尝试中,我们的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背景下的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班级的主题环境日趋丰富,进展也更深入了,孩子们作为环境的主人,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高了。
二、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个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師应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丰富的材料,有意识地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区域活动的材料操作整合起来。
案例2:小班主题“我爱我家”中,针对小班幼儿喜欢玩“过家家”游戏的特点,我们在操作区中提供喂娃娃的汤勺、木珠及饮料瓶制作的娃娃,让幼儿喂娃娃,锻炼小手肌肉;在音乐区中创设“厨房”的情境,提供白色厨帽、围裙,爸爸、妈妈头饰等,引导幼儿扮演厨师,在“厨房”边唱边玩边表演,同时练习做菜的节奏:铛铛铛、舀舀舀、炒炒炒、切切切。布置“娃娃果蔬店”,让幼儿为水果、蔬菜分类、比大小,买卖水果、蔬菜,并拿到“男孩屋和女孩屋”炒菜、喂娃娃。将游戏渗透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孩子多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案例3:中班主题“纸的家族”中,为了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我们提供了“玩纸区”,提供不同高矮、大小、花纹的纸杯材料,孩子通过丰富的材料玩出了许多纸杯玩法:纸杯叠高楼、纸杯穿编、制作纸杯花、纸杯小灯笼、纸杯小玩偶、纸杯小船水里漂、投掷纸杯小火箭、纸杯小飞碟……花样百出的纸杯玩法让幼儿对玩纸的兴趣更加高涨,由于区域活动的开展,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主题活动在区域中的渗透打破了集体授课的形式,更加强调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
案例4:大班主题“有趣的数字”中,教师在“数字游戏区”里提供数字游戏棋、数字图形钉板、数字脸谱等;创设了情境游戏“娃娃商店”,提供笔、纸、卡片等材料,为商店的各类东西贴标签、条形码、价钱等;“手机店”,提供手机、数字贴纸、纸张等材料,为手机贴号码、制作邮票、电话簿等;“娃娃聊天室”,提供纸、绘画笔等自制数字图书,引导幼儿讲述……通过区域的设置和材料的丰富给予了幼儿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鲁迅先生曾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说明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幼儿在玩玩、试试、想想、做做各种活动中满足好动、爱动、好玩、爱玩的特点,获得身心各方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它更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载体。
三、把握好区域活动和主题学习的时机和度,主题活动区域化
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带给孩子更大的主动性,也带给教师很大的疑惑,如何及时又有效地指导各个区域幼儿的活动情况呢?我们应做到顺应、引导、推动。 顺应,即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时间、场地等等,使幼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探索,并形成主题。
案例5:中班主题“快快慢慢”中,幼儿在活动中产生了一个话题“马路上的快慢”。在活动中,我班男孩子对于马路上汽车行驶速度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地生成了想搭建一个马路交通图的浓厚兴趣。教师则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大小的纸盒、包装纸、即时贴、剪刀、积木等各种材料,以及供小朋友参考的书籍、图片模型等。孩子就利用区域活动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充分发挥想象设计构建马路上的交通。有的孩子想利用废旧的纸盒为马路上设计各种各样的车,我们协助他制版并用及时贴装饰起来;有个孩子用即时贴和硬纸,为马路上设计了红绿灯;还有的孩子利用大型木头积木搭出了长长的马路……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在活动中不断给予鼓励,并且适时进行帮助,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大家在体验巨大的成功感的同时,也对马路上各种车辆快慢的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引导,即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找到恰当的机会,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主题。
案例6:大班主题“爱护地球”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玩探索区的地球仪、保鲜袋、泥土、石头、小乐器等材料,我们就生成了“有趣的地球仪”“好玩的泥土和石头”“变废为宝”“乐音和噪音”等活动,一起交流探索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材料带给我们的便利,了解大自然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分辨哪个是乐音,哪个是噪音,了解声音可以传递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推动,即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较高的层次。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与主题活动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幼儿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在主题中获得更多直接、有效的经验,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
在新《指南》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充分利用区域游戏活动来丰富和完善主题活动课程,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的成功、创造和进步,积极把孩子零星的收获进行归纳和总结,善于在孩子中间投下一粒粒能激起千层浪的小石子,让他们去探索、发现和创造,同时教师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体验着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庄红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2]刘娟.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實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