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数学实践课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景描述:
  学习“统计”后,教材安排了一节内容:运动与身体变化。我与同事交流发现,他们布置学生自己课后去完成,对学生是否去实验、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则不再问津,其效果可想而知。而我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提前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在表中填好姓名,讲清实验注意事项,之后从学生日常的体育活动中提出问题:“我们的身体运动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了两次实验。
  第一次:先教给学生测量脉搏的方法,数出运动前脉搏一分钟的跳动次数;再测出原地跑步30秒后脉搏一分钟的跳动次数;最后测量原地跑步60秒后脉搏一分钟的跳动次数。每运动一次,即组织填表和求平均数。在计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第二次:组织学生分别进行一分钟踢毽子和一分钟跳绳活动,记录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求出小组每次测量脉搏的平均数。接着组织学生交流:在一分钟内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跳动的次数为什么不同?
  解读和分析:
  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我的同事对数学实践课没有引进足够的重视,原因有三:一嫌费时费力;二非考试内容,可教可不教;三是敬业精神不佳。
  我利用一节多课的时间来组织这次实践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收获颇丰。一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主动。因为提出的问题源自其日常进行的体育活动,为学生熟知,很容易激起探究的愿望,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探究意识十分强烈。二是培养了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在活动时相互帮助,收集数据时共享成果,分别向同伴通报自己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彼此感受到了互助的快乐,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数学思考。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何谓“有价值”?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运用学过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计算小组成员脉搏在一分钟内的平均次数,进而发现在不同的运动时间里进行同样的运动,平均每分钟的跳动次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快;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不同的运动,活动越剧烈,脉搏平均每分钟的跳动次数越多。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体验数学的学习乐趣,增强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在实践活动与自主探索中,学生的应用意识、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当然,本节课还有需要完善之处。一是运动后每次测得的脉搏次数的数据较大,最后的平均数结果不是整数,学生计算起来费力,耗时较多,影响了课堂效率。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这样可大大节省时间,从而把主要精力用到设计实验和探究结果上来。二要及时向课外进行延伸,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结果后,因时间关系,我并未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的第三部分“引申反思”,留下了些许遗憾。其实,这部分内容有了上节课方法上的铺垫,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并非难事。可以安排学生向体育老师了解三年级体育课上学生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再查阅运动科学的有关知识,了解老师为我们安排的活动是否合理,从而向体育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可以根据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经验,引导学生自己选取课题进行研究。如了解自己家各个月的用电情况,算出每个季度的月平均数,制成统计表。根据学生的调查了解、统计分析情况,适时安排交流活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信心、胆量,提高交流、表达与应用能力。
  研究结论:
  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摒弃单纯应试的思想,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设计并认真组织实践活动,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以发展为本,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基。
  几点思考: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理解其中倡导的理念,深入研究如何把理念转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要让教师认识到,上好实践活动课,不但不会降低考试成绩,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正常授课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学习一些新的概念,必须通过课内外实践来感受、领悟。如认识千米、千克,不组织学生进行测量、称重,就无法具体感知1千米的长度和1千克的重量,势必影响概念的准确建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开设数学实践活动观摩课。采取年级组集体备课、一人执教的方式,课后再进行评课,研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观摩活动,组织教师研究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思路,为其他教师提供范例。
  3.如何考核?对教师来说,学校业务领导每学期听数学教师一节实践活动课,对其进行评价。对学生来讲,教师除了可以通过试卷来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外,还可以从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来定性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一个需要专门进行研究的问题。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MAS中许多分布式推理问题可以建模为分布式约束优化问题(DCOP),解决DCOP的分布式算法已经成为MAS中的重要基础.已有的Adopt等算法通过对等的Agent之间的平等协商完成求解,强调了异
元数据的管理效率对大规模存储系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深入研究现有元数据管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元数据属性的元数据分布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文件系统中目录进
本文从如何理解“欺许行为” 、如何界定“消费者”之范围,如何确定赔偿之数额等方面,对《消法 》第49条适用之难点逐个进行剖析,以便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实现《消法》之立法宗
模糊提取从生物特征输入中以容错的方式可靠地提取出均匀分布的随机密钥,当输入发生变化且变化很小时,该密钥可以保持不变。研究了当汉明距离作为生物特征匹配的度量标准时,结合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载体。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呢?  一、营造轻松氛围,使学生敢说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很强的学科,使得学生在用语言描述时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还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看法。  一、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引发学生自主参与  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变革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