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高考,全国试题中的文言文选择题,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其中的文言文断句和古代文化常识试题,由于难度较大,广大考生一下子难以适应,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根据新的题型去指导学生学好考好文言文,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么,如何去指导学好文言文,考好文言文试题呢?
一. 教会学生识破文言断句题设置的陷阱
(一)教会学生了解文言断句的命题形式
现在高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题型有以下三种: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用斜线“/”给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二)教会学生掌握文言断句的几个规律
1.虚词。(1)发语词,置于句首。如:“盖夫、其”等。(2)语气词,置于句末。如:“耳、乎、哉、焉、也、耶”等。(3)表示對话、引文的词,如:“曰、云、言”等。(4)表示特殊句式的词,如“者”“也”,“……者……也”等。(5)整齐对称的句式。
(三)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
2.通文意。首先要通读全文,力求对全文内容有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可按四步骤操作,(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分析情节。(2)断出几个大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按前后顺序,也琢磨边试着全面断开。(4)进行检查,疑难之处,根据上下文仔细推断。
3.抓标志。(1)抓句首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虽然”“然而”“无论”“至于”“至若”“是从”“继而”“纵使”“然则”等词前面,大多可以断开。(2)抓句首语气词。“夫”“盖”“其”“斯”“盍”“且夫”“若夫”“乃夫”等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开。(3)抓句首叹词。如“嗟乎”“嗟夫”“呜呼”等词,前后可断开。(4)抓句首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5)抓句末语气词。“也”“矣”“哉”“乎”“焉”“兮”“耳”“耶”“邪”“与”“欤”“而已”“也与”“也邪”“矣哉”“也哉”“也已矣”“焉耳矣”等,后面可断句。(6)抓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何如哉”等词或固定结构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4.知语法。(1)知名词,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这些名词常在句中做宾语或主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2)知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然后断开句子。
5.辨句式。(1)利用文言文中的感叹句、骈偶句、问答句等,正确断句。(2)利用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断句。例:“……者……也”这种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式。
6.察对话。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言”等词。
7.明修辞。古人与文章,十分讲够对仗工整,好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针等修辞格,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8.明总分。依据文段的总分关系,也可以比较方便地断句。例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词欲者胜以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仔细阅读文段,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总分关系的文段,先总后分,“故知胜有五”统领下文,所以这文段可以这样断:“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9.懂常识。文言断句,还有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称谓、谥号、年号、地名、年龄、官职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正确断句也会有帮助。
二、教会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
(一)紧扣教材,抓住重点。
所谓“万变不离其家”,中学语文教材始终是我们展开复习的根本,立足教材,紧扣教材是我们高考取胜的不二法门,研读2015年的文化常识试题,几乎所有选项涉及的内容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依据。所以,对于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首先要做到紧扣教材,重点突出。我们要高度关注教材中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的作家及其作品介绍;二是课文中注释的重要的古代文化知识;三是课本附录部分的专题知识介绍;四是课文中涉及的重要文化知识。总之,立足教材,抓住重点,随文复习,随文整理,集腋成裘,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
(二)强化训练整理笔记
在做好教材复习的同时,大量的试题训练必不可少。在这一过程中,面对丰富驳杂的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必须重视笔头的记载,笔记的整理。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不妨结合具体试题例句,把我们在强化训练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及时地归类整理到笔记本,或及时整理制作成专题卡片,利用课余的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加以记忆。
(三)分门别类,掌握复习方法。
我国古代文化知识博大精深,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给广大考生的复习带来了不少的障碍。所以,我们的笔记整理工作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按照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罚、古代音乐和古代注释体例等标准进行分类,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或者,我们可采用表格的形式,把常识性知识列成一览表,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或者,我们还可以进行对比记忆,比如把表示官职提升与表示官职贬降的词语进行对比,进行记忆,如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有:升、迁、晋、进等;表示官职贬降的词语有:谪放、贬谪、左迁、迁谪等。
一. 教会学生识破文言断句题设置的陷阱
(一)教会学生了解文言断句的命题形式
现在高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题型有以下三种: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用斜线“/”给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二)教会学生掌握文言断句的几个规律
1.虚词。(1)发语词,置于句首。如:“盖夫、其”等。(2)语气词,置于句末。如:“耳、乎、哉、焉、也、耶”等。(3)表示對话、引文的词,如:“曰、云、言”等。(4)表示特殊句式的词,如“者”“也”,“……者……也”等。(5)整齐对称的句式。
(三)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
2.通文意。首先要通读全文,力求对全文内容有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可按四步骤操作,(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分析情节。(2)断出几个大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按前后顺序,也琢磨边试着全面断开。(4)进行检查,疑难之处,根据上下文仔细推断。
3.抓标志。(1)抓句首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虽然”“然而”“无论”“至于”“至若”“是从”“继而”“纵使”“然则”等词前面,大多可以断开。(2)抓句首语气词。“夫”“盖”“其”“斯”“盍”“且夫”“若夫”“乃夫”等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开。(3)抓句首叹词。如“嗟乎”“嗟夫”“呜呼”等词,前后可断开。(4)抓句首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5)抓句末语气词。“也”“矣”“哉”“乎”“焉”“兮”“耳”“耶”“邪”“与”“欤”“而已”“也与”“也邪”“矣哉”“也哉”“也已矣”“焉耳矣”等,后面可断句。(6)抓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何如哉”等词或固定结构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4.知语法。(1)知名词,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这些名词常在句中做宾语或主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2)知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然后断开句子。
5.辨句式。(1)利用文言文中的感叹句、骈偶句、问答句等,正确断句。(2)利用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断句。例:“……者……也”这种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式。
6.察对话。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言”等词。
7.明修辞。古人与文章,十分讲够对仗工整,好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针等修辞格,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8.明总分。依据文段的总分关系,也可以比较方便地断句。例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词欲者胜以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仔细阅读文段,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总分关系的文段,先总后分,“故知胜有五”统领下文,所以这文段可以这样断:“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9.懂常识。文言断句,还有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称谓、谥号、年号、地名、年龄、官职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正确断句也会有帮助。
二、教会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
(一)紧扣教材,抓住重点。
所谓“万变不离其家”,中学语文教材始终是我们展开复习的根本,立足教材,紧扣教材是我们高考取胜的不二法门,研读2015年的文化常识试题,几乎所有选项涉及的内容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依据。所以,对于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首先要做到紧扣教材,重点突出。我们要高度关注教材中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的作家及其作品介绍;二是课文中注释的重要的古代文化知识;三是课本附录部分的专题知识介绍;四是课文中涉及的重要文化知识。总之,立足教材,抓住重点,随文复习,随文整理,集腋成裘,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
(二)强化训练整理笔记
在做好教材复习的同时,大量的试题训练必不可少。在这一过程中,面对丰富驳杂的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必须重视笔头的记载,笔记的整理。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不妨结合具体试题例句,把我们在强化训练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及时地归类整理到笔记本,或及时整理制作成专题卡片,利用课余的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加以记忆。
(三)分门别类,掌握复习方法。
我国古代文化知识博大精深,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给广大考生的复习带来了不少的障碍。所以,我们的笔记整理工作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按照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罚、古代音乐和古代注释体例等标准进行分类,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或者,我们可采用表格的形式,把常识性知识列成一览表,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或者,我们还可以进行对比记忆,比如把表示官职提升与表示官职贬降的词语进行对比,进行记忆,如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有:升、迁、晋、进等;表示官职贬降的词语有:谪放、贬谪、左迁、迁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