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健康,则国健康。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培育健康的学生,要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着手,尤其是体育教学。体育价值观念的培养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更是可以磨练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这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注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兴亡。但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开展教育,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探究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不仅能够结合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进取和竞争的意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搭建平台,而且还可以将个性体育观念深入到社会教育发展中,以此为突破口,实现学生的社会化以及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论文结合作者所带的五年级的体育教学情况,分析学生个体的差异,依此为依据展开研究,为以后的具体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培养;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小学生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光靠自身是不足够的,还需要家庭、校园以及社会的帮助,在他们意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后,最后,为有效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
小学生,在概念上意指6—12周岁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趋于成熟,并有一定行为能力的人。在我国,他们法律上属于限制民事能力行为人,有法定监护人,因此,在价值观的养成上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据心理学研究,青少年普遍有以下特征:
1、情感丰富,但欠成熟。他们从幼年期过度,情感开始逐步变得丰富、活跃,富有感染力,很容易感情用事,具有一定的群体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时,价值观、人生觀、世界观都开始慢慢形成。
2、意志逐步确立,但还不稳定。他们的自觉性还不明显,意志发展还很不完善,也不稳定,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例如出现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新闻比比皆是。
3、好奇心强,但缺乏鉴别能力。大多数小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很容易对新生事物发生兴趣。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鉴别、判断、选择能力较差,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影响难以比较和正确选择,结果容易误入歧途。
二、培养学生个性应遵循的原则
良好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推动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主体性原则。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需求是风向标。因此,在当下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学必须要符合学校体育主体的需求,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2、差异性原则。在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发掘学生的各种特长,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从作者所教的班级里可以看出,全班共有45人,其中30人明显对体育课感兴趣,而且愿意在体育课中展现自我,剩下的15人则对体育课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从男女比例来看,男生的体育兴趣明显又比女生的体育兴趣浓厚。通过这些差异,可以帮助到我们的教学,使得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生差异进行教学。
3、娱乐性原则。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何种教学,都要体现它的趣味,不然很难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更难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故此,为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挖掘它的娱乐性,让他们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4、健身性原则。健身性是学校体育最为本质的特性之一,随着全面健身的兴起,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体育强国”的理念。学校作为前沿阵地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是要将这个理念贯通始终,锻炼学生的身体,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外,教师还应努力挖掘学生的个性,良好的 个性形成也是考核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
1、挣脱教育体制的限制
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都应该摒弃体育无用武之地地思想,走出体育会影响学习等认识上的误区,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意识到体育给我们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学校更加需要认清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重视体育在整个学校构建中的积极创建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2、教学过程中遵从差异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惯常采用“大锅汤”的做法,所有的学生会一个模板进行教学,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的做法就会造成优等生更优等,差等生更差等,两极分化严重,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继续开展。因此,为了结合学生的特性开展教学,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对教学目标实施分层,即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定制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目标对各层次的学生都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最终达到学生差异化发展,凸显学生的个性。
3、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传统思想告诉老师们的方法,都是灌输式地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产生逆反心理,这就是一个不明智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要使学生从“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进行一个转换,这样他们的主动性才会有所提高。其次是要有一个循序渐变地过程,切记急躁,要结合学生的特性安排教材内容,合理施教。笔者所带的班级体育活动主要以足球为主,为了带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制定符合他们兴趣的足球活动,另一方面,也常带领他们参与荆州区和沙市区举办的足球体育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依此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四、结语
学校教育作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活动场所,承载着重要的使命。我们常说,寓教于乐,就是说既要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美国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个性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在有组织的教育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活动中展露无遗。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并赋予在体育教学之中,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巩固、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会被慢慢培养起来,那么我们离“体育强国”的目标就更进一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激发的探讨[J]. 李梁,鲍志宏,季浏. 体育与科学. 2004(03)
[2]高校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J]. 黄欣加,汪人文,吴玮,戴志燕. 体育与科学. 2004(03)
[3]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 曲新艺.北京体育大学 2011
[4]用移动式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N]. 林锻鑫. 汕头日报. 2019-08-05 (011)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培养;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小学生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光靠自身是不足够的,还需要家庭、校园以及社会的帮助,在他们意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后,最后,为有效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
小学生,在概念上意指6—12周岁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趋于成熟,并有一定行为能力的人。在我国,他们法律上属于限制民事能力行为人,有法定监护人,因此,在价值观的养成上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据心理学研究,青少年普遍有以下特征:
1、情感丰富,但欠成熟。他们从幼年期过度,情感开始逐步变得丰富、活跃,富有感染力,很容易感情用事,具有一定的群体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时,价值观、人生觀、世界观都开始慢慢形成。
2、意志逐步确立,但还不稳定。他们的自觉性还不明显,意志发展还很不完善,也不稳定,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例如出现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新闻比比皆是。
3、好奇心强,但缺乏鉴别能力。大多数小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很容易对新生事物发生兴趣。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鉴别、判断、选择能力较差,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影响难以比较和正确选择,结果容易误入歧途。
二、培养学生个性应遵循的原则
良好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推动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主体性原则。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需求是风向标。因此,在当下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学必须要符合学校体育主体的需求,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2、差异性原则。在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发掘学生的各种特长,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从作者所教的班级里可以看出,全班共有45人,其中30人明显对体育课感兴趣,而且愿意在体育课中展现自我,剩下的15人则对体育课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从男女比例来看,男生的体育兴趣明显又比女生的体育兴趣浓厚。通过这些差异,可以帮助到我们的教学,使得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生差异进行教学。
3、娱乐性原则。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何种教学,都要体现它的趣味,不然很难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更难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故此,为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挖掘它的娱乐性,让他们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4、健身性原则。健身性是学校体育最为本质的特性之一,随着全面健身的兴起,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体育强国”的理念。学校作为前沿阵地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是要将这个理念贯通始终,锻炼学生的身体,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外,教师还应努力挖掘学生的个性,良好的 个性形成也是考核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
1、挣脱教育体制的限制
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都应该摒弃体育无用武之地地思想,走出体育会影响学习等认识上的误区,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意识到体育给我们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学校更加需要认清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重视体育在整个学校构建中的积极创建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2、教学过程中遵从差异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惯常采用“大锅汤”的做法,所有的学生会一个模板进行教学,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的做法就会造成优等生更优等,差等生更差等,两极分化严重,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继续开展。因此,为了结合学生的特性开展教学,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对教学目标实施分层,即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定制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目标对各层次的学生都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最终达到学生差异化发展,凸显学生的个性。
3、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传统思想告诉老师们的方法,都是灌输式地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产生逆反心理,这就是一个不明智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要使学生从“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进行一个转换,这样他们的主动性才会有所提高。其次是要有一个循序渐变地过程,切记急躁,要结合学生的特性安排教材内容,合理施教。笔者所带的班级体育活动主要以足球为主,为了带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制定符合他们兴趣的足球活动,另一方面,也常带领他们参与荆州区和沙市区举办的足球体育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依此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四、结语
学校教育作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活动场所,承载着重要的使命。我们常说,寓教于乐,就是说既要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美国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个性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在有组织的教育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活动中展露无遗。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并赋予在体育教学之中,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巩固、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会被慢慢培养起来,那么我们离“体育强国”的目标就更进一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激发的探讨[J]. 李梁,鲍志宏,季浏. 体育与科学. 2004(03)
[2]高校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J]. 黄欣加,汪人文,吴玮,戴志燕. 体育与科学. 2004(03)
[3]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 曲新艺.北京体育大学 2011
[4]用移动式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N]. 林锻鑫. 汕头日报. 2019-08-05 (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