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合作学习法是当今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本文在阐述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这一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小组
一、合作学习及其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大、中、小学的各科教学中,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生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人瞩目。因此,世界各国研究一致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合作学习有着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
社会互赖理论。社会互赖理论假定: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着个体的互动方式,依次也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合作)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在合作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是一致的,个人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群体其他成员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的合作相联系;在竞争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目标的实现是负相关,若某一成员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其他成员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个人单干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的利益与他人没有关系,个人目标的实现不影响他人目标的实现。
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它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而是他“不愿学习”。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和归属感的舞台。
教学工学理论。其认为,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及社会心理气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任务结构(task structure)、奖励结构(reward structure)和权威结构(authority structure)。在合作学习的各种具体方式中,改变最为突出的主要是奖励结构。研究业已证明,奖励结构是合作教学赖以提高学业成绩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斯莱文曾经指出:奖励结构所具备的功能是合作教学的特色所在。
动机理论。其主要研究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道奇(Deutsch,M,1949)曾界定了三种目标结构:合作性结构、竞争性结构和个体性结构。从动机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合作性目标结构(与竞争性相反)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因此,要达到他们个人的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帮助他们的成员做任何有助于小组成功的事,而且,或许更为重要的就是要鼓励同伴们去尽最大的努力”。
凝聚力理论。与动机论有些联系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合作学习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凝聚力为媒介的。实质上,学生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是因为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都获得成功。这种观点与动机观的相近之处就是它强调从动机而不是从认知上解释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理论来看,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學都不能成功。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据笔者观察,大多数教师是在授课过程中遇到出现的问题时才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场面似乎挺热闹,但实质上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未必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级的缩影,充分考虑各组成员间的组织能力、学习品质、性格特征等的差异,让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确保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是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一方面使得各异质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和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讨论的深度、推理判断的质量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2.明确合作任务,营造合作氛围。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要确定小组内每个成员所承担的任务,所扮演的角色,如小组长(group leader)、记录员(secretary)、汇报员(reporter)、检查员(inspector)等。小组成员要尝试各个角色,实现角色互换。这样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具体性、层次性和科学性,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语言、感悟语言规律、表达观点及谈论有关话题。学习活动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任务应不超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范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乐意完成任务。
合作小组课前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或者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课文找出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也可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教师可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活动,让学习小组在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小组讨论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教师认真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教师主导、合理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不仅是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而且是参与者、引导者,因而要担负起更大的引导和调控的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是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包括学生分析、任务选择、目标设置、策略匹配、教学方式与评估等。但要使合作学习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还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也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英语思维能力、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和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具体英语课堂实施中,教师可运用量化考核制度,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得分,集体也相应加分,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因作业、成绩等原因失分,小组集体扣分,同样,任何一位同学由于表现出色而获得的分数亦可加给组内其他成员。在整体评价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优生在小组中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小组成员欢迎的对象,学困生也不再是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而是被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合作小组同学包围着。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激励下,优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了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于英语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体现学习辅助者的作用,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学习,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并且同时促进学生情感等非认知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并最终达到人人进步、全面发展的目标。该策略在笔者所执教的班级试用了两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该班(2005级物理班)的过级率为57%,创造了整个专业中英语四级通过率历史上的新高。当然,任何策略或理论都不是万能的,要想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充分发挥该策略的潜在优势,仍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努力,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章兼中.全国第三届中学英语(初中)优质课决赛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2001,(9).
[4]邓飞,李云南.合作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教学.高等农业教育,2005,(10).
[5]张法科,赵婷.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界,2004,(6).
[6]斯莱文著.王红宇译.合作学习与学业成绩:六种理论观点[J].外国教育资料,1993,(1):63.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计划编号为[2005070]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小组
一、合作学习及其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大、中、小学的各科教学中,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生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人瞩目。因此,世界各国研究一致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合作学习有着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
社会互赖理论。社会互赖理论假定: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着个体的互动方式,依次也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合作)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在合作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是一致的,个人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群体其他成员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的合作相联系;在竞争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目标的实现是负相关,若某一成员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其他成员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个人单干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的利益与他人没有关系,个人目标的实现不影响他人目标的实现。
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它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而是他“不愿学习”。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和归属感的舞台。
教学工学理论。其认为,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及社会心理气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任务结构(task structure)、奖励结构(reward structure)和权威结构(authority structure)。在合作学习的各种具体方式中,改变最为突出的主要是奖励结构。研究业已证明,奖励结构是合作教学赖以提高学业成绩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斯莱文曾经指出:奖励结构所具备的功能是合作教学的特色所在。
动机理论。其主要研究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道奇(Deutsch,M,1949)曾界定了三种目标结构:合作性结构、竞争性结构和个体性结构。从动机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合作性目标结构(与竞争性相反)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因此,要达到他们个人的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帮助他们的成员做任何有助于小组成功的事,而且,或许更为重要的就是要鼓励同伴们去尽最大的努力”。
凝聚力理论。与动机论有些联系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合作学习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凝聚力为媒介的。实质上,学生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是因为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都获得成功。这种观点与动机观的相近之处就是它强调从动机而不是从认知上解释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理论来看,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學都不能成功。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据笔者观察,大多数教师是在授课过程中遇到出现的问题时才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场面似乎挺热闹,但实质上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未必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级的缩影,充分考虑各组成员间的组织能力、学习品质、性格特征等的差异,让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确保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是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一方面使得各异质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和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讨论的深度、推理判断的质量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2.明确合作任务,营造合作氛围。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要确定小组内每个成员所承担的任务,所扮演的角色,如小组长(group leader)、记录员(secretary)、汇报员(reporter)、检查员(inspector)等。小组成员要尝试各个角色,实现角色互换。这样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具体性、层次性和科学性,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语言、感悟语言规律、表达观点及谈论有关话题。学习活动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任务应不超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范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乐意完成任务。
合作小组课前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或者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课文找出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也可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教师可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活动,让学习小组在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小组讨论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教师认真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教师主导、合理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不仅是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而且是参与者、引导者,因而要担负起更大的引导和调控的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是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包括学生分析、任务选择、目标设置、策略匹配、教学方式与评估等。但要使合作学习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还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也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英语思维能力、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和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具体英语课堂实施中,教师可运用量化考核制度,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得分,集体也相应加分,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因作业、成绩等原因失分,小组集体扣分,同样,任何一位同学由于表现出色而获得的分数亦可加给组内其他成员。在整体评价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优生在小组中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小组成员欢迎的对象,学困生也不再是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而是被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合作小组同学包围着。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激励下,优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了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于英语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体现学习辅助者的作用,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学习,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并且同时促进学生情感等非认知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并最终达到人人进步、全面发展的目标。该策略在笔者所执教的班级试用了两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该班(2005级物理班)的过级率为57%,创造了整个专业中英语四级通过率历史上的新高。当然,任何策略或理论都不是万能的,要想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充分发挥该策略的潜在优势,仍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努力,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章兼中.全国第三届中学英语(初中)优质课决赛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2001,(9).
[4]邓飞,李云南.合作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教学.高等农业教育,2005,(10).
[5]张法科,赵婷.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界,2004,(6).
[6]斯莱文著.王红宇译.合作学习与学业成绩:六种理论观点[J].外国教育资料,1993,(1):63.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计划编号为[200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