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春秋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yzc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走了,迄今已26年整。
  说来不怕笑话,这么多年来,脑子里很少想到父亲。在我心目中,父亲的影像非常模糊,甚至从来不曾有过。今天,我确实为自己有这种荒唐的想法,而羞愧,而难过!
  说到父亲,不能不提及爷爷。我的爷爷既是秀才,又是财主。那个时候,家里骡、马、牛、驴各养一头,仅上好的良田就有200多亩。为了打理这些土地,爷爷长年雇一个长工,农忙时再视情雇短工。需要申明的是,爷爷不是“刘文彩”,他从来不克扣工人的工钱,反而把雇来的工人当作自家人一样看待。爷爷还时不时地接济村上的贫苦农民。“你爷爷真是个大好人,可惜走得太早了,才41岁。”村里的长辈经常给我这样说。
  父亲就出生于我们这个大户人家,兄弟四人,排行老二。
  谁料,盈实富裕的日子没过多久,连续几年自然灾害,庄稼颗粒无收;加之爷爷的过世,丰足的家当很快就折腾光了。面对日渐衰败的家庭,三个叔父相继离开故土,拖儿带女走西口、进河套逃难去了。而父亲则仍然坚守着诺大一个庭院。因为父亲一只眼睛残疾,贴着一块胶布,什么也看不见。不然,父亲是否也会背井离乡呢?我想。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只念了两年私塾。但他对我和哥哥的念书学文却很上心。一次,我受到老师批评就逃学两天,名义上去学校了,实际上是到山里玩去了。父亲知道后,狠狠地打了我,而且一天没让我吃饭。这是父亲唯一一次打我。也是因为这次打,让我长了记性。从小学到初中,不论是功课,还是各方面的表现,我一直很优秀,窑洞正面墙上贴满了我的奖状。
  我的进步令父亲高兴。“我们的小子长大当县长呀!”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在想来,父亲的这句话虽然很可笑,但分明寄托着他老人家美好的企盼和对我巨大的鼓励呀!
  父亲性情耿直,与人为善,无论干什么,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把谦让放在前头,从来没有与村里的人红过脸、争过你高我低。父亲眼睛不好使,干不了巧妙活。生产队长就安排他给农业社的牲口拔草、铡草,要么担粪、背庄稼……总之,全是一些粗活、体力活。就这样,一年复一年,父亲沒有半句怨言。
  为了养家糊口,父亲还干“兼职”。我们家窑洞多、院子大,公社占了我家的几孔窑洞办公。父亲就起早贪黑给公社的灶上担水,一天挣一块钱,至少要担五六回、甚至十多担。我家住在最高处,而井水是在沟里头,担一回水往返一里多地,而且全是上坡路。几年下来,父亲的背就驼了。那时,我才几岁,经常跟着父亲担水玩儿,却帮不了父亲。可是,我似乎从父亲担水的背影中,读到了生活之艰辛。
  父亲没有多高的政治觉悟,但懂得送子参军、保家卫国的道理。我能当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的鼓励和支持。连续两年报名应征未走,我都灰心了,硬是父亲鼓动我坚持了下来,才使我圆了这个绿色梦。
  那年冬天,穿上绿军装的我,在县城与父亲和姐姐、哥哥照了一张像,这张像也是我与父亲唯一的一次合影。我要登车走了,父亲紧攥着我的手,老泪纵横,没有说一句话。这一年,父亲年近七旬,稀疏的头发如雪。谁知,这一走竟成为我与父亲的永诀!
  当兵第二年寒冬的一天,我突然收到“父亲去世,望速归”的电报。手捧着这封突如其来的电报,我浑身颤抖,大脑一片空白。连队干部征求我的意见,我思考再三,没有回去。因为,那时交通不便,回家至少要4天时间,可电报到我手上已过了3天。按照家乡的习俗,我怎么也赶不上父亲下葬。那天晚上,我在营区外长跪不起,嚎啕大哭,朝老家的方向给父亲烧了纸、磕了头,祈愿时年72岁的父亲在九泉之下安息。忠孝难两全。那一刻,我读懂了军人的牺牲与价值!
  最让我心疼的,是父亲的离世过程。他老人家竟然是在去姐姐家的途中,因晚上迷路,掉到冰窟窿冻坏的!当第二天路人发现时,父亲早已经去了,可双手仍抱着给姐姐家拿的一捆粉条……多难的父亲,多情的父亲,您咋能不让我心痛!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这首《父亲》的歌,唱出了多少儿女对敬爱的父亲的心声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个清明节。写下上述文字,以表对父亲深深的愧疚和无尽的思念!
  ——选自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除夕书  冬与春,只隔一声问候。明月半床。  守着静,听新年的钟声唤醒梦中之梦。庚子年,可爱而可怕。记住一个白色的词:灾难。在世界后面,生命中跳出来的“悲沧”,存在季节的里程。至少我们还活着。被距离,隔离成孤零零的眸子,放着明亮。  腊月,苍白的沉默,枝头上还残留着一层积雪,一群人,一场生命在静止地奔跑,漆黑的夜,谁也躲不开。  今天的黎明,仰起头,新与旧,在一声辞别中进行,谁也挡不住春的笑靥,发
期刊
岁月更替,四季轮回,又到了一年的梅雨时节。  淅淅沥沥的梅雨,让人感到几分落寞,几分惆怅。  老家在江南水乡的小城。小城不大,但千百年来,从来就是四季分明。春寒料峭,夏日炎炎,秋风萧瑟,冬日暖阳。  而梅雨,一般开始于6月中旬,到7月上旬结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梅”。  梅雨是我国江南地区所特有的自然景象。每年,晴雨多变的春天刚过,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降水频繁。因此时,正值梅子成熟,所以叫“梅雨”
期刊
一年四季,我除了喜欢春天和秋天,我还喜欢夏天。  我爱夏天的早晨,我更爱夏天早晨的风景。初夏的早晨是凉爽的,喜欢在初夏的早晨去田园散步,嗅一嗅田间麦苗、野草野花散发的青涩和花香,听一听田间不知名的小虫叫声,心旷神怡。  喜欢在夏天的早晨去泊头小城的运河景观带遛早儿,听运河两岸各种鸟儿鸣,看人们踢毽子,抖风葫芦,甩“霸王鞭”,听戏迷吊嗓子,还有运河桥下音乐爱好者的萨克斯演奏。运河景观带里弯弯曲曲的小
期刊
当我走到红大旧址的半山崖底下,那长长的浮雕墙展现在我的眼前,图画上红大学员给老百姓干农活的场景、送锦旗的场面、打篮球的优美姿势都吸引着我。  我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边看着周围的环境,引我注意的就是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好像在听一个人作报告的雕塑像,待我走近一看便清楚看到,那是毛泽东主席在给红大学员上课的场景。  这处场景是1936年12月28日,毛泽东主席给红大学员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现场教学
期刊
红色的旗帜光照初心不渝的红色道路。  红色的足迹印证风雨兼程的红色百年。  今天是您的生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岁月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浴火重生,正风华正茂,带领着伟大的中国,昂扬阔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大道上。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喜庆日子里,西北能源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怀着无比喜悦、激动、豪迈的心情,穿上节日的盛装,精神抖擞,神采奕奕,聚集在党的旗帜下,举行隆重庄
期刊
崔家墙角杏花白,豆蔻女儿出门来。  正是芳华自清雅,怎奈春风玉蕊裁。  ——《夏至》  困于一地太久了,孤独竟成了常态。风不能进来,光也不能过去,在全世界都开始逐步否定你的那一刻,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失落、凄凉倒尽,悲怆到极点,当四十五岁这一道分水岭就这么措不及防来的时候,差一点自己就给自己打一个差号。晨里,读五四,担当、理想、奋斗的青年时代即将如杏花般开罢。然桃花、杏花、桂花、雪花、烟花本就是谢了
期刊
苹果,无所不在。自古以来苹果已经完全脱离水果的定义,它可以是欲望之果、引力之果、是非之果、时尚之果,最重要的也是平安之果。一棵品种好的果树需要三年左右才能挂果,五年后方可进入丰产期。从前有一个果园,里面长了許多棵大果树茂密的枝叶,又大又红的苹果,粗壮的树干……  苹果有自己的想法,懂得配合人类改变自己,懂得如何去迎合人们弃酸爱甜的本能。苹果越成熟,似乎越懂得弯腰低头。在一次又一次被人们拉郎配般的嫁
期刊
夏日的一个黄昏,我来到它身边——儒溪石拱桥。它像一条老龙盘亘在儒溪水道上。落日的余晖浸透它老态龙钟的身体,使它发散出一种类似包浆的柔和光泽。一种用来礼赞时间的有生命的温润的旧味,虽然它看上去粗糙苍老,却依然有着水润的生机和活力。  褐红色的粗面岩石块错缝砌筑的桥墩和拱券用有力的巨手托起了它。它身上错落层叠的乳白色花岗岩白石条在落日的余晖中透着一种慈祥而柔和的亮光。它有几百岁了,被磨得凹凸不平的桥面
期刊
我总以为戈壁的北方还是戈壁。土黄色的大路扬着车尘,笔直地插入云间。古人说路的尽头是长烟落日,是浊酒孤城。而如今,我也借着西部散文节的便利,驾车踏向库布其沙漠。  一行人在西北狂放的灵魂中漫步。车轮碾压过粗粝的响沙,吟唱着亘古不变的塞外歌谣。合上眼静静聆听沙从沙漠走过的旋律,随着车身的律动,一时竟不知是在天还是在水,再次反应过来时眼前己是一片金黄的沙漠,底洼处到是植物茂盛绿意。西北的植被仿佛也都有着
期刊
一  抬头,数落着古雕门庭上悬挂的串串红灯笼,哪串是李香君?哪串是柳如是?哪串是董小宛?  低头,“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一栋栋秦楼楚馆里溢出的胭粉香气,随涛涛的十里秦淮水,从船边哗然逝去。一盏盏炫着艳名的红灯笼,只绚烂了一时,便湮灭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七彩霓虹装点着古秦淮的飞檐翘角,夜色里如凤冠霞帔般珠光宝气,金碧辉煌。秦淮河今夕的辉煌,超于明清最鼎盛时期。虽然少了古都当朝的霸气,没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