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恋库布其沙漠与酒(外三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总以为戈壁的北方还是戈壁。土黄色的大路扬着车尘,笔直地插入云间。古人说路的尽头是长烟落日,是浊酒孤城。而如今,我也借着西部散文节的便利,驾车踏向库布其沙漠。
  一行人在西北狂放的灵魂中漫步。车轮碾压过粗粝的响沙,吟唱着亘古不变的塞外歌谣。合上眼静静聆听沙从沙漠走过的旋律,随着车身的律动,一时竟不知是在天还是在水,再次反应过来时眼前己是一片金黄的沙漠,底洼处到是植物茂盛绿意。西北的植被仿佛也都有着不羁的意志,肆意地迎风招展,竟比江南更胜三分葱郁。沙滩外便是蒙人的帐中了。
  早已感染了西北豪情的人们载歌载舞,把酒言欢。几块肉下肚,缓解了连日来旅途的劳顿,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将众人的情谊向美酒中寻味了。欧阳修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喻之酒”,那一刻竟感觉自己仿佛跨越千年,不远万里,与远在滁州的醉翁产生了许些共鸣。
  清冽的“大漠情”倾泻而出,滴落杯中如玉碎琳琅,每一滴都似在讲述一个或忧或喜的故事,却又隐隐约约让人捉摸不透。推杯换盏之间,一行人就都沉醉在氤氲的酒香里,或挥毫落纸,或引吭高歌……
  一连几天都是用盛满故事的酒,招待我们来自远方的人。这酒虽来时声势浩大如雷霆震怒,回到房间后却又能留人头脑中一丝清光来反复斟酌品味,和衣而卧后方才将往事娓娓道来。
  梦中循着酒香在两千年前的秦风汉韵中走一遭,始皇帝将中原的俊雅随秦故道带至甘泉,汉武帝又派遣大汉雄兵建立朔方郡镇守一方平安。如今世事变迁,这一切都化作这片土地的履历,投入蒙古风情粗犷的杯抱里。我看到了库布其美酒的底蕴,心中却隐隐感觉并没有识得佳酿真味。直到驻足在七星湖畔,才发现了之前未能注意到的温柔与细腻。
  库布其酒只所以让人陶醉眷恋,是因为它的生产工艺传统,固体发酵,低温制曲,低温入室,凭借着甘醇的库布其沙漠深层地下水的水质,地气、温湿、风向、微生物种群等天然条件、才会生产出闻名遐迩的清、浓两大香型佳酿……
  而今我依然放不下对酒的美感,更眷恋着沙漠之行,不论美酒还是沙漠你留在我的記忆里,心灵停止在最美的那一刻。
  我的“笔墨生涯”
  我出生在动荡的年代,对于不愿意学习的我来说,算赶上好时代了……
  刚上小学二年级,我就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尤其是语文、拼音不知道咋组合,四声不知道往哪里标,标点符号到现在都用不明白。不仅如此能认识的字又十分有限,偶尔写一篇作文那可真叫费劲,用现在的活说,那就是蒙,如有字数要求的作文,我不管字句对否、那就是愣往上凑。文不对题的事,错字、白字或写完连自己都看不清楚的字,在我这都属于在平常不过的事了。语文老师从不批改我的作文,看都不看在我作业本上划个×就OK了。
  我虽说语文学习成绩不好,自尊心、自知之明还是有的。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所以从不触碰文字,记得上学时,有一天早上,父亲在床上发现有一张扣着放在那里的纸,他让我拿起来给他读一读,我没敢遵从从去做,此时心慌发愣默默无语。父亲可能太了解我的原故吧,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去。父亲走后我偷偷地拾起那张纸看,原来不是文字而是数字,此时我为自己的自信不足而后悔,更为自已往日的不学无术而惭愧……
  童年就像每个人的面孔,都不相同,各自都有秘密和快乐,也都有其时代的个性。回味着不一样的童年,却一样的纯真。在别人只是模糊记着的事情,然而在我心灵已经反复而深深地镂刻在回忆的心版上,索性凭着深刻的印象,将这些往事移植在白纸上……
  刚上小学就赶上“文化大革命”,这种形势下,悠闲、阳光、快乐且无所事事地走完人生最宝贵的学习年龄。
  我真的很幸运,学习不好有形势的屏风掩盖着,别人无法鉴别你的学习好与坏,就这样我顺利的混到参加工作的年龄。那时候工作上没有文化要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谈婚论嫁的年龄到了。家书、情书,书信往来是那个时期的产物和唯一沟通方式。正是这种简单的方式,他让我晓得文化的重要和不学无术的代价是什么。
  没有文化基础,只能靠现学现卖了,尽管来不及也只能如此,重要的是不会写也就罢了,还总想甩甩词。每次都把书信写成半文半白的,不仅如此,满篇的错别字就差画图,画圈了……
  是书信的往来方式锻炼了我,使我比自己的以前多认识许多字;语言表达也慢慢变得流畅。文革期间在人们不重视教育的时候,恰在别人也没有把上大学当回事的时候,我因工作表现不好、工作技术差等原因且反而被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校,虽说所学专业与文科关联不大,但环境的改变会有意无意的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和修养。技术理论知识同样能涉及到语言逻辑,虽说抽象也有缓慢提高。如毕业论文、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经济签证、还有公文类型的体裁形式的文学表述手法,不仅要求语言通俗易懂、还要讲究干练到位。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我由市建一公司,调到大庆林源助济厂基建科从事技术工作。工作性质的变化,我再一次感觉到轻闲无事可做,并叫科里的同事给我读报纸,我跟着默写,写完对照报纸查找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标注错误的地方,并且反复有意识的训练给自己出题,练习各种体裁文章的写法。尽管按摸式生搬硬套往框架里胡乱安排,时间久了也能悟出点道理,并通过这种方法有效的打发寂寞的时间。
  1992年改革开放蓬勃兴起的时候,我便先行下海从此再没有任何闲暇时间去了解写作。
  直到2013年因儿子考取浙江大学在杭州就读,我们并举家同行到杭州陪读。
  在陌生的城市,“闲人”一个的我深感煎熬,度日如年,唯一的选择自己出去走走圈,走累了停下来看看风景,看看云彩,看看枫叶林,逛逛西湖,赏月、看河花池塘,长时间重复着同样的事、除了麻将,其它的事很难做到不厌倦……
  于是我就到处寻找电影院去看不同的电影,或到名品店消费,直到无处可去了,心中的寂寞更加愁苦,我才醒悟、看来人活着不仅要有物质方面的满足,更需要有良好快乐的精神生活。   终于又拿起不擅长写作的笔叙述我所见所闻。写杭州的山水美景,还有我不开心的往事和愁肠,用写文章这个方式驱赶心中的寂寞,但我清楚自己、二年级不到的文化水平,实际文化就是个零起点,写作对于有文化底蕴的人都有难度,况且半文盲的我……
  恰恰相反,人怕不懂、更怕什么都不懂、不懂的人常常是胆大啥事都无所顾忌,甚至无耻、其实人没有底线、没有顾忌时挺可怕的,我便是在这种情形下什么都写、什么都敢写。
  训练写作,首先给自己出题目,按着文章的体裁格式结合自己的思路及掌握的素材、愣往框架里安排。不会的字问妻子,如妻子不在或睡觉了,我就把不会写的字“空着”或者用白字代替、有时直观的就画图、画圈,真是把乱糟糟所学一并全都用上,等方便时再修改,如果外出有不会写的字无人可问时,我就买本字典,有字典又不会查,我就乱翻,半天找不到一个有用的字,后来自己有了认识且盲目一味的去写,远不如平时多看看书和一些相关刊物,吸取养料,促使自己的写作提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为了多认识几个字,我不自觉得养成爱看书的习惯,不论飞机场里的书店,还是大街上的书摊,我都去查找自己喜欢的书籍买上几本,在看书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使我不仅在认字上有所提高、在语言叙述上也减少了病句。
  尽管如此,写作水平应受到"质"的方面限制,文化低、悟性差等多方面的困扰、使我在文学写作上如同扶不起来的“阿斗”,虽说我也在不同省市、网络刊物上发表一些随笔短文,但我自知不是文章写的好,而是编辑老师对我这个半文肓写作者的照顾和鼓励。
  不懂作诗偏入行,只因敬畏來欣赏。闲暇无事乱涂鸦,努力归期诚所向。因不入门乃费心,不因难解而失望。诗词文字存差异,只要发挥正能量。
  浅谈人性与知己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其实不仅仅是难觅,似乎就连“知己”这一说也是鲜少有之。古人言:酒肉的宾朋,柴米的夫妻。这句话多少年来且被无数个事实、事件所验证,证明其结论正确特有哲理。
  人與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确实微妙得让人始终琢磨不透。似乎人人都是坏人,人人又都被人所坏,交织在一起,使人们对此纠结的像求解数学难题一样无奈,无头绪又无解。
  所谓的“知己”并非绝对不存在,但那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里,特殊的条件下,有适合的切合点和那份缘,聚集在一起时才能产生。由此可见,知己不仅难求,而且形成条件又十分苛刻有限。
  说到底这和人性有关。在人性方面,尽管人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其人性都是自私的,贪得无厌,获得名利地位、金钱或占有一切的欲望确实都是相同的。人人都这样,人性,兽性都如此,大人孩子都一样,知己就难求了。
  人类从懂事开始,就有公式化的“人性”定型模式,就连几岁的孩子都知道拿东西挑选大的,甚至全部归自己所有。大人称孩子这种表现叫“把堆”,其实是人性的占有欲的表现形式。倒是后天教育跟得上才行,让人的潜意识里形成烙印,也叫人类知道行为规范。强迫做到标准,从教育入手,从提高人口素质入手,从最初起点抓起,且要常抓不懈才行。
  但“人性”又是有道德品质内无法医治的癌症细胞。爱显摆表现,爱慕虚荣,不仅在成人群体这样,儿童群体内尤其突出,而且毫无掩饰。父母两个人哪个漂亮、好看,就让哪个家长接送或可以参加他的家长会。在他的范围领域里,如看到长辈,唯恐年迈的老人会给自己丢脸,多数孩都采取避开不见。若有漂亮帅气的老师、哥哥、姐姐或学习好的同学,他们就会主动接近或讨好人家。
  世界战争,国家矛盾都是“人性”的作用和利益驱使关系体现。因此才有人类的优胜劣汰,动物类的弱肉强食。尽管本性决定都这样,为什么人们对此常发出不满意的感叹?这是因为还有区别,即便是共性,同类还存在着强弱高低之分,相对的好坏之分,发出的感叹,纠结。
  细想至此,不论你是哪种表现形式,其本性最终都是一致的。
  很多人认为人不愿意交往接触比自己条件差的,怕对方有求于自己,愿意接触对方比自己强的,是想有求于人。人们都这样想,都这么做,知己就难求。
  人性规律:“上当的人”多数是平时爱占便宜的人,“受伤害的人”往往都是心灵善良,重情重义付出型的人;“感情伤疼的人”多数都是做事看事偏激,固执己见认死理的,就像两个人拉一条皮筋一样,谁不松手谁就受伤害……
  受伤害其实是人人在所难免的事。人们往往在“情缘”、“恩怨”面前显得特别冲动不理智,情与怨哪怕是“陷井”,都要尝试。规律告诫我们,谁用情深,谁就因情而伤,谁怨恨深,谁就因怒而伤他人。所以说由这些恩怨情仇的事,结合“人性”理论的渗入,我们可以推知“知己”难求。
  火呀街心公园
  坐落在石油化工总厂区域内的街心公园,是龙凤区地界唯一一块空旷地域。它的兴建,赶上石化总厂经济条件尚且丰厚,才使公园得以建成,否则龙凤区将没有供居民活动锻炼的场所……
  该街心公园长280延长米,宽260延长米,整体公园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植物绿地生长茂盛,长廊、凉亭、更衣间、舞台布景应有尽有,足球场、羽毛球场地样样齐备。沿公园四周,三面是停车场地,一面靠家属区一侧安装布置着各类型的健身器具,整个公园建造得尽善尽美,非常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及四周的各种动物塑像也都个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这里目前是龙凤地界晨练、散心甚至是做买做卖的好场所,人们沟通遛弯的好去处,也是这个区域最火的场所之一。
  公园每日从清晨开始就热闹非凡,有晨练的、走圈的、跳舞的、打球的、拖着病腿康复的、打尜的、练剑的、遛狗的、赛乌的……还有叫买叫卖的早市,每到这时市民们都会拥挤在公园周围,此处一片宣哗,空前绝后热闹非凡。
  目前的街心公园是居民们唯一向往可去之处,可见人们是多么热爱自然、需要大自然,从而才使街心公园如此火爆,熙熙攘攘,人流不断。
  ——选自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看着一幅王增延老师的人物画像,我又一次想起这个画框里看我的陕北老汉。  这个老汉不是别人,他是我爷爷。看着他这张饱经沧桑的面容,三十多年一直在我耳畔萦绕的一句话又一次回响。  那是1988年冬至的早晨,爷爷因皮肤病感染卧床长达几十天,眼看着已到油枯灯熄的弥留之际,我和爸爸、二姑给他穿上了适合他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的老衣。看着我们给他穿老衣,爷爷也知道自己将要和这个他生存了几十年的地方告别了,和守在他身
期刊
生命之轻  因为开了空调,诊断室的门虚掩着,有人不停地敲门。我正在给一个病人开处方,我说:“进来。”敲门声还是不紧不慢地继续。病人拉开门,一个男人差点跌了进来。他说了一串话,我只听懂了几个字。彝族,我一看他的样子,心里明白了几分。我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询问,他到底要做什么手术,谁做手术。乐山的峨边马边和金口河是彝族聚居地,这些年出来看病的彝族越来越多。我听不懂彝语,他们却能听懂我的话。我对男人
期刊
除夕书  冬与春,只隔一声问候。明月半床。  守着静,听新年的钟声唤醒梦中之梦。庚子年,可爱而可怕。记住一个白色的词:灾难。在世界后面,生命中跳出来的“悲沧”,存在季节的里程。至少我们还活着。被距离,隔离成孤零零的眸子,放着明亮。  腊月,苍白的沉默,枝头上还残留着一层积雪,一群人,一场生命在静止地奔跑,漆黑的夜,谁也躲不开。  今天的黎明,仰起头,新与旧,在一声辞别中进行,谁也挡不住春的笑靥,发
期刊
岁月更替,四季轮回,又到了一年的梅雨时节。  淅淅沥沥的梅雨,让人感到几分落寞,几分惆怅。  老家在江南水乡的小城。小城不大,但千百年来,从来就是四季分明。春寒料峭,夏日炎炎,秋风萧瑟,冬日暖阳。  而梅雨,一般开始于6月中旬,到7月上旬结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梅”。  梅雨是我国江南地区所特有的自然景象。每年,晴雨多变的春天刚过,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降水频繁。因此时,正值梅子成熟,所以叫“梅雨”
期刊
一年四季,我除了喜欢春天和秋天,我还喜欢夏天。  我爱夏天的早晨,我更爱夏天早晨的风景。初夏的早晨是凉爽的,喜欢在初夏的早晨去田园散步,嗅一嗅田间麦苗、野草野花散发的青涩和花香,听一听田间不知名的小虫叫声,心旷神怡。  喜欢在夏天的早晨去泊头小城的运河景观带遛早儿,听运河两岸各种鸟儿鸣,看人们踢毽子,抖风葫芦,甩“霸王鞭”,听戏迷吊嗓子,还有运河桥下音乐爱好者的萨克斯演奏。运河景观带里弯弯曲曲的小
期刊
当我走到红大旧址的半山崖底下,那长长的浮雕墙展现在我的眼前,图画上红大学员给老百姓干农活的场景、送锦旗的场面、打篮球的优美姿势都吸引着我。  我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边看着周围的环境,引我注意的就是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好像在听一个人作报告的雕塑像,待我走近一看便清楚看到,那是毛泽东主席在给红大学员上课的场景。  这处场景是1936年12月28日,毛泽东主席给红大学员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现场教学
期刊
红色的旗帜光照初心不渝的红色道路。  红色的足迹印证风雨兼程的红色百年。  今天是您的生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岁月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浴火重生,正风华正茂,带领着伟大的中国,昂扬阔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大道上。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喜庆日子里,西北能源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怀着无比喜悦、激动、豪迈的心情,穿上节日的盛装,精神抖擞,神采奕奕,聚集在党的旗帜下,举行隆重庄
期刊
崔家墙角杏花白,豆蔻女儿出门来。  正是芳华自清雅,怎奈春风玉蕊裁。  ——《夏至》  困于一地太久了,孤独竟成了常态。风不能进来,光也不能过去,在全世界都开始逐步否定你的那一刻,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失落、凄凉倒尽,悲怆到极点,当四十五岁这一道分水岭就这么措不及防来的时候,差一点自己就给自己打一个差号。晨里,读五四,担当、理想、奋斗的青年时代即将如杏花般开罢。然桃花、杏花、桂花、雪花、烟花本就是谢了
期刊
苹果,无所不在。自古以来苹果已经完全脱离水果的定义,它可以是欲望之果、引力之果、是非之果、时尚之果,最重要的也是平安之果。一棵品种好的果树需要三年左右才能挂果,五年后方可进入丰产期。从前有一个果园,里面长了許多棵大果树茂密的枝叶,又大又红的苹果,粗壮的树干……  苹果有自己的想法,懂得配合人类改变自己,懂得如何去迎合人们弃酸爱甜的本能。苹果越成熟,似乎越懂得弯腰低头。在一次又一次被人们拉郎配般的嫁
期刊
夏日的一个黄昏,我来到它身边——儒溪石拱桥。它像一条老龙盘亘在儒溪水道上。落日的余晖浸透它老态龙钟的身体,使它发散出一种类似包浆的柔和光泽。一种用来礼赞时间的有生命的温润的旧味,虽然它看上去粗糙苍老,却依然有着水润的生机和活力。  褐红色的粗面岩石块错缝砌筑的桥墩和拱券用有力的巨手托起了它。它身上错落层叠的乳白色花岗岩白石条在落日的余晖中透着一种慈祥而柔和的亮光。它有几百岁了,被磨得凹凸不平的桥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