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即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交流和创新的能力.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越来越体现人文化,这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信息技术能主动有效地设计出“数、形动态”演示特点,赋予知识特有的魅力.这样,教师可根据呈现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或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提出的各种变数来观察、验证、对比,寻找一般和特殊属性,使学生加深对几何图形的感知,敏锐地抓住变化特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辅助教学.
  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情境资源.
  三、利用信息技术,化无形为有形,突破重点、难点
  数学有它自身的魅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揭示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实质,演绎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习者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教师一言堂的弊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在高中数学里有很多定理、性质、规律和结论,实际上都是通过一定的观察、分析整理得到的.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产生困难,很难接受.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亲历整个数学探索的过程,使他们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要理解的数学问题必然有深刻的认识.
  例如,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表现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鉴于技术原因,很难画准确,更难展现二次曲线的连续变化,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生动地把离心率的大小变化与圆锥曲线的形状变化,完美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可展示出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看似不相关”的二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自己实验、互相交流和探讨,很快发现规律,并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正,正确写出函数的性质.通过实践,学生懂得了在分析若干个参数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时,应该对各参数分别研究,改变一个参数的值时要保持其他参数的值不变.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可以构建学习资源,并能够存储形成资源库,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能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在数学实验中,往往需要构造大量的具有共同属性的数学对象,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来寻找数学关系,可能还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来探究数学规律.信息技术为数学实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得力的学具.
  五、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有助于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总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的外在辅助工具,而且是数学课程发展的重要条件.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需要明确影响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探寻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实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保障.
其他文献
范例教学的目的是,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范例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范例为直接接触对象,拓展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1)基础性原则.范例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2)基本性原则.在
智慧是生成的,不是学来的.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教师作为主体而言,教师的教学智慧具有生成性、内隐性和个体性等三个特征.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与教师的知、
1.一路洒落十升粮。(打一化学仪器)2.杞人忧天。(打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金库被盗。(打一化学元素)4.品德高尚。(打多种化学元素名称)5.拾金不昧。(打一化学名词)6.学而时习
期刊
作为第一年带高三的年轻教师,还承担了两个美术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感觉肩头是沉甸甸的压力.艺术班的教学和其他非艺术班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学习专业科知识,时间非常紧张,文化科知识的学习肯定会受到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很薄弱.在朱校长精致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地对艺术班学生实行精致教育,又如何才能高效地培养艺术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
每每看见同伴骑自行车,我羡慕极了.他们多威风啊,多自豪啊,像飞人似的.我常常在梦里学骑自行车,参加骑车比赛呢.可是一觉醒来,我仍然胆小如鼠,怕摔倒,就是不敢学.
你信吗?今天我家来了一个奇人,他就是我的表哥.rn表哥第一次来我家,听妈妈说是到我们这儿找工作的.我轻轻地惊叫了一声“哇塞”,你猜怎么着?表哥又瘦又高,简直像个巨人,进门
期刊
一、设疑导入法  疑问是兴趣之始,也是知识之源.当代中学生虽常撇见可疑之处,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下,却深埋疑问甚至忽视疑问,成了不知如何提问的学生.因此,帮助学生发现并以恰当的方式设置疑问,是教师的必备智慧.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设置疑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热点时事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讲“电磁转换原理”时,教师可以设置疑问: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电能释放与刹车过程中的电能储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做课本上的实验,观察到原先只能靠想象得到的实验现象和靠推理得到的实验结果,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较快,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都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正是化
外公家养了只可爱的小猫,可讨人喜欢了.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帅哥.rn帅哥全身雪白雪白的,像是用染料染成的.平常它最喜欢用像黑葡萄似的眼睛含情脉脉地看着你,一双机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美国哈佛大学达德里·赫希巴赫、贝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李远哲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约翰·波拉尼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明的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