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受到素质教育改革大背景的影响,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教学的需要,数学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选择。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中,变式教学作为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变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解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以下是对于初中数学变式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训练;策略实施
一、数字变化,将问题容量扩大
对于数学题的变式来说,最简单的变式策略就是改变一些题上的数字,但是在进行数字改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改变以后的题目的价值。变式后的题目不仅要起到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收获解决同类问题的能力。下面的例题就是从数字变式策略的角度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例1:计算10+(-8)÷(-2)-6×2
例1变式:10+(-8)÷2-(-6)×2
例2:9的平方根为( )
例2变式1:的平方根为( )
例2变式2:的算数平方根为( )
例3: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两个边为2和4,求第三条边的边长。
例3变式: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边长为3和4,求第三条边边长。
在上面这三个例题中,在进行变式的时候都是进行了数字的的变换。在例1中,所给的是数的混合运算,虽然看上去是数字的改变,但是实际上是符号的改变。例1的变式可以帮助学生练习正负号的使用。对于例2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混淆,进行变式能够引发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让学生在以后解决类似的题时变得游刃有余。
二、题设变形,问题形式进行改变
对于题设的变化来说,通俗的来讲就是对于问题进行删减和题设的改变,改变问题的提问方式,发散学生的解题思维,让学生能够有全面的审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认真地分析和辨别相关的信息。如下面的例题:
例4:如下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将AB,BC,CD,DA的中点E,F,G,H依次连接,判断并且证明四边形EFGH形状。
例4变式: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得到的结论会是什么?
例4是将普通的四边形进一步延伸到矩形,这样的变式对于学生来说不仅符合其学习的规律,而且能够帮助开阔学生的思维。
三、结论变换,使问题内容深化
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另一种形式是对结论进行改变,对题目所求的问题进行变化。这样的变式往往能够深化相关问题,让知识的覆盖结果得到扩大,从而起到拓宽学生思维广度和延伸其思维深度的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如以下例题:
例5:小明和小亮分别从家同时出发,沿着直线去学校,已知小亮家在小明家和学校之间,小明走的速度是小亮的1.5倍,设经过t(时)后,小明、小亮两个人与小亮家的距离分别为d1(米)、d2(米),d3与t的关系图如下,请根据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填空:小明和小亮相距______米,小亮的速度是______ 米/时.
(2)求出d,与t的函数关系式.
(3)当小明和小亮出发多长时间时他们相距10米?
例5变式:当0<t<a时,能够解释出函数交点的含义吗?运用所学知识求交点坐标。
在上面的例5当中,是“图表信息”类题型,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从图中找出一定的有价值的信息,对于题目进行“一题多变”。其中的变式是加入对特殊点的理解和考查,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激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是有着多种多样的变式形式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引入相关的教学变式,同时也要做到在教學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做到“教前严谨设计,教中认真实施,教后深刻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广科.精心创设原问题自主变式促生成一-中考数学复习的点滴体会[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8(z2):65-68.
[2]胡定华.浅谈变式教学的不同实施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2014(21):32-33.
[3]黄亚奇. 以“变”促教,引领高效教学——例析初中数学变式训练的实施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2019(5).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训练;策略实施
一、数字变化,将问题容量扩大
对于数学题的变式来说,最简单的变式策略就是改变一些题上的数字,但是在进行数字改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改变以后的题目的价值。变式后的题目不仅要起到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收获解决同类问题的能力。下面的例题就是从数字变式策略的角度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例1:计算10+(-8)÷(-2)-6×2
例1变式:10+(-8)÷2-(-6)×2
例2:9的平方根为( )
例2变式1:的平方根为( )
例2变式2:的算数平方根为( )
例3: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两个边为2和4,求第三条边的边长。
例3变式: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边长为3和4,求第三条边边长。
在上面这三个例题中,在进行变式的时候都是进行了数字的的变换。在例1中,所给的是数的混合运算,虽然看上去是数字的改变,但是实际上是符号的改变。例1的变式可以帮助学生练习正负号的使用。对于例2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混淆,进行变式能够引发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让学生在以后解决类似的题时变得游刃有余。
二、题设变形,问题形式进行改变
对于题设的变化来说,通俗的来讲就是对于问题进行删减和题设的改变,改变问题的提问方式,发散学生的解题思维,让学生能够有全面的审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认真地分析和辨别相关的信息。如下面的例题:
例4:如下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将AB,BC,CD,DA的中点E,F,G,H依次连接,判断并且证明四边形EFGH形状。
例4变式: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得到的结论会是什么?
例4是将普通的四边形进一步延伸到矩形,这样的变式对于学生来说不仅符合其学习的规律,而且能够帮助开阔学生的思维。
三、结论变换,使问题内容深化
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另一种形式是对结论进行改变,对题目所求的问题进行变化。这样的变式往往能够深化相关问题,让知识的覆盖结果得到扩大,从而起到拓宽学生思维广度和延伸其思维深度的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如以下例题:
例5:小明和小亮分别从家同时出发,沿着直线去学校,已知小亮家在小明家和学校之间,小明走的速度是小亮的1.5倍,设经过t(时)后,小明、小亮两个人与小亮家的距离分别为d1(米)、d2(米),d3与t的关系图如下,请根据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填空:小明和小亮相距______米,小亮的速度是______ 米/时.
(2)求出d,与t的函数关系式.
(3)当小明和小亮出发多长时间时他们相距10米?
例5变式:当0<t<a时,能够解释出函数交点的含义吗?运用所学知识求交点坐标。
在上面的例5当中,是“图表信息”类题型,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从图中找出一定的有价值的信息,对于题目进行“一题多变”。其中的变式是加入对特殊点的理解和考查,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激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是有着多种多样的变式形式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引入相关的教学变式,同时也要做到在教學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做到“教前严谨设计,教中认真实施,教后深刻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广科.精心创设原问题自主变式促生成一-中考数学复习的点滴体会[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8(z2):65-68.
[2]胡定华.浅谈变式教学的不同实施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2014(21):32-33.
[3]黄亚奇. 以“变”促教,引领高效教学——例析初中数学变式训练的实施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