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O需要应用复合型人才

来源 :软件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以来,BPO这个词不断地在各种场合被提及,在Google搜索引擎上,有关BPO的查询结果有153万项。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刘积仁提交了一份促进中国开展BPO业务的提案更提高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那么,BPO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又怎样呢?
  
  BPO的前景
  
  众所周知,BPO是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的简称,是指企业将自己基于IT技术之上的业务系统委托给专业服务公司,由其按照服务水平协定的要求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按照服务内容,BPO业务可分为呼叫中心服务、IT系统运维和软件编码、财务会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后勤事务处理等,因此人们也形象地把BPO称为办公室业务外包。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杜洛克曾预言:“在十年至十五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受当前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企业对BPO的需求将急剧增长,据ASSOCHAM(印度工商业联合会)和IDC联合发表的报告称,BPO市场到2006年预计将达到1万亿美元,混合年增长率将达到9%。
  一般来说, BPO外包的通常是所谓低层次或重复性高的繁琐工作,按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这类工作不代表公司的头面业务,通常是初级低薪职员的工作,不需要高等教育背景,所以职位不起眼,员工没有特殊的抱负与目标,流动性也很大。以呼叫中心为例,在欧美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呼叫中心坐席员绝大部分是高中学历,兼职员工超过1/3,员工流动率高达30%以上。但即便如此,由于其平均收入水平高,企业为之付出的成本还是居高不下,加上人员频繁流动衍生的管理、招聘、培训等费用,已经使企业不堪重负。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讯网络已经把世界连接成为地球村,办公室业务外包到其他国家已经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障碍,发展中国家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廉价的成本成为BPO业务发展的驱动力。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家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印度一名具有2至4年工作经验的编程员的年薪约为1万美元,而在美国,同样工作背景的编程员年薪则高达6.2万美元。印度呼叫中心一名员工的年薪只有大约3000美元,而美国员工要超过2.7万美元。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分析家预测,在2015年以前,美国将会有300多万的白领工作机会被转移到其他国家。
  
  BPO的劳务结构
  
  BPO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双方严格按照SLA(服务水平协定)实施业务的发包和服务的流程,并按事先确定的KPI(关键指标)进行过程控制,因此BPO的劳务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金字塔的上层是懂管理、懂业务且熟悉发包方法律、风俗等的高级经理人、专家和咨询顾问,中层则是熟悉业务的一线经理和质量、培训经理,而真正的竞争力则是体现金字塔的基础——工作在一线的大量的既懂计算机又懂外语,还懂一门业务(金融、财务或人力资源)的复合型人才。一般情况下,业务外包初期,发包方为有效控制质量通常会向接包方派出高层经理、质量和培训经理甚至是一线经理。当接包方基本达到发包方预期的质量时才把更多的管理权下放到接包方。因此,能否提供大量的符合要求的一线员工将成为从事BPO业务的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BPO业务的初始阶段接到外包订单,再随着业务的深入,培养出自己的一线经理团队,最终形成完整的人才金字塔。
  目前,BPO产业发展最好的国家当数印度,根据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企业联盟最新的数据,04年印度软件外包市场规模为114.3亿美元,占总体市场的34.9%,在全球金融业务离岸外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呼叫中心业务增长了46%,收益达到40亿美元。印度BPO产业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人才策略,印度重视中高级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办公室蓝领”的培育。印度通过职业教育与定制化的培训,大量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有效地缩短了人才培养时间、提高了人才使用效率、解决了低端人才缺乏问题,而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的人才也更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丰富的人才储备使人力成本降低,提升了BPO企业及产业竞争力。正是大量的“办公室蓝领”才造就了拥有3.6万名员工的软件巨头Infosys和Concerto这样拥有1万个坐席的呼叫中心。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策略奠定了印度BPO产业成功的基础。
  
  中国正在起步
  
  目前中国的BPO业务仅仅处在起步阶段,04年中国软件外包市场规模为6.3亿美元,仅为印度的5.5%,呼叫中心、金融外包等在国内更是刚刚起步。2003年中国就被福布斯评为最适合接手BPO外包业务的国家之一,原因是中国的丰富人力资源和良好网络通讯条件。05年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338万人,这无疑为中国BPO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但事实上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HP全球呼叫中心04年落户大连,至今其管理层面对的最棘手问题仍然是合格的雇员数量总是无法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率低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却是企业在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绞尽脑汁,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供求矛盾呢?是由于BPO业务本身所谓的低层次吸引不到相应的人才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BPO业务尽管是重复性高的繁琐工作,但其收入水平却不低。以呼叫中心为例,HP、DELL等呼叫中心外语坐席员的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远高于04年毕业生1680元的平均水平。目前,一般软件编码的外包价格大约是每人月薪2500美元,软件测试工作也在2000美元左右,而这样的工作受过培训的专科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可见BPO企业开出足以吸引员工的薪资的余地应该是非常大的。由此可以推论,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和用人企业要求的差距才是造成供求矛盾的根本原因,而这就需要溯源到国内的教育体制和人才策略。目前国内大学的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学到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理论,可以说,国内教育体系是培养专家学者这样的创新型人才,但中国不可能每年需要300多万创新型人才,需要更多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力发展面向应用的人才的培训,是中国BPO发展成败的关键。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有两亿多的人口从农村走向了城市,走向了制造业、服务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未来十五到二十年,随着国内教育、法律等的完善,以中国良好网络通讯环境和丰富人力资源,中国必然成为世界BPO的中心。
  
  (作者: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初见李博时,很难把面前这个大男孩与一个推掉用友公司offer,而选择自主创业的非常有魄力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为他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的普通,甚至还有点腼腆。然而,当谈起他的创业经历时,我发现这个普通的男孩内心里却透露出一颗成熟和不甘于平凡的心……    李博简介:  1981年10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  2001年考入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02年创建25小时网站,成
期刊
编者按:七月,又到了毕业的季节,现在人们都在密切关注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在严峻的形势下似乎毕业与失业只有一步之遥。真的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么?看过下面这个真实的例子,你就会发现:其实是莘莘学子还缺少一样非常重要的能力……(作者毕业于湖南省某重点高校,根据作者要求,隐去其真实姓名。)    我是2004年毕业生,专业是计算机编程。但实际情况是我对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很感兴趣,大学四年也只是完成任务一
期刊
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谁不希望自己能表现突出、扬眉吐气呢?尤其在大型IT公司,员工的表现很难在群体中脱颖而出,究竟该怎样搞个高位坐坐呢?对此我们特别研制了“平步青云登山鞋”,“穿”上它可以助你在职场中更上一层楼。     “软土深掘”登山鞋    对象:老板  你属于那种只顾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不愿意强出头的埋头苦干型人吗?可能是中国人性格的关系,我们通常都不愿意主动表现,甚至不会去与爱表现的人
期刊
观点(一)  林忠明(北京)/文    编者按:BT就是比特精灵,这种类似于FTP的网络资源共享软件,让网友们尽情地享受着免费带来的喜悦:最新上映的大片、最流行的电视剧、最红火的游戏……然而,由于涉及到版权、带宽等多方面的问题,BT的路似乎越来越难走了。     记得曾志伟曾经在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上义愤填膺地反对网络上的非法下载,并把目前最为常见的P2P软件BT痛斥为Bad Taste,那么BT是
期刊
2003年5月10日,中国C2C个人交易网站打破了易趣多年一统天下的局面。“淘宝网”猴子似地从石缝中蹦了出来,向易趣的权威发起了挑战。虽然这场比赛已经持续了两年,但仍未分出高下,我们就此对双方的表现以及各个回合的战况给予即时点评。  擂主:邵亦波代表队:易趣网  邵亦波是易趣网的创始人,一个地道的上海人。年少时的他被称为“大头神童”,借着聪明的头脑和顽强的斗志,成功地跨过高三直接升入大学,并最终选
期刊
许多做IT企业的人,都有个做强做大的梦想。但几年拚搏下来,总摆脱不了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道路。而有些人同样是白手起家,经过了几年奋斗,做成了大企业。人们通常倾向于把企业成功归因于偶然因数。实际上,企业做强做大有其值得关注的共性。    根基深,成大树    一些人做了很多事情,都难以做大。当初选项目的时候,个个都是好项目,为什么别人能做好,自己却做不好呢?有个老板从九十年代初倒卖PC做起,建网站,编软
期刊
近日有报道称,韩国将从今年10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网络实名制。接着,腾讯公司发布公告称,为配合深圳市公安局对腾讯公司开展的网络公共信息服务进行整理,将进行QQ群创建者和管理员实名登记工作。消息一出,引起了高度关注,习惯了虚拟世界中的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的网民们,对“网络实名制”这一意在还网络一个“真实”的提法众说纷纭,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最后一个梦幻世界的破碎  王裕(大连)/文 
期刊
“跳槽”如今似乎已经成为了IT人的一种时尚,跳槽存在危险,但是跳槽又存在巨大的诱惑。跳槽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每个跳槽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想。人们笑称这些人为“跳蚤”,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跳蚤”一族,希望他们的“跳跃”能给您一点启发。    趁年轻再搏一把  邹莉(上海)/文     6月中旬,领到了新笔记本电脑,拿到自己在新公司的第一笔薪水,小朱觉得相当欣慰,越发觉得:为了一份好工作,花三
期刊
编者按:前年的5月,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 Carr)的题为《IT Doesn't Matter》的文章在美国《Harvard Business Review》刊出,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质疑IT价值、触及整个IT业命运的世纪论战由此开火。几乎所有的重要媒体、IT业界巨头尤其是CIO、商业界重量级人物和专家学者们都积极参战发表看法。去年的5月,卡尔出了一本书《Does IT Matt
期刊
地球越来越小    在中国,居然有一家公司敢在自己的网站宣称,“QQ影响了中国一代年轻人的沟通方式。她丰富了人类传统的交流空间,让所有人都能跨越年龄、性别、种族,畅所欲言。”  今天,许多电脑的右下角都会跳动着一只小企鹅。“你QQ了吗”也早已成了大学校园的流行语。  按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中国互联网用户目前已经达到1亿,网民总数仅次于美国。同时,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网民频繁地使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