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室”与“课堂”的再思考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作者经历的一次真实的课堂事件,引发了对学生的社会和校园角色、“教室”与“课堂”的社会性等教育领域核心概念的深刻再思考,并展现了一名教师在课堂上面临非预期课堂事件时做出判断、决策、付诸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整个过程。作者试图呼吁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把学生的“社会角色”和“校园角色”融合在一起,更全面的关爱学生。本文刷新并重新阐释了“教室”与“课堂”的定义和理念,以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社会角色 校园角色 教室 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46-02
  
  还记得那是本人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二年,一个春季学期,我给一个日韩留学生班级上英语精读课。这个课程每周四课时,我很快就和这个班的学生熟悉了。虽然他们课下学习并不勤奋,但课堂上很听话也很有礼貌,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更愿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一天我刚刚宣布开始上课,就发现教室里一对坐同桌的学生情侣情绪很低落,两人显然是闹别扭了。只见那男生两眼直直的盯着面前未曾翻开的课本,而女孩则强忍着眼圈里打转的眼泪,脸有些红。尽管我向往常一样地开始了上课,但是我的心情突然很复杂。
  在我做学生的年代,老师是很不乐意看到学生谈恋爱的,更不允许把私人关系和情感在教室和课堂这样的环境中公开,这种行为似乎是不可容忍的,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学生的本质任务是学习,来到课堂就要抛开一切影响因素,全身心投入课堂,否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然而,当时在课堂上,我却情不自禁的同情和理解这对学生情侣。我并不希望自己作为老师的尊严受到任何的威胁和破坏,但我更不希望学生压抑自己的情感、做自己不想或者根本没有准备好去做的事情。于是,我在安排了大家作小组活动后,径直走到那个女孩面前,并小声地告诉她:“如果有需要,你可以离开教室,等你调整好了可以再回来上课,希望你的心情尽快好起来。”就在我的话音落下的一霎间,她的泪珠顺着脸颊滚动下来。她点点头,起身离开了教室。我们的课程在继续着,而她的泪珠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庆幸自己的举措使得她的感情得到了释放,原本强忍着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也正是那一刻,我感到学生也在极力控制自己不要在课堂上宣泄自己的感情,她并不想影响课堂,她也想强制自己平静下来进入学习状态,但是她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节自己。倘若我对他们的情绪置之不理,他们虽然都安稳的坐在教室里,但各自的内心都如波涛汹涌般的在斗争,那么他们可能会以对抗的心理状态对待课堂的学习,这将是很糟糕的。虽是期待之中,却是预料之外,大约十多分钟后,这个女孩回到了教室,她冲我点点头,并平静的打开了课本。
  我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究竟产生了什么矛盾或问题,我也不想试图去安慰或劝解他们,因为在我看来那不是一个外语老师的职责。但是,我有义务为大家创造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我也有责任关注和调动学生情绪。
  学生的校园身份是学习者,课堂的参与者。当我们把学生、学习、课堂、教室这些概念放到一个集合去看待,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是个很受制约的群体。他们被要求到教室上课,参与课堂,进行学习活动。除了校园身份,他们还有社会身份,如:子女、兄弟姐妹、朋友、伙伴、社会团体的成员等等。然而从时间比重而言,大多时候校园身份远远超过了社会身份,校园环境这个集合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太大的比重。因此,学生的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入了校园身份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刷新对“教室”和“课堂”的理解。教室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小社会,而不只是读书、听课的空间。在这个社会中,他们相互认识,了解,交友,竞争,共同探究、共同进步。课堂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老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相互作用,而是老师和任何学生个体之间、学生彼此之间共同构建、共同塑造的一个过程。这正与时长江、刘彦朝[1]所倡导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相辅相成;所不同的一点是,本文认为在此共同体内,除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外,还存在一个重要性不亚于前者的互动构建型式,即学生之间相互协商与进步。
  “教室”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社会载体,赋予学生权利和机会去选择、去成长。学生在教室中展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开展自己的交流与学习活动都是合情合理的。他们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只有当他们的情绪和生活状态处于平衡阶段,才能保证其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和贡献。但这并不等同于放纵学生在教室中肆意宣泄情感,如果能真正把教室看作学生生活成长的一个小社会,那么学生的自由和自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得到保障;当学生享有一定自由空间和权利时,他们也会自然而然的学会更好的自我控制、自我调整以应对这个小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借用赵昌木、宫顺升[2]两位学者的提法“教师的理性与自由”,这里正体现了学生的自由与理性。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融、交流、共同构建知识的一个载体。这也可以解释教育领域中大家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同一个老师用同一份教案和同样的授课方式,教出的两个班级却总有差别。当然,众所周知,这是因为学生在接受能力、用功程度、学习动机等等各方面存在差异。但是,答案还可以再作以下补充,即: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带来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回馈和吸收的信息与内容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差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一个群体中每个个体都为整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3]鉴于此,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学活动重要的参与者和主体,如果大家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效果就会很理想;反之,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当一个或两个同学的情绪不好时,看上去不会影响大局,其实他们会发生作用,只不过他们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意识到。
  只有重新审视“教室”与“课堂”并充分理解其本质,才能真正地关注学生情绪,关爱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情绪,关爱学生发展正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是“公正、平等”原则的深层发展;更是“以人为本”的现实体现。刘庆昌[4]在其“爱智统一的教育原理”中讲到,爱就是由“关怀性”升华而来的,与本文所讲到的“关注”和“关爱”异曲同工。一直以来教育者们对智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而对“爱”的关注却并未上升到理论。
  实践中要做到关注学生情绪、关爱学生发展,首先要赋予“教室”与“课堂”社会意义;认可学生的社会人身份,平等的对待学生。其次要乐于并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兰玉萍、王有升[5]从教育学角度分析了交往在实现教育目标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教师要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真正的理解学生,要能与学生平等地展开对话,平等地进行交往。”这一点对于外语课堂意义尤其重大:交流与沟通本就是语言课堂目标之一;但外语教师需要把握好度,进行真实而有意义的交流,并非为交流而交流。譬如说,老师可以以自然的问候语作为课程的开始,在课间或相应的小组练习中询问学生近日的生活学习活动情况,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学生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素材。这样既保证了沟通,又有效的开展了教学活动。这也恰是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6]的回应。
  
  参考文献
  1 时长江、刘彦朝.课堂学习和可抗共同体的意韵及其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24):26~30
  2 赵昌木、宫顺升.教师的理性与自由[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46~49
  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4 刘庆昌.爱智统一的教育原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3~7
  5 兰玉萍、王有升.论交往的教育学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2001(2):11~15
  6 罗儒国.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困惑与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08(8):27~3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80后、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这代学生不同于以往大学生,有其独特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必然会对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现实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应正确认识80后、90后现象,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网络平台的打造,突出思想教育相互制约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80后、09后 学生工作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教育工程,课程评价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实施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在以新的理念为支撑的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应以什么面貌出现,是每一个关心课程改革的人都很关注的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作为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追求发展的课程评价,正是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主题班会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活动类德育课程,组织主题班会、选择恰当的主题和合适的类型,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有利于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应该经常有意识地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这个平台,实现治班意图,达到育人目的。  【关键词】主题班会 班主任 班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63-03     主题班会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主
期刊
【摘 要】通过对2006~2007赛季WCBA3场总决赛比赛中辽宁队与八一队的技术运用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辽宁队明星队员的求胜欲望、意志品质、关键时刻队员的发挥、教练员临场指挥等方面优于八一队,其中辽宁队战术安排、防守意识、主力队员的出色发挥是辽宁队制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WCBA 总决赛 辽宁队 夺冠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
期刊
【摘 要】运用几何构图进行建筑创作是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设计风格之一。本文就贝聿铭的几个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分析,试图从中找出几何元素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手法,以对当代建筑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建筑形体 几何性构图 三角形 金字塔  【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97-03  【Abstract】Composition for the
期刊
【摘 要】多媒体网络教学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目前,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就是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得出多媒体网络教学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优势在哪里,不足又是什么这样的结果,从而保证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健康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可以从教学质量、教学效益、教学效率三个方面进行,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得出结果。在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之前,首先要对评价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只有当其满足
期刊
【摘 要】应用型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理财职业适应能力为目标,相继开设了个人理财课程。个人理财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实践能力的理念其高度契合。本文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个人理财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个人理财 项目驱动式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
期刊
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能力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促进因素,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能力一方面来源于教育和培训质量,另一方面来源于科学研究及其应用技术的推广;研究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能否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高校是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的主要孵化器之一,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作用呈星型状辐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法国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在近二百年来的工业化发展中,创新使法兰西民族保持
期刊
【摘 要】《体坛周报》的迅速崛起可以看作体育传媒在近年来大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它的成功从一定程度上说已经超越了体育传媒的范畴,其成功似乎是中国传媒领域的一个“异数”。通过对《体坛周报》历史、改革历程、特色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从《体坛周报》的发展策略角度研究其成功之道,为我国体育媒介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坛周报 经验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
期刊
【摘 要】根据大量研究学者的实证研究证明,适度的即中等的外语学习焦虑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之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将从构建合理的大学英语平时成绩测评体系的角度探讨如何调节大学英语学习焦虑,使平时成绩测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 学习焦虑 调节 平时成绩 测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