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新课标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更加关注人而不是学科。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是指引、尊重、赞赏学生。如果教师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会很难自愿地学习。那么,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
一、开展游戏教学
初中生对未知的事情比较好奇,而好奇心又是产生兴趣的前奏。据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等,让学生产生新颖独特的感觉,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体验接受知识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对此科目产生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创设游戏,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微生物时,因为要让学生了解微生物,而部分学生不知该如何学起,所以我组织了一个游戏。在教学前,我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并罗列了这些微生物的特性。然后,我请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微生物,并将特征写在纸上。我读到微生物的特征时,所对应的“微生物”需要站起来,如果站错了,需要由其他同学回答这一特征是哪一种微生物。通过游戏的方式既让学生体验了乐趣,也记住了知识,学生也变得对生物课程更加感兴趣。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影响课堂氛围的因素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表达。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学生就会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板着脸,那么学生可能会害怕教师,相对忽视了教师讲的内容。相反,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和颜悦色,学生则能更加轻松地学习。轻松的课堂不仅和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有关,还和教师的情绪有关,教师应该多关注这方面。
例如,在讲解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时,我在上课铃响前就进入教室,在班级里和学生交谈一些有关动物的事情,这样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而且在交流中还能够掌握学情。在上课铃响,所有学生都坐回座位之后,我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动物,你们能想到的动物都有什么?”学生的回答大部分是生活中常见的和电视上经常见到的,如蛇、狗、蜗牛、猫、老鼠等。我问:“那么你们注意过它们的行走方式吗?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说蛇和蜗牛是爬行的,猫、狗、老鼠是行走的,马是奔跑的。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轻松地了解本堂课要讲解的内容,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自己的意识与情感,也有自己的个性。学生不能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教师所传达的情感。教师在上课时要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与学习“对弈”的这场“战役”中,教师要扮演的人物是“军师”,为学生出谋划策,指导学生,但不能够替学生做决定。学生还处在发展的状态,教师需正确地引导学生,并以身作则。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激励学生自己发掘课本中的知识点,这能给学生增加自信心,从而使他们更加乐于学习。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中,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型的模拟生态系统,在讲课时拿到班级里,让每一位学生到讲台上观察这个小的生态系统里有什么生物,并且思考这个生态系统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总结: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就是存在食物链。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中产生兴趣。
四、助多媒体技术设计导入环节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所限对外界的认知还不丰富,面对生物教材中涉及的许多内容,因条件的限制,无法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运用图片资料、整合媒体资源、借助动植物标本、影视播放等,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帮助,调动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比如,在教學“生物的多样性”内容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可播放影片《可可西里》,营造气氛,看到影片中被屠杀的一只只藏羚羊,学生会产生极强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要学习的新内容,因为人们的欲望使一只只珍稀的野生动物倒在了盗猎者的枪下,生物的多样性正在逐步减少,这将影响到人类的持续发展。接着借助多媒体运用图片和视频,将数以万计正在面临灭绝和已经灭绝的生物种群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因此,借助多媒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起了学生爱护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愿望,让他们从小肩负起保护人类家园的责任。
五、设计实验导入,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验活动作为导入,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现象和规律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学习习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实验结果,极大地丰富了生物知识,培养了积极探究外界事物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生物体的应激性反应”这一生命现象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捉几只蚯蚓,上课时教师准备好实验的器具:解剖盘、玻璃、纸板等,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去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并进行概括,接着将运动能力强的蚯蚓放在玻璃上,再观察它们的运动状态,通过学生的观察,真正明白环节动物的运动特征,接下来进行教学内容时,学生的兴趣就会非常浓厚。
总的来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学好知识最主要也是最便捷的途径。兴趣才是促进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愿意主动探索课本中的知识,也会更加用心地记住教师讲解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贾鹏.浅谈初中生物教师如何提高导入教学的效率[J].华夏教师,2016,2(2):60.
[2] 何春灵.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146.
[3] 洪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4(4):90.
[4] 王一达.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举隅[J].新课程,2019,6(4):100.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
一、开展游戏教学
初中生对未知的事情比较好奇,而好奇心又是产生兴趣的前奏。据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等,让学生产生新颖独特的感觉,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体验接受知识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对此科目产生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创设游戏,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微生物时,因为要让学生了解微生物,而部分学生不知该如何学起,所以我组织了一个游戏。在教学前,我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并罗列了这些微生物的特性。然后,我请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微生物,并将特征写在纸上。我读到微生物的特征时,所对应的“微生物”需要站起来,如果站错了,需要由其他同学回答这一特征是哪一种微生物。通过游戏的方式既让学生体验了乐趣,也记住了知识,学生也变得对生物课程更加感兴趣。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影响课堂氛围的因素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表达。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学生就会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板着脸,那么学生可能会害怕教师,相对忽视了教师讲的内容。相反,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和颜悦色,学生则能更加轻松地学习。轻松的课堂不仅和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有关,还和教师的情绪有关,教师应该多关注这方面。
例如,在讲解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时,我在上课铃响前就进入教室,在班级里和学生交谈一些有关动物的事情,这样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而且在交流中还能够掌握学情。在上课铃响,所有学生都坐回座位之后,我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动物,你们能想到的动物都有什么?”学生的回答大部分是生活中常见的和电视上经常见到的,如蛇、狗、蜗牛、猫、老鼠等。我问:“那么你们注意过它们的行走方式吗?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说蛇和蜗牛是爬行的,猫、狗、老鼠是行走的,马是奔跑的。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轻松地了解本堂课要讲解的内容,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自己的意识与情感,也有自己的个性。学生不能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教师所传达的情感。教师在上课时要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与学习“对弈”的这场“战役”中,教师要扮演的人物是“军师”,为学生出谋划策,指导学生,但不能够替学生做决定。学生还处在发展的状态,教师需正确地引导学生,并以身作则。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激励学生自己发掘课本中的知识点,这能给学生增加自信心,从而使他们更加乐于学习。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中,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型的模拟生态系统,在讲课时拿到班级里,让每一位学生到讲台上观察这个小的生态系统里有什么生物,并且思考这个生态系统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总结: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就是存在食物链。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中产生兴趣。
四、助多媒体技术设计导入环节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所限对外界的认知还不丰富,面对生物教材中涉及的许多内容,因条件的限制,无法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运用图片资料、整合媒体资源、借助动植物标本、影视播放等,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帮助,调动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比如,在教學“生物的多样性”内容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可播放影片《可可西里》,营造气氛,看到影片中被屠杀的一只只藏羚羊,学生会产生极强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要学习的新内容,因为人们的欲望使一只只珍稀的野生动物倒在了盗猎者的枪下,生物的多样性正在逐步减少,这将影响到人类的持续发展。接着借助多媒体运用图片和视频,将数以万计正在面临灭绝和已经灭绝的生物种群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因此,借助多媒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起了学生爱护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愿望,让他们从小肩负起保护人类家园的责任。
五、设计实验导入,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验活动作为导入,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现象和规律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学习习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实验结果,极大地丰富了生物知识,培养了积极探究外界事物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生物体的应激性反应”这一生命现象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捉几只蚯蚓,上课时教师准备好实验的器具:解剖盘、玻璃、纸板等,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去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并进行概括,接着将运动能力强的蚯蚓放在玻璃上,再观察它们的运动状态,通过学生的观察,真正明白环节动物的运动特征,接下来进行教学内容时,学生的兴趣就会非常浓厚。
总的来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学好知识最主要也是最便捷的途径。兴趣才是促进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愿意主动探索课本中的知识,也会更加用心地记住教师讲解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贾鹏.浅谈初中生物教师如何提高导入教学的效率[J].华夏教师,2016,2(2):60.
[2] 何春灵.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146.
[3] 洪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4(4):90.
[4] 王一达.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举隅[J].新课程,2019,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