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持续开展,其在西北农村地区的作用逐渐凸显。寄宿制学校较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和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着资金不足、缺少生活教师、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关注等问题。只有立足于西北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切实处理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保证这一办学方式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
【关键词】西北农村地区 寄宿制学校 问题 建议
一、研究概况
2001年《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将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作为实现“两基”攻坚计划的七项措施之一。2007—2010年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安排100亿元专项投资,推动未纳入“两基”攻坚计划实施范围的中西部地区改善农村初中的学生生活设施。无论政府或社会都给予寄宿制学校发展以极大的关注。为了正确认识目前寄宿制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抽样选取甘肃省A县、B县共9所学校(其中小学5所、九年制学校3所、独立初中1所)作为样本。在调查过程中进行了县教育局局长访谈、校长访谈、教师访谈(每所学校随机选取班主任2~4位)、學生访谈(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随机选取高、中、低各年级学生2~4位)、家长访谈(在每所学校随机选取家长1~2位),共访谈教育局局长2位、校长9位、教师15位、学生59位、家长14位。共发放学生问卷1 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88份,回收率为95.04%;发放教师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回收率为94.29%。
二、西北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后续投资不到位
西北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财政收入较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都有一定差距,相应地用于寄宿制学校的后续地方拨款很难到位。资金短缺对寄宿制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产生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纳入国家农村寄宿制建设工程的学校现有的宿舍或数量不够或住宿质量较低,有的学校低年级甚至出现2~3个学生共睡一张单人床的情况,学生反映宿舍潮湿、黑暗、阴冷等。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现状具体情况见表1。
在访谈中,对“作为住校生,你对学校的环境和住宿条件满意吗?(在学校的生活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这样的问题,有学生表示:(S1代表小学生,S2代表初中生)
S1:有问题。偷东西、丢东西的现象比较严重,手机、馍馍放床上很快就不见了,床板烂了,床(说着孩子们指了指我坐的那张床,我顺手摇了一下,晃得厉害)、桌子不好(坏了,访谈过程中桌子周围挤满了学生,两张桌子其中的一张被周围学生挤得十分摇晃)。
S2:一般吧。宿舍住的人太多了,而且水有时候就没了。厕所离宿舍太远了,晚上上厕所害怕,课间的时候厕所的坑不够用。
从以上数据和访谈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宿舍硬件的配备无法保证学生有一个安全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样的住宿条件难免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未纳入农村寄宿制建设工程的学校没有住宿设施,有住宿需要的学生只能寄宿在周围农户家中。由于这种寄宿的分散性,家长对于学生的监督也无法到位,这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很多农村地区处于高原山地地区,夏天多发暴雨,存在泥石流、滑坡的危险,冬天下雪山路崎岖,这些因素都使学生从学校到所寄宿农户家之间的路途安全无法保障。而且农户不具有寄宿学生监护人的身份,在学生放学回到农户家中,而农户又忙于农活无法对他们进行管理时,寄宿学生的这部分课余时间又成为管理空白。在教师访谈中,有教师提到:“学校没有宿舍,学生只能住在农户家里,他们的纪律性明显比较差,现在学校放学时间是下午5:20左右,现在天黑得比较迟,学生放学到吃饭的时间没人管,学生形不成‘我要回家的’的观念。我们这里道路窄,山陡,很多问题。既然学校能存在就应该解决住宿生的住宿问题。冬天还好些,夏天下暴雨的时候,由于我们这里山大沟深,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学生回家的路上有的要沿着212线走,车辆多,我们只能是每天强调安全问题。”如何解决好寄宿于农户家中的学生的监管和安全问题,是目前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令校方和家长十分担心的问题。
(3)已建成的学生宿舍,硬件配套设施无法跟进,造成宿舍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甚至闲置的现象。不少学校在中央一次性专项经费到位后都及时改建、扩建、新建了学生宿舍,但是应由地方财政承担的后续资金迟滞使相应的取暖、管道、供电设施都无法到位,致使已建成的学生宿舍无法投入使用,学生依然只能寄宿在校外。在校长访谈中一位校长谈到:“我们现在的学生住宿楼就要建成了,可是供暖、供水、排水、电、锅炉房、食堂、煤炭、工人问题还没有着落,目前供暖只能是借用三中以前用过的一个小锅炉,但是要把这些设施配备齐全至少要10万元,资金还没有着落。”
2.缺乏生活教师
在笔者进行调研的9所学校中,大多数学校缺少生活教师。按照国家规定,小学每50名学生、初中每100名学生需要配备1位生活教师。但是,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不足乃至缺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由于农村教师编制本来就已十分紧张,许多学校不能设置专门的生活管理教师,致使本应由生活教师承担的工作集中到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身上,他们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使他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有的学校虽然为寄宿生配备了生活教师,但是在生活教师的聘用、考核标准上也并不完善。有的学校为节约成本以低工资聘用当地农妇或学生家长做生活教师,这些生活教师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管理素质,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心理关爱。所调查的学校生活教师的来源情况如图1所示。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农村学校生活教师培训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生活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如表2所示,缺乏对生理、心理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和教育的基本知识,他们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低层次的纪律维持、劳动教育等方面。在有限的生活教师培训中,也以学校自行组织的培训为主,如表3所示。
3.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
足够的营养摄入对于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十分重要。在笔者调查的9所寄宿制学校中,只有3所学校设有学生食堂,即使仅有的这3个食堂其饭菜营养成分也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谈及对学校食堂饭菜评价和一日三餐都吃什么时,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不好。有时候吃不饱,4、5年级以上的同学就吃不饱。饭菜都是每天定量的,有钱了我们就买方便面,没钱了就饿着。饭不好吃,都是那几样,米饭、莲花菜、土豆、辣椒、面条,很单调。早上就吃馒头,连包子都不做,这学期就做了二三次包子。”有的学生说:“有专门的食堂,有时候好吃。早上就是馍馍、米汤,中午就是菜和馍馍,是莲花菜、菜瓜、土豆、萝卜等,晚上就是压的机器面切碎了下的,饭菜不好吃,菜单调。”具体情况见表4。在没有食堂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只有在每周回家时从家里带来面粉、土豆等自己做饭,这就更难保证饭菜的营养。
4.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关注
离开家庭进入学校学习是儿童学龄期正式开始的标志,进入寄宿制学校对于远离家庭呵护开始集体生活的学生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孩子们需要接触全新的校园、老师和同学,形成新的行为习惯。没有了家人的照顾,开始了一种受纪律约束的生活,这对于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鉴于目前西北农村地区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常年外出打工不在孩子身边、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爷爷奶奶为主的隔代教育状况,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值得关注。
在住校期间学生遇到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想家,具体情况见表5。有的寄宿学生长年累月见不到父母,只有周末回家时才可以享受到家的温暖。有的在家中也只有年长的老人照看,同样作为弱势群体的老人照顾孩子的体力和精力都十分有限。目前寄宿制学校既缺少合格的生活教师,也缺少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二者工作一般都是由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来做,一旦住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寂寞、思念亲人、性格孤僻等,得不到很好的心理辅导,这对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三、关于西北农村地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
对于国家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来说,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市、县)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来划定不同的中央、省一级的拨款标准和地方政府分担标准。对于财政收入困难的市、县,中央和省一级财政可承担较高的投资比例,减少地方财政分担比例。除此之外,各级政府还应确保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专项资金,明确建设标准,落实学生食宿、娱乐、健康、洗浴等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
2.建立规范合理的生活教师培训和聘用制度
寄宿制学校既担当了学校教育的责任又承担了一大部分家庭教育的义务。鉴于目前生活教师普遍缺编、少编,而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有限的情况,配备素质良好、负责细心的生活教师十分必要。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生活教师培训和聘用制度,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设置生活教师编制,确保生活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落实到位。只有建立一支稳定的生活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学龄期儿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住校生活遇到困难时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3.加强家校合作,保障住校学生健康发展
目前家校合作方式多局限于有限的家长会和简单的电话联系。加强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学生最重要生活场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解决学生发展中存在的膳食营养状况堪忧和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要。
在改善学生营养摄入方面,父母应该在家庭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参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膳食营养标准为住校学生准备其需要的食物,而学校应尽量在食堂建设和饭菜营养价值等方面加以改善,提高学生就餐质量。学校可为每个学生制作个人饮食档案,注明学生过敏食物、饮食偏好、饮食结构改善情况等,以便和家长及时沟通,作为家校合力促进寄宿学生膳食状况改善的依据。
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学校可采取学校开放日、家长进课堂、教育知识讲座、教师家访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寄宿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心理状况。针对学生出现的想家、孤独感、无助感等问题,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发现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例如,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关心学生细小的生活细节,关注其朋友圈,从侧面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学生周末回到家时,家长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而应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与其进行交流;家长也应及时向学校反馈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以便学校采取针对性措施。
4.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尽管西北农村地区近年改建、扩建及新建了一批规模相对较大、师资水平及教学设施相对较好的寄宿制学校,但寄宿学校办学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普遍不高,不同市、县,甚至同一县域内的不同乡镇学校差距明显。
农村寄宿制学校要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教职员工都应该树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意识,提高办学效益。在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教职员工配备、学生食宿营养健康状况、家校合作等方面努力做到標准化、规范化,保证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合格率。在探索和建设中使寄宿制学校成为优质学校,使寄宿制成为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学生快乐的办学形式,从而夯实西北农村地区教育根基,促进该地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关键词】西北农村地区 寄宿制学校 问题 建议
一、研究概况
2001年《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将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作为实现“两基”攻坚计划的七项措施之一。2007—2010年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安排100亿元专项投资,推动未纳入“两基”攻坚计划实施范围的中西部地区改善农村初中的学生生活设施。无论政府或社会都给予寄宿制学校发展以极大的关注。为了正确认识目前寄宿制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抽样选取甘肃省A县、B县共9所学校(其中小学5所、九年制学校3所、独立初中1所)作为样本。在调查过程中进行了县教育局局长访谈、校长访谈、教师访谈(每所学校随机选取班主任2~4位)、學生访谈(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随机选取高、中、低各年级学生2~4位)、家长访谈(在每所学校随机选取家长1~2位),共访谈教育局局长2位、校长9位、教师15位、学生59位、家长14位。共发放学生问卷1 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88份,回收率为95.04%;发放教师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回收率为94.29%。
二、西北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后续投资不到位
西北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财政收入较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都有一定差距,相应地用于寄宿制学校的后续地方拨款很难到位。资金短缺对寄宿制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产生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纳入国家农村寄宿制建设工程的学校现有的宿舍或数量不够或住宿质量较低,有的学校低年级甚至出现2~3个学生共睡一张单人床的情况,学生反映宿舍潮湿、黑暗、阴冷等。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现状具体情况见表1。
在访谈中,对“作为住校生,你对学校的环境和住宿条件满意吗?(在学校的生活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这样的问题,有学生表示:(S1代表小学生,S2代表初中生)
S1:有问题。偷东西、丢东西的现象比较严重,手机、馍馍放床上很快就不见了,床板烂了,床(说着孩子们指了指我坐的那张床,我顺手摇了一下,晃得厉害)、桌子不好(坏了,访谈过程中桌子周围挤满了学生,两张桌子其中的一张被周围学生挤得十分摇晃)。
S2:一般吧。宿舍住的人太多了,而且水有时候就没了。厕所离宿舍太远了,晚上上厕所害怕,课间的时候厕所的坑不够用。
从以上数据和访谈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宿舍硬件的配备无法保证学生有一个安全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样的住宿条件难免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未纳入农村寄宿制建设工程的学校没有住宿设施,有住宿需要的学生只能寄宿在周围农户家中。由于这种寄宿的分散性,家长对于学生的监督也无法到位,这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很多农村地区处于高原山地地区,夏天多发暴雨,存在泥石流、滑坡的危险,冬天下雪山路崎岖,这些因素都使学生从学校到所寄宿农户家之间的路途安全无法保障。而且农户不具有寄宿学生监护人的身份,在学生放学回到农户家中,而农户又忙于农活无法对他们进行管理时,寄宿学生的这部分课余时间又成为管理空白。在教师访谈中,有教师提到:“学校没有宿舍,学生只能住在农户家里,他们的纪律性明显比较差,现在学校放学时间是下午5:20左右,现在天黑得比较迟,学生放学到吃饭的时间没人管,学生形不成‘我要回家的’的观念。我们这里道路窄,山陡,很多问题。既然学校能存在就应该解决住宿生的住宿问题。冬天还好些,夏天下暴雨的时候,由于我们这里山大沟深,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学生回家的路上有的要沿着212线走,车辆多,我们只能是每天强调安全问题。”如何解决好寄宿于农户家中的学生的监管和安全问题,是目前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令校方和家长十分担心的问题。
(3)已建成的学生宿舍,硬件配套设施无法跟进,造成宿舍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甚至闲置的现象。不少学校在中央一次性专项经费到位后都及时改建、扩建、新建了学生宿舍,但是应由地方财政承担的后续资金迟滞使相应的取暖、管道、供电设施都无法到位,致使已建成的学生宿舍无法投入使用,学生依然只能寄宿在校外。在校长访谈中一位校长谈到:“我们现在的学生住宿楼就要建成了,可是供暖、供水、排水、电、锅炉房、食堂、煤炭、工人问题还没有着落,目前供暖只能是借用三中以前用过的一个小锅炉,但是要把这些设施配备齐全至少要10万元,资金还没有着落。”
2.缺乏生活教师
在笔者进行调研的9所学校中,大多数学校缺少生活教师。按照国家规定,小学每50名学生、初中每100名学生需要配备1位生活教师。但是,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不足乃至缺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由于农村教师编制本来就已十分紧张,许多学校不能设置专门的生活管理教师,致使本应由生活教师承担的工作集中到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身上,他们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使他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有的学校虽然为寄宿生配备了生活教师,但是在生活教师的聘用、考核标准上也并不完善。有的学校为节约成本以低工资聘用当地农妇或学生家长做生活教师,这些生活教师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管理素质,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心理关爱。所调查的学校生活教师的来源情况如图1所示。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农村学校生活教师培训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生活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如表2所示,缺乏对生理、心理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和教育的基本知识,他们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低层次的纪律维持、劳动教育等方面。在有限的生活教师培训中,也以学校自行组织的培训为主,如表3所示。
3.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
足够的营养摄入对于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十分重要。在笔者调查的9所寄宿制学校中,只有3所学校设有学生食堂,即使仅有的这3个食堂其饭菜营养成分也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谈及对学校食堂饭菜评价和一日三餐都吃什么时,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不好。有时候吃不饱,4、5年级以上的同学就吃不饱。饭菜都是每天定量的,有钱了我们就买方便面,没钱了就饿着。饭不好吃,都是那几样,米饭、莲花菜、土豆、辣椒、面条,很单调。早上就吃馒头,连包子都不做,这学期就做了二三次包子。”有的学生说:“有专门的食堂,有时候好吃。早上就是馍馍、米汤,中午就是菜和馍馍,是莲花菜、菜瓜、土豆、萝卜等,晚上就是压的机器面切碎了下的,饭菜不好吃,菜单调。”具体情况见表4。在没有食堂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只有在每周回家时从家里带来面粉、土豆等自己做饭,这就更难保证饭菜的营养。
4.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关注
离开家庭进入学校学习是儿童学龄期正式开始的标志,进入寄宿制学校对于远离家庭呵护开始集体生活的学生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孩子们需要接触全新的校园、老师和同学,形成新的行为习惯。没有了家人的照顾,开始了一种受纪律约束的生活,这对于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鉴于目前西北农村地区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常年外出打工不在孩子身边、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爷爷奶奶为主的隔代教育状况,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值得关注。
在住校期间学生遇到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想家,具体情况见表5。有的寄宿学生长年累月见不到父母,只有周末回家时才可以享受到家的温暖。有的在家中也只有年长的老人照看,同样作为弱势群体的老人照顾孩子的体力和精力都十分有限。目前寄宿制学校既缺少合格的生活教师,也缺少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二者工作一般都是由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来做,一旦住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寂寞、思念亲人、性格孤僻等,得不到很好的心理辅导,这对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三、关于西北农村地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
对于国家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来说,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市、县)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来划定不同的中央、省一级的拨款标准和地方政府分担标准。对于财政收入困难的市、县,中央和省一级财政可承担较高的投资比例,减少地方财政分担比例。除此之外,各级政府还应确保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专项资金,明确建设标准,落实学生食宿、娱乐、健康、洗浴等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
2.建立规范合理的生活教师培训和聘用制度
寄宿制学校既担当了学校教育的责任又承担了一大部分家庭教育的义务。鉴于目前生活教师普遍缺编、少编,而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有限的情况,配备素质良好、负责细心的生活教师十分必要。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生活教师培训和聘用制度,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设置生活教师编制,确保生活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落实到位。只有建立一支稳定的生活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学龄期儿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住校生活遇到困难时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3.加强家校合作,保障住校学生健康发展
目前家校合作方式多局限于有限的家长会和简单的电话联系。加强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学生最重要生活场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解决学生发展中存在的膳食营养状况堪忧和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要。
在改善学生营养摄入方面,父母应该在家庭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参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膳食营养标准为住校学生准备其需要的食物,而学校应尽量在食堂建设和饭菜营养价值等方面加以改善,提高学生就餐质量。学校可为每个学生制作个人饮食档案,注明学生过敏食物、饮食偏好、饮食结构改善情况等,以便和家长及时沟通,作为家校合力促进寄宿学生膳食状况改善的依据。
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学校可采取学校开放日、家长进课堂、教育知识讲座、教师家访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寄宿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心理状况。针对学生出现的想家、孤独感、无助感等问题,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发现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例如,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关心学生细小的生活细节,关注其朋友圈,从侧面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学生周末回到家时,家长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而应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与其进行交流;家长也应及时向学校反馈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以便学校采取针对性措施。
4.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尽管西北农村地区近年改建、扩建及新建了一批规模相对较大、师资水平及教学设施相对较好的寄宿制学校,但寄宿学校办学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普遍不高,不同市、县,甚至同一县域内的不同乡镇学校差距明显。
农村寄宿制学校要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教职员工都应该树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意识,提高办学效益。在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教职员工配备、学生食宿营养健康状况、家校合作等方面努力做到標准化、规范化,保证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合格率。在探索和建设中使寄宿制学校成为优质学校,使寄宿制成为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学生快乐的办学形式,从而夯实西北农村地区教育根基,促进该地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