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现状、成因及预防对策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审判人员具有法律赋予的职权.其职权执行者基本上都能忠于法律,维护公平正义,但也不乏有那么一些司法败类执法犯法,利用职权亵渎法律、贪赃枉法,以致法律的公平正义大打折扣。
  一、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路径和手段
  民事审判人员的“暗道”和手段:1、从调解中涉足。民事案件包罗广泛,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民事法宫办理民事案件的业务量大,涉及的人多且面广。从总体上来看,法官涉足职务犯罪在民事方面是高发点,首先因为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除刑事自诉案件外)不同,办案法官可以判决前居中调解,调解中有的法官抓住当事人有求于他的心态。利用当事人不熟知法律的弱点。从中“和稀泥”调解。借机“吃了原告吃被告”。如某地法院审理一债务纠纷案时。办案法官“两头吃”后,不敢依法判决,就想方设法调解,使案子久拖不决;2、从造假中涉足。民事案件几乎不涉及到当事人的人身自由,且大多与经济有关。实践中有的法官通过造假判决书办私案、从中获利。如某地法院法官陈某私自受理刘某债务纠纷案。并收取诉讼费一万元,在没有经过任何法定审理程序情况下,制作了一份假民事判决书并交付执行。陈以此为手段先后制造假案10 多起,受贿20多万元。在这位法官家中搜出了其私藏的已盖公章的各种法律文书30余种100多份。3、从卖证据中涉足。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在当事人自身,有些证据由于当事人自身的能力有限是无法收集到的。为此,有的法官利用法官身份暗中直接或协助一方当事人调取有利的证据,通过调取或隐匿证据,索取或收受一方当事人的钱财;4、从关照业务中涉足。民事案件大多涉及财产的评估和审计。有的法官将这一业务交由关系熟的单位进行,从中吃回扣。
  二、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成因分析
  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是一般性司法腐败的升化,是一般性司法腐败演变的结果,是当今难以根治的社会顽疾,其形成原因复杂:
  l、权大于法的使然。在现今体制下,“权大于法 现象依然凸现,其浊流同样无一例外地“侵入”司法领域,成为司法腐败之重因。一是从司法系统来讲,法院仍是行政化管理,内部长官对法官的升迁 、待遇有相当的发言权,这样以来,在内部长官的权棒下。司法官员难免偏离法律准线,滥用司法权。甚至上下形成利益均占、利益互动 贪赃枉法;二是从司法系统外部来看,法官的人事、待遇安排取决于当地行政长官,迫于地方长官的压力或地方保护主义,法官只有围着地方行政长官的权棒转,倚权枉法,有的司法官甚至在权杖的掩盖下居中贪利。
  2、人情关系的干预。人情关系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大的市场。法官并不在真空中生活,同样有着七情六欲,因而人情关系也必然会渗透到司法活动中 ,亲戚关系、同学关系、战友关系、朋友关系等等无不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成为司法腐败不可忽视的因素。
  3、司法准入机制的不足 。司法准入机制随着法制的健全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推进过程,在这一漫长的推进中,由于司法准入机制的长期失严。使司法队伍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因此,司法腐败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即使在现今实行司法统考准入的严格机制情况下,也还一时难以改变司法队伍状况,一是一些素质不高靠“任命” 式获得法官资格的人依然在执法办案 ,且占有相当的比例,甚至是办案 “主力”:二是过不了“司法统考”关的人依然在办案第一线行使与已资格极不相称的法律职权。
  4、打击不力惩处不严。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查处与被查处双方均为司法人员 ,查处起来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对于侵权、渎职犯罪案件,发案单位往往认为犯罪嫌疑人是为工作出的事,同情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的侦查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此外,个别发案单位领导或担心影响评优,或怕受牵连被追究领导责任,而竭力捂盖子。再则,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由于隐蔽性强等原因犯罪黑数高,定罪概率偏低。加之对民事审判人员的职务犯罪的处罚普遍存在偏轻,缓刑过滥。以上原因导致对民事审判人员的打击不力,惩处不严,从而诱使少数民事审判人员甘愿挺而走险,步入犯罪深渊。
  三、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司法人员是惩治犯罪的职业“杀手”,其自身对职务犯罪的行为性及易发性有较深层的熟知,因而对他们中的少数人员的职务犯罪预防必然要有高招的对策,通过高招的预防对策才能迫使民事审判人员对职务犯罪不想犯、不能犯、不敢犯。
  1、教育促成不想犯。思想教育历来是做好人的工作的基础,要使民事审判人员遵纪守法,同样离不开教育,要从党纪政纪法纪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对民事审判人员的思想教育,且要不厌其烦地长抓不懈,以促使民事审判人员树立崇高的法律品德,达到对职务犯罪不想犯的境界。
  2、限职加监督促成不能犯。从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现状分析来看,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主要客观原因 ,一是重要职能部门民事审判人员职权过大,二是行使职权中有的缺乏监督,有的监督滞后。完善民事立法,前移检察机关的民事法律监督。按照现有的民事立法,检察机关虽有民事法律监督权,但这种权利的行使只有当事人不服民事判决,裁定而向检察机关申诉才能得以启动,在当事人申诉前。法院对民事案件可以说是“独家经营”,且没有任何外来的监督制约,这其中滋生法官腐败也就不足为怪。针对此,有必要通过民诉法的修正,将检察机关的民诉监督置于法院办理民事案件的整个过程,以最大限度地遏制法官办理民事案件中频发的腐败。通过以上对民事审判人员职权的限制、缩小及各种监督的加强,促成民事审判人员对职务犯罪不能犯。
  3、强力加严惩促成不敢犯。我国自古就有重典治吏的传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应坚持“从严治吏”原则,加强对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的惩处力度,从立法上降低对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的追诉标准,并将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列为加重条款。同时进一步严格民事审判人员准入机制,启用严厉的经济、行政处罚手段与刑罚手段并用 ,促成民事审判人员对职务犯罪不敢犯。
  (作者通讯地址:项城市检察院,河南 周口 466200)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举措。最高人民法院也明确把创建学习型法院、创新党组织学习机制作为新时期加强法院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如何组织、规范、引导党员法官的学习,培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专家型、复合型审判人才,真正保障和实现法院党组织队伍的高素质和高水平,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笔者从学习机制入手,着力剖析当前人民
期刊
摘 要:民事权利证券化从美国产生以来,已经成为一项全球化的业务,它以金融危机为契机,迎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广泛的欢迎。随着该项业务的发展,相关法律的制定必不可少,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证券化以来,在原有法律基础上也制定了一些临时性的规定,但过于杂乱和分散,我国亟需建立一部统一的民事权利证券化法律。本文从民事权利证券化的基本问题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其相关的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探讨
期刊
摘要:以前刑诉法规定知道案情的人有作证的义务,现在修正案明确强调出庭作证,对法院作出公正审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大量的实施细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何在保护证人和执行证人出庭作证间找到平衡点,都将是今后有必要进行研究、补充、修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出庭作证;证人保护;权利保障;司法实践  在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一审程序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证人出庭作证,
期刊
摘 要:劳动者的劳动权是一种宪法权利,是个人生存的基本权利,理应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同时,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权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权利,否则企业会失去动力去进行创新。因此,同为应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劳动权和商业秘密权的冲突日益凸显,两种权利的过度保护会造成彼此之间的限制和损害,我们试图通过国家立法干预来消弭此等冲突和损害,而建立合理的竞业禁止制度,是妥善处理人才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利益冲突的通行有效
期刊
摘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刑事诉讼全过程进行监督,当然包括刑罚的执行活动。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活动的组成部分,必然纳入法律监督的范围。由于《刑法修正案(八)》对社区矫正法律地位的确立,《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于2012年3月1日开始施行,给刑事司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对检察监督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完善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成为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亟待解
期刊
摘要: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察职能监督性、服务性、指引性和延展性特征与社会管理创新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有序等价值目的深刻契合。检察机关应当抓住这一历史契机,沿着理念转变、载体多元、机制改革的路径,稳步推进,不断提高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检察职能;法律监督  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
期刊
摘要:本选题旨在研究关于公共交通领域内一般主体肇事后逃逸的法律问题。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不积极履行救助义务的主观意识支配下,逃离发生事故现场及且衍生出来的现场,且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交通肇事后逃逸应包括逃离现场,不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和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这两层含义。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界定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义  何谓“逃逸行为”,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有两
期刊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检察机关应进一步理顺外部体制关系,改革探索检察队伍管理之内部机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以适应社会管理创新时代的需要。检察人员应具备政治鉴别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网络舆情研判能力等十个方面的能力。为此,检察机关应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环境、重视基层工作经验、重视技能培训及廉政建设。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检察队伍;角色定位  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
期刊
摘要: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在域外刑事诉讼活动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实践方式,其在保障案件事实认定、实现辩论质证原则和抑制非法取证活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制度价值,相对而言,我国相关理论、制度、理念、实践等方面的缺陷共同导致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鲜见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应当从突破侦查人员身份障碍、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证明范围、构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基本程序等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完善,以期实现侦查人员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拆迁问题都得不到妥善的处理,生活中也不乏钉子户的惨案发生,这反映除了我国原有的拆迁制度中的一些不合理性以及原制度对于我国现实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不切合性,从而,在考虑到诸多因素之后,我国制定了新的拆迁制度,以期望其能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想切合,从而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本文着重以将新旧拆迁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得出新拆迁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拆迁制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