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精神家园从学校教育入手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x15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的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那些依附于特定民族或社区或民间艺人而存在的非物质形态化的风俗习惯、节庆礼仪、传统艺术或工艺技能、民俗技能等,具有民族历史积淀的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建设有重要作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上。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个体、群体,还是一个民族,为了决定取舍,决定何去何从,都需要了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即确定自己的现实的、具体的文化身份。一个民族如果得不到其他民族的承认,或者得到扭曲的承认,就会扭曲其角色定位,使其处于虚假的、被贬损的存在方式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对一个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族群特征,正是这种强烈的族群意识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族认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拯救当代社会失落的群体意识。
  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与传承始终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自豪感的源泉之一,也是中国各族人民构筑起来的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二、教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有关部门也相继制定了很多的办法和保护规划,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登记或采取文字、图像、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建立档案,同时大量收集实物进行保存和展示。然而,这些都远远不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将其收藏在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世人留下一份可供观赏的“标本”,而应该将其与教育相通相融。
  教育是人类文化基因传承的主要方式。教育总是在传递、延续着一种文化,也不断创造着文化,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新血液、新生机和新的前途。通过教育,人类世代累积起来的生产技术得以继承和发展,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也正是通过教育,人类的精神生活方式,亦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文化印记才能够代代相传。因此,也应该把文化遗产教育纳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如一些教育学家所呼吁的那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在对下一代的教育,即纳入学校教育系统。
  教育能使新生一代经济而高效地获取传统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发展。一方面,校园是青少年生活和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教育的内容和资源向学生传递,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在青少年心中扎下根来,以获得最好的保护与传承,同时让青少年接受蕴涵其中的民族文化特性的熏染和浸润,培育民族文化认同感,以达成学校教育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的人文目标;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的地域内产生,不仅是特定地域自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信仰等的产物,也代表了该地域的文化特色。因此,依托本土传统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应为”和“能为”的职责。
  
  三、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将教育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之域,从教育的视野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问题,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起到特殊作用。那么,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纳入教育体系,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呢?
  (一)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学校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的各种活动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导向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学校教育目标应该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主的积极态度,养成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模式。
  (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注入教学内容
  大力开发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把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加以选择、整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注入学校教学内容,并配以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掌握一门独特的民族文化技能,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内容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民族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如各种古代语言文字、民族民间传统文学艺术表达形式、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民族建筑设计风格、艺术传统、民俗宗教礼仪、节日庆典、游艺活动等。二是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如热带河谷与傣族非物质文化、高原雪山与藏族非物质文化、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苍山洱海与白族非物质文化等,都体现了非物质文化和地域生态水乳交融的意象。
  (三)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主要有开设选修课、建设渗透性课程、开设讲座、成立社团、开展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音乐、美术或艺术活动课作为非物质文化教育教学的主要活动场所,重视语文、历史、自然、体育等学科中蕴藏着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内容;请专家解读民族风情以及各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组织学生探访民间艺人;成立诸如民间剪纸团、古琴艺术团、民族舞蹈团等,形式多样生动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学校教育目标。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学校教育目标的保障。首先,应提高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实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知识,注意自己对不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态度、行为和语言,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学策略、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材料、考试和组织模式中等。其次,将民间艺人聘为学校荣誉教师,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再次,合理运用社会支持系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师资人力资源中心,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本文为2008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的成果内容)
  (本文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一、教师的双语能力得到加强,双语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更为显著,青海同仁地区的双语教学也迎着这股春风正在找寻一条适合于自身发展的道路。1995年,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先生与青海省当地政府共同筹建了一所民族寄宿制学校。建校初期,有关教育部门就将新建的逸夫民族中学作为实行双语教学的试点学校,学校将提高教师素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教与学协调统一,取得良好的效果,无不依赖于良好的班集体。建立良好班集体的一个首要方面就是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下面从四个方面谈一下班主任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班主任更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去爱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爱是沟通师生思想感情的桥梁,是教育的润
期刊
戊子年巧月中旬,余于庆阳师范参加教育部支持西部边远地区教师培训计划——2008年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有幸聆听了宋景堂博士的讲座,听罢之后,余感慨良多,收获颇丰,故作此文,以示怀念。  “我喜欢看《动物世界》,因为我的智商只适合看《动物世界》。”  ——景堂嬉语   宋景堂,何许人也?湖南汨罗人。北大哲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
期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当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探索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突出的负面影响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民生问题突出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    一、民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抵消发展的意义     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位的发展,而且是以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为本位的发展。发展
期刊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它是以数和形作为思维对象,以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作为载体,并以认识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统一性。数学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与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试从数学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剖析在数学学习中应如何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
期刊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巩固新知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抄抄写写。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失去了作业应有的作用。那如何设计科学、合理、有趣味的作业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新课标下学生作业的设计。    一、作业设计体现多元化,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学生怕做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而作为
期刊
一、真诚的爱,公平的心    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真诚的爱心,这是每一个受过师范教育的人都明白的简单道理,但要把它贯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又是极其艰难的。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更高的师德修养(若修养不是很高就会让功利心消灭你的学识和修养),要敢于耐得住寂寞,守住清贫,不被功名利禄和眼前的蝇头小利所驱使。我们必须用心去管理学生,用真诚的爱塑造他们的良好品
期刊
一、住房、医药、高教价格太高    首先,房价高表现为:一是普遍存在暴利;二是房价上涨太猛,4年房价翻番;三是房地产投资连年高烧。房价高危害明显,使技术含量不高的房地产行业畸形发展,挤压其他产业发展;加重购房负担,滞迟城镇化发展;产生泡沫及通胀,风险加剧;财富通过房价杠杆向房地产商及投机资本快速集中,改革成果难以分享。  其次,药价高表现为:一是药价高出厂价几倍甚至几十倍;二是哈医二院天价医药费丑
期刊
解决民生问题,就整个体制转型来说,需要“四位一体”的“共建观”:共建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以先进文化为目标的文化体制、以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体制。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前两个方面是现阶段改革的两大重点。体制创新走到今天,需要突破原有的“单线突进”的思路,拓展到更广阔的层面和更高的境界。  树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改革观: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
期刊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念都必须首先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就对上述基本问题作了明确回答。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