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出现,但是为我们国人所熟知却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并且时至今日也鲜有人将其应用于小学教学当中。可以说目前为止,思维导图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完全是一片全新的领域。就拿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思维导图可以在写作、背诵、阅读理解等方面广泛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写作;记忆;阅读理解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它的实际应用面是非常广的,这之中自然就包含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但是目前,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就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辅助教学的还是比较少。这并不代表思维导图就无法应用于小学教学,或者说应用效果不佳。事实上,思维导图完全可以应用于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并达到不错的效果。本文就来谈一谈思维导图及将它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何谓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创始人是东尼·博赞,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图文并重,图文结合。
一般,思维导图会有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具体表现形式便是树状图、气泡图等图像。
二、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并没有非常好的学习能力。这个时候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的一大特点就是图文结合,图文并茂。只要稍加点缀修饰,一幅好看的图像,比起完全干巴巴的文字,显然要更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由此就能看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
无论是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还是高年级的写人写事写物的作文,都可以应用上思维导图。
上文提到,思维导图一般都存在一个思考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气泡图教学。将写作的主题视作一个思考中心,将其标注在中心气泡。然后再把与其相关的各种信息向外发散,作各个独立的关节点气泡。
例如写一篇描写母亲的作文,母亲便是思考中心。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描写母亲。引导他们可以通过外貌、性格、对人、对事等方面进行描写。在此过程中就会从中心气泡延伸出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小气泡,这就是关节点。最后再将气泡包含的各个方面进行组合,就能够成为一篇完整连贯的文章。如此这般,学生在完成一篇作文的同时,又收获了一张气泡图。他们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饰美化,这显然比直接讲解写作方法更容易让学生能够接受,但本质又是不变的。
(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题型。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无论是考试的阅读理解文章,亦或者是教材里的课文,一般都不会特别长。所以我们可以采用逐段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文本分析。
我们可以采用树状图,将文章的标题视作思考中心,然后再向外延伸出一条条主干,归纳每段的段落大意。完成各段落分析后,我们还可以找到每段的重点字词句,深度理解,并将其在相应的主干上继续向外延伸若干条支干,最终完成一张树状图,一篇课文的分析也基本完成了。
这种思维导图式的分析方法,经过老师的指导后就可以讓学生应用于考试的阅读理解中。考试的阅读理解无非是分析思想,理解词句,运用思维导图对解题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背诵记忆
说起小学语文学习的难点,背古诗、背课文绝对是绕不开的。尤其是对于刚入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大都还处于懵懂阶段,也很难有什么有效的背诵记忆方法。这个时候就可以教导他们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
对于思维导图与背诵的结合,笔者认为要突出的是图像记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将文字转化为图像,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下来。可以是写实的图画,也可以是有利于记忆的标记。倘若是记一首古诗,就可以把诗里的各种意象都具体化,逐字逐句进行想象。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桥形图。而如果是对课文的记忆,也是逐句想象,绘画。可以采用更为精细的树状图。当然,这只适用于较短的课文。但是这事实上是培养一种记忆的方式。让学生懂得通过在脑海中想象图像来进行记忆。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东西画下来,一方面是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也是提升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等到后期养成了这种思维习惯之后,当然就不需要再如此大费周章。
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考虑到课时安排,课堂时间等,真正要完美的在教学中应用,还需要摸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思维导图具有它自己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就值得我们去钻研去思考最合适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明欢,孙易新.《小学生思维导图作文课》.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写作;记忆;阅读理解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它的实际应用面是非常广的,这之中自然就包含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但是目前,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就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辅助教学的还是比较少。这并不代表思维导图就无法应用于小学教学,或者说应用效果不佳。事实上,思维导图完全可以应用于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并达到不错的效果。本文就来谈一谈思维导图及将它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何谓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创始人是东尼·博赞,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图文并重,图文结合。
一般,思维导图会有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具体表现形式便是树状图、气泡图等图像。
二、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并没有非常好的学习能力。这个时候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的一大特点就是图文结合,图文并茂。只要稍加点缀修饰,一幅好看的图像,比起完全干巴巴的文字,显然要更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由此就能看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
无论是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还是高年级的写人写事写物的作文,都可以应用上思维导图。
上文提到,思维导图一般都存在一个思考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气泡图教学。将写作的主题视作一个思考中心,将其标注在中心气泡。然后再把与其相关的各种信息向外发散,作各个独立的关节点气泡。
例如写一篇描写母亲的作文,母亲便是思考中心。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描写母亲。引导他们可以通过外貌、性格、对人、对事等方面进行描写。在此过程中就会从中心气泡延伸出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小气泡,这就是关节点。最后再将气泡包含的各个方面进行组合,就能够成为一篇完整连贯的文章。如此这般,学生在完成一篇作文的同时,又收获了一张气泡图。他们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饰美化,这显然比直接讲解写作方法更容易让学生能够接受,但本质又是不变的。
(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题型。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无论是考试的阅读理解文章,亦或者是教材里的课文,一般都不会特别长。所以我们可以采用逐段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文本分析。
我们可以采用树状图,将文章的标题视作思考中心,然后再向外延伸出一条条主干,归纳每段的段落大意。完成各段落分析后,我们还可以找到每段的重点字词句,深度理解,并将其在相应的主干上继续向外延伸若干条支干,最终完成一张树状图,一篇课文的分析也基本完成了。
这种思维导图式的分析方法,经过老师的指导后就可以讓学生应用于考试的阅读理解中。考试的阅读理解无非是分析思想,理解词句,运用思维导图对解题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背诵记忆
说起小学语文学习的难点,背古诗、背课文绝对是绕不开的。尤其是对于刚入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大都还处于懵懂阶段,也很难有什么有效的背诵记忆方法。这个时候就可以教导他们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
对于思维导图与背诵的结合,笔者认为要突出的是图像记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将文字转化为图像,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下来。可以是写实的图画,也可以是有利于记忆的标记。倘若是记一首古诗,就可以把诗里的各种意象都具体化,逐字逐句进行想象。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桥形图。而如果是对课文的记忆,也是逐句想象,绘画。可以采用更为精细的树状图。当然,这只适用于较短的课文。但是这事实上是培养一种记忆的方式。让学生懂得通过在脑海中想象图像来进行记忆。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东西画下来,一方面是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也是提升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等到后期养成了这种思维习惯之后,当然就不需要再如此大费周章。
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考虑到课时安排,课堂时间等,真正要完美的在教学中应用,还需要摸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思维导图具有它自己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就值得我们去钻研去思考最合适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明欢,孙易新.《小学生思维导图作文课》.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