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单元目标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科书设计的演变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内容。它要求教师以单元主题为依据,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以及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把握,找准单元教学重点,统筹安排,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能力。
[关键词]单元整组;统筹;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75-02
“单元目标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科书设计的演变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它要求教师突破以“篇”为单位进行备课、教学的局限,以单元主题为依据,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以及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整体把握,找准单元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是指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以单元开头的“导语”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和单元学习内容。如何找准单元教学重点?首先,单元导语中会有明确学习目标。一般可以将整体教学目标划分为两个方面: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方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二者结合即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从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中体会他们对环保的重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反面描写了人们乱砍滥伐森林的后果就是自毁家园,引发学生的思考;而《路旁的橡树》则从正面反映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而做出的决策,是多么令人感动。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我们在研读教材之后确定了教学的重点是:
1.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等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
2.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和感悟。
这两个重点的确定源于三年级所处学段目标及本单元目标。从《翠鸟》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泡泡语中及《燕子专列》的课后练习题二中我们就不难找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即为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
二、统筹安排,实现单元整体教学
除了让学生感知整单元教材外,还应指导学生为后续的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做好规划。如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思考准备收集哪些相关资料,阅读哪些书籍;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思考准备怎样去观察生活,积累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素材。
我们是这样安排的: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学习完单元首篇《翠鸟》之后,认真落实课后的综合性学习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调查小组,分别调查当地空气污染、水污染、绿化等状况的调查,学生们可以开展网上查阅、访谈、拍照等各种方式完成资料的收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收集来的资料非常庞杂不知如何处理,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有说服力的材料,对材料加以指导整合,梳理观点,训练学生用简单明白的语言将观点表述出来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教材上在第三篇课文之后为什么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的原因所在,否则资料收集就仅仅是收集而已,而无法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无法为学生所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看着老师是如何选择、处理资料,表述观点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慢慢领悟方法,逐步学习自己收集处理信息和资料,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才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口语交际和习作的难点自然也就突破了。
三、注重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能力
在精读课文时渗透学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运用学法,培养学生迁移阅读的能力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精读课文的教学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发现训练点,学习阅读方法→总结方法,发展提高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研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方法→运用方法,组织课堂交流→迁移阅读,畅谈收获
如何架构精读课文的教学与略读课文的教学之间的桥梁呢?先让学生阅读精选课文与略读课文衔接处的“过渡语”,明确阅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阅读;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堂交流,畅谈学习收获。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思考: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阅读方法的理解。 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思路的:
(1)阅读全文:认读和理解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理解词语:延伸、挺拔、沉重、责备、高尚、沉默不语、楔子
(4)合作学习:运用对比、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体会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5)拓展阅读:《马克·吐温保护树木》
3.口语交际课的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交际的欲望→结合资料,交际实践→总结方法,提高交际能力
4.习作指导课的教学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审清题意,指导选材→拟列提纲,完成初稿。
这里,我们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完成习作,常规作文教学中“范文引路,领悟方法”这一环节放在了阅读教学中,这也需要语文教师认真把握教材,落实单元整组备课的思想,明确阅读课上教学生怎么写,习作课上完成写什么的任务。
5.习作评改课
提出优点→片段赏析→纠错练习→经验介绍→表扬进步
在习作修改中,不以教师的喜好为主,尽量不删除学生的用词,尽量丰满、润色学生的作文,对于问题少的学生作文通篇批改,问题多的局部细改,重点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学生自读自改,具体做法如下:
一读,通读全文,立足全篇
二读,默读补充不具体的内容
三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
四读,读出感情,全面润色
通过以上过程,教师充分发挥教材中各教学板块也包括“我的发现”、“交流平台”栏目的功能,把单元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强化单元学习的主目标,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
(责编 韦淑红)
[关键词]单元整组;统筹;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75-02
“单元目标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科书设计的演变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它要求教师突破以“篇”为单位进行备课、教学的局限,以单元主题为依据,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以及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整体把握,找准单元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是指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以单元开头的“导语”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和单元学习内容。如何找准单元教学重点?首先,单元导语中会有明确学习目标。一般可以将整体教学目标划分为两个方面: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方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二者结合即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从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中体会他们对环保的重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反面描写了人们乱砍滥伐森林的后果就是自毁家园,引发学生的思考;而《路旁的橡树》则从正面反映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而做出的决策,是多么令人感动。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我们在研读教材之后确定了教学的重点是:
1.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等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
2.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和感悟。
这两个重点的确定源于三年级所处学段目标及本单元目标。从《翠鸟》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泡泡语中及《燕子专列》的课后练习题二中我们就不难找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即为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
二、统筹安排,实现单元整体教学
除了让学生感知整单元教材外,还应指导学生为后续的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做好规划。如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思考准备收集哪些相关资料,阅读哪些书籍;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思考准备怎样去观察生活,积累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素材。
我们是这样安排的: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学习完单元首篇《翠鸟》之后,认真落实课后的综合性学习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调查小组,分别调查当地空气污染、水污染、绿化等状况的调查,学生们可以开展网上查阅、访谈、拍照等各种方式完成资料的收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收集来的资料非常庞杂不知如何处理,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有说服力的材料,对材料加以指导整合,梳理观点,训练学生用简单明白的语言将观点表述出来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教材上在第三篇课文之后为什么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的原因所在,否则资料收集就仅仅是收集而已,而无法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无法为学生所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看着老师是如何选择、处理资料,表述观点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慢慢领悟方法,逐步学习自己收集处理信息和资料,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才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口语交际和习作的难点自然也就突破了。
三、注重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能力
在精读课文时渗透学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运用学法,培养学生迁移阅读的能力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精读课文的教学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发现训练点,学习阅读方法→总结方法,发展提高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研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方法→运用方法,组织课堂交流→迁移阅读,畅谈收获
如何架构精读课文的教学与略读课文的教学之间的桥梁呢?先让学生阅读精选课文与略读课文衔接处的“过渡语”,明确阅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阅读;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堂交流,畅谈学习收获。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思考: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阅读方法的理解。 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思路的:
(1)阅读全文:认读和理解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理解词语:延伸、挺拔、沉重、责备、高尚、沉默不语、楔子
(4)合作学习:运用对比、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体会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5)拓展阅读:《马克·吐温保护树木》
3.口语交际课的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交际的欲望→结合资料,交际实践→总结方法,提高交际能力
4.习作指导课的教学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审清题意,指导选材→拟列提纲,完成初稿。
这里,我们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完成习作,常规作文教学中“范文引路,领悟方法”这一环节放在了阅读教学中,这也需要语文教师认真把握教材,落实单元整组备课的思想,明确阅读课上教学生怎么写,习作课上完成写什么的任务。
5.习作评改课
提出优点→片段赏析→纠错练习→经验介绍→表扬进步
在习作修改中,不以教师的喜好为主,尽量不删除学生的用词,尽量丰满、润色学生的作文,对于问题少的学生作文通篇批改,问题多的局部细改,重点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学生自读自改,具体做法如下:
一读,通读全文,立足全篇
二读,默读补充不具体的内容
三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
四读,读出感情,全面润色
通过以上过程,教师充分发挥教材中各教学板块也包括“我的发现”、“交流平台”栏目的功能,把单元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强化单元学习的主目标,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