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对学生带来的影响较为深远,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重,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思想观念也会出现问题。小学教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性格、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利用合适的内容,保证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期为优化小学生品德、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出一份力。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小学是树立学生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语文课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极高的道德素养培养责任,也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价值观的重要使命。素质教育提出以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有道德、有情怀的现代公民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沁润和实践体验等具体方式,有效实现德育渗透,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实现德育与课程教学的协同发展,进而构建出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
二、小学语文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的前提,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就需要加大德育力度,将德育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全方位落实德育,为学生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倾入到课本知识中,一味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对字、词、句的讲解,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导致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不相匹配,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道德情操、心理素质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最终可能会让学生的人生轨迹出现偏离,因此,学生的德育迫在眉睫。为全面解决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在理论知识注入的同时,还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实现德育的渗透和融合,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成长。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经常针对学生文字识别能力开展教学工作,只有学生进入初中后才会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文章表现的社会状态进行分析,这就导致我国小学阶段教学工作价值无法被充分展现出来,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受外界因素影响,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根本就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会发生变化,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完全没有担当可言。在实际生活中就可以了解到,当前的小学生甚至部分初中生其思想观念处在怎样的状态,以前的中小学生在文化与素养的熏陶下早早地就明白了尊老爱幼,然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溺爱,再加上教育方式的缺陷,使得学生在家中目无尊长,甚至有时还会与家长顶嘴。所以在当前这一社会发展背景下,小学语文政治思想教育问题就要受到各部门的关注,同时还要在发展过程中将其有效渗透到教学工作中,以保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并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实现路径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授课获取知识。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教材则是主要载体,教师利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传授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德育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而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解答。此外,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适当予以解答。这样能在分析教材内容时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升华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在教师分析文章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这样一系列的情感分析和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德育,有利于提高德育的渗透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开展德育,将其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讲解,利用教材中优秀的人物、故事等展现的正能量和优秀品质,不断激励和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德育素养。
(二)改变教育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经常会应用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即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应的文字与词语进行积累,之后再针对相应的词语进行分析,通过逐步解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了解所学文章。但是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工作并不是对一句话进行深入分析就能完成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只能了解一些浅显的知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无法很好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改变教学观念,通过创设情境深入引导的方式去激励学生,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文章与情境进行了解,进而有效提高语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与质量。
(三)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确保学生的思想不会出现偏差
小学语文德育并不是通过建立制度进行强制性约束,而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让学生自愿接受德育,或者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进行渗透。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做好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德育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当代小学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思想冲击,他们的思维更加复杂,但是同时却又是充满创造力的,他们对于人生的追求以及三观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间的思想交流,极大地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四)注重优秀国学文化导入,将德育“根植”于学生心中
国学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进行德育的有效路径,国学文化源远流长,经千年而不腐,已成为我国优良的文化根基,教师可以通过优秀国学文化的导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众多国学文化素材,也含有众多德育因素,具备和蕴含了广博的理想信念、文化精粹和道德人格,而这些理念都可以运用于德育中。例如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鼓琴》,这一课程既蘊含了“高山流水”的悠远意境,同样包含了纯真的友情,这是对中国文化最为深刻的诠释,讲解这个故事,能够让学生内心深处受到感染,受到启发,构建出关于友情的标准,并具备忠于朋友、真心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四、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渗透德育的方法,将语文教学与德育融为一体,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革.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汉字文化,2018(07):69+71.
[2]撒元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7(08):79.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小学是树立学生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语文课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极高的道德素养培养责任,也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价值观的重要使命。素质教育提出以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有道德、有情怀的现代公民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沁润和实践体验等具体方式,有效实现德育渗透,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实现德育与课程教学的协同发展,进而构建出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
二、小学语文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的前提,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就需要加大德育力度,将德育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全方位落实德育,为学生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倾入到课本知识中,一味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对字、词、句的讲解,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导致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不相匹配,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道德情操、心理素质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最终可能会让学生的人生轨迹出现偏离,因此,学生的德育迫在眉睫。为全面解决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在理论知识注入的同时,还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实现德育的渗透和融合,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成长。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经常针对学生文字识别能力开展教学工作,只有学生进入初中后才会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文章表现的社会状态进行分析,这就导致我国小学阶段教学工作价值无法被充分展现出来,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受外界因素影响,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根本就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会发生变化,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完全没有担当可言。在实际生活中就可以了解到,当前的小学生甚至部分初中生其思想观念处在怎样的状态,以前的中小学生在文化与素养的熏陶下早早地就明白了尊老爱幼,然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溺爱,再加上教育方式的缺陷,使得学生在家中目无尊长,甚至有时还会与家长顶嘴。所以在当前这一社会发展背景下,小学语文政治思想教育问题就要受到各部门的关注,同时还要在发展过程中将其有效渗透到教学工作中,以保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并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实现路径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授课获取知识。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教材则是主要载体,教师利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传授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德育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而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解答。此外,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适当予以解答。这样能在分析教材内容时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升华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在教师分析文章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这样一系列的情感分析和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德育,有利于提高德育的渗透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开展德育,将其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讲解,利用教材中优秀的人物、故事等展现的正能量和优秀品质,不断激励和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德育素养。
(二)改变教育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经常会应用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即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应的文字与词语进行积累,之后再针对相应的词语进行分析,通过逐步解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了解所学文章。但是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工作并不是对一句话进行深入分析就能完成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只能了解一些浅显的知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无法很好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改变教学观念,通过创设情境深入引导的方式去激励学生,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文章与情境进行了解,进而有效提高语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与质量。
(三)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确保学生的思想不会出现偏差
小学语文德育并不是通过建立制度进行强制性约束,而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让学生自愿接受德育,或者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进行渗透。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做好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德育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当代小学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思想冲击,他们的思维更加复杂,但是同时却又是充满创造力的,他们对于人生的追求以及三观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间的思想交流,极大地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四)注重优秀国学文化导入,将德育“根植”于学生心中
国学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进行德育的有效路径,国学文化源远流长,经千年而不腐,已成为我国优良的文化根基,教师可以通过优秀国学文化的导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众多国学文化素材,也含有众多德育因素,具备和蕴含了广博的理想信念、文化精粹和道德人格,而这些理念都可以运用于德育中。例如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鼓琴》,这一课程既蘊含了“高山流水”的悠远意境,同样包含了纯真的友情,这是对中国文化最为深刻的诠释,讲解这个故事,能够让学生内心深处受到感染,受到启发,构建出关于友情的标准,并具备忠于朋友、真心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四、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渗透德育的方法,将语文教学与德育融为一体,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革.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汉字文化,2018(07):69+71.
[2]撒元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7(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