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什么是积极情感的粮食?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及其学习活动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自信心和意志力,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良好习惯等丰富的内涵。数学教学中应该极力体现“三维”目标,让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让学习成为学生情感不断丰富与体验的过程。
下面,笔者谈几点思考体会: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虽属非智力因素,但在儿童智力活动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驱动等重要作用。“兴趣是孩子求知的动力和基础,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点金石”。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把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不断培养,使小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
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马云鹏教授指出:“数学兴趣的培养不是空的,要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当数学不再是板着面孔对学生,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更近,是它们所熟悉和喜欢的内容和形式时,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进而逐渐进入学习的角色。”创设愉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休息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如在《小数的性质》一课中,有老师设计的导入情景是这样的:出示一个学生常用的大作业本,商家标出原价:0.50元 现价:0.5元,然后很多小朋友去争先抢购,结果被一名大同学当场揭露商家的行骗行为。这是为什么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抓住良机揭示课题、探索新知。再如教学“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老师向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老爷爷今年刚刚过完他的22个生日,你知道他今年有多大吗?”全班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了22个生日的原因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年、月、日”,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新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呵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一种认知冲动,是学生主动求知的根源。求知欲是推动人们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内心要求,它是探索、了解自己所未知事物的欲望,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动力。求知欲在孩子身上表现尤为突出,是一种可贵的主动求知的表现。“求知欲是驱动孩子主动学习的魔方。”
美国教育家罗斯?帕克说过:孩子的好奇心很早就表现出来了,因为好奇,孩子会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去接触事物……。这种探索、接触理所当然也表现为对数学的主动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呵护孩子的好奇心理,善于发现学生言行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414”,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这时老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耐心认真倾听和解释,激励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不能对其不理会,甚至加以训斥,也不能含糊其辞,敷衍了事,总之,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呵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三、真诚激励,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品质,建立学习信心。
数学认知过程离不开意志的作用,在学生数学认知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意志努力。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由于数学中很多学习具有鲜明的创造性、探索性,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障碍、困难也会更多,这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并从中学会去经受挫折和失败,进而激发和促进意志品质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标准”强调: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方面,我们应当关注两件事情:一是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二是让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有一定学习困难和挑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历经过程;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真诚求实地评价。评价检查以激励为主,学生会获取主动学习的力量,会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会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意志。“激励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营养剂”!数学教学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当学生取得进步和成功时,及时给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安慰,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宽容和信任,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把教师的期望转化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克服一切困难,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标准”解读中指出:基本的思维能力、科学态度、理性精神是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数学教育无疑对学生的这些素质的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习惯是性格的重要标志,是由于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一种主动的、自动化的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它广泛地用于学习活动中,体现在学习全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参与的学习过程将是盲目的、被动的和零乱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断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思想,是一种终身教育思想。
请我们共同记住:“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是能力,最后是知识。”“ 如果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那些各不相同的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就会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很大的成效,这样做,儿童的精神力量就会焕发出来。”让我们在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同时,通过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和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下面,笔者谈几点思考体会: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虽属非智力因素,但在儿童智力活动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驱动等重要作用。“兴趣是孩子求知的动力和基础,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点金石”。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把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不断培养,使小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
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马云鹏教授指出:“数学兴趣的培养不是空的,要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当数学不再是板着面孔对学生,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更近,是它们所熟悉和喜欢的内容和形式时,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进而逐渐进入学习的角色。”创设愉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休息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如在《小数的性质》一课中,有老师设计的导入情景是这样的:出示一个学生常用的大作业本,商家标出原价:0.50元 现价:0.5元,然后很多小朋友去争先抢购,结果被一名大同学当场揭露商家的行骗行为。这是为什么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抓住良机揭示课题、探索新知。再如教学“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老师向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老爷爷今年刚刚过完他的22个生日,你知道他今年有多大吗?”全班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了22个生日的原因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年、月、日”,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新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呵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一种认知冲动,是学生主动求知的根源。求知欲是推动人们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内心要求,它是探索、了解自己所未知事物的欲望,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动力。求知欲在孩子身上表现尤为突出,是一种可贵的主动求知的表现。“求知欲是驱动孩子主动学习的魔方。”
美国教育家罗斯?帕克说过:孩子的好奇心很早就表现出来了,因为好奇,孩子会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去接触事物……。这种探索、接触理所当然也表现为对数学的主动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呵护孩子的好奇心理,善于发现学生言行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414”,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这时老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耐心认真倾听和解释,激励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不能对其不理会,甚至加以训斥,也不能含糊其辞,敷衍了事,总之,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呵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三、真诚激励,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品质,建立学习信心。
数学认知过程离不开意志的作用,在学生数学认知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意志努力。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由于数学中很多学习具有鲜明的创造性、探索性,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障碍、困难也会更多,这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并从中学会去经受挫折和失败,进而激发和促进意志品质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标准”强调: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方面,我们应当关注两件事情:一是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二是让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有一定学习困难和挑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历经过程;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真诚求实地评价。评价检查以激励为主,学生会获取主动学习的力量,会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会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意志。“激励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营养剂”!数学教学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当学生取得进步和成功时,及时给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安慰,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宽容和信任,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把教师的期望转化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克服一切困难,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标准”解读中指出:基本的思维能力、科学态度、理性精神是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数学教育无疑对学生的这些素质的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习惯是性格的重要标志,是由于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一种主动的、自动化的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它广泛地用于学习活动中,体现在学习全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参与的学习过程将是盲目的、被动的和零乱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断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思想,是一种终身教育思想。
请我们共同记住:“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是能力,最后是知识。”“ 如果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那些各不相同的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就会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很大的成效,这样做,儿童的精神力量就会焕发出来。”让我们在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同时,通过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和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