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课堂是师生的舞台,是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分享“教”与“学”的场所。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侧重从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着手,分析教师应如何有效地管理好课堂。
【关键词】个性;心理特征;课堂管理能力
Teachers should be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classroom
Suo Nanbamao
【Abstract】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 series of welcome changes. The classroom is a stage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wo-way interaction is the shar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lace. In learning styles, the new curriculum advocates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willing to explore, the hard-working hands,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nd mor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and participate in more activities; in teaching methods, the new curriculum emphasized the teacher’s role from “condescending” to “ equal in the Chief ”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learn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to lead students to question, explore,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nd teachers more dialogue on an equal footing, independent of the space to explore big. Such as classroom teaching some new changes, “tubes, cards, pressur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unsuited to the need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ty from the start, analysis of teachers should be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classroom.
【Key words】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lassroom management; capacity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每个人具备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因而个人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适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它不仅约束、控制着学生有碍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进学习的效果。作为教师,其个性心理必然会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师的个性特征,特别是能力,对课堂管理的影响,从而为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师应具备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特性)。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实际能力,另一种是潜在能力。潜能是实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实际能力则是潜能的展现。以教学为例,包含备课、组织教学、课后辅导等。一个优秀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会知识,并能正确地评价整个教学。优秀教师应具备这些基本心理素质:强烈的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自尊自爱、通情达理、独立性强、自控力强、以教为乐等。然而,上好一堂课仅仅具备这些心理素质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口才、记忆能力、管理能力和板书能力等。
1.1课堂准备。一名教师首先要准备好的是为这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准备。老师要尽可能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准备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当然,良好的记忆力使教师不照本宣科,教学娴熟,有逻辑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走进课堂前,教师势必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
教师课堂管理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师自身的品质修养以及教师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和兴趣等等。教师自身的品质修养,为人处事的方式手段以及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等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注重课堂管理理念的改变,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1.2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要: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无论个性特征还是个人需要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尽可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異和生理、心理特征。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等的不同在导致纪律问题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差异也导致了学生个人需要的不同。大量的研究表明,获得教师的关注、鼓励和赞许是学生的一种基本需要。
1.3优化课堂教学管理:(1)优化结构。这是现代管理“整分合”(整体结构把握、科学分析、组织综合)在教学管理中创造性的灵活运用。优化课堂结构是指教学环节及其进行顺序和时间分配,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宏观管理。如习题课的教学采用“引入-探究-强化-拓宽”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概念课采用“引入概念-建立概念-运用概念-巩固概念”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采用一个概念的形式、一个定理的判断、一篇范文的剖析、一道例题的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法”课采用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经由感知-理解-巩固-吸收运用的过程,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等等。这样使整个课分为相连的几个环节,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就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满完成。
(2)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強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了信息的容量。
这种技术和传统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相比,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课堂处理信息的速度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信息的占有量和处理量自然加大,师生信息的反馈也无形中获得了成倍的增长。这便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这种优势在语文教学上,势必会加大学生的认知量,扩大阅读量,开阔思维空间,增强视听效果。也必将对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也会为开辟崭新的教学模式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3)科学运筹时间。科学运筹时间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一种教学管理艺术。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方法是较多的。一是对教材的再处理与再创造,因为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做适当有效的调整,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二是把握知识的生长点,采用新旧知识最佳衔接、交叉、渗透等方法,尽快扩大学习的效果,对“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各个环节要规定时限,明确教师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使课堂教学保持一定的教学节奏;三是采用“隐性”复式教学,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向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足够的信息,科学地分配信息,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科学运筹时间,还要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师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是每节课的前半小时,是最有效的时间。因此,要为每一堂课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头,在有效时间内突出解决好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力求有一个坚实的课的中部,形成课堂教学的合理的、自然的节奏,使各个部分内容自然衔接,环环紧扣,并留有一个饶有回味的结尾。教师应视学生的情绪,在教学安排上做适当调整。
(4)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表现随机决断才能和应变能力的典型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就要机智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的方案。从心理学观点来分析,教学机智又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种主要心理能力,而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射则是这一心理能力的显著特性。在教学过程中,促使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与师生情感的交流融汇,让学生愉快、轻快、自信地学习,这种和谐结合也是教学机智的美妙之处。
2气质和性格对课堂管理的影响.气质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明显的天赋型,基本上取决于个体的遗传因素。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教师作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都具有着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气质特征。有的教师端庄大方,有的教师文静内敛;有的教师沉稳踏实,有的教师真诚豁达。正如我们不喜欢所有的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性格,主张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一样,教师个性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也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作为对教学具有决定影响的因素,每一位教师应在关注个性、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积极的性格特征去吸引和影响学生。不论哪种气质类型、性格类型也好,只要教师能正确评价自己,充分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气质、性格中不利于教学因素,都可以有效地管理课堂。
教师具备一定的处事能力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传授知识。能力的具备是前提,而气质和性格使得教师具备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气质和性格中的不利因素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而这也是每位教师应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朱久思.高等教育散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 卢家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转
收稿日期:2009-07-11
【关键词】个性;心理特征;课堂管理能力
Teachers should be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classroom
Suo Nanbamao
【Abstract】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 series of welcome changes. The classroom is a stage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wo-way interaction is the shar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lace. In learning styles, the new curriculum advocates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willing to explore, the hard-working hands,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nd mor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and participate in more activities; in teaching methods, the new curriculum emphasized the teacher’s role from “condescending” to “ equal in the Chief ”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learn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to lead students to question, explore,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nd teachers more dialogue on an equal footing, independent of the space to explore big. Such as classroom teaching some new changes, “tubes, cards, pressur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unsuited to the need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ty from the start, analysis of teachers should be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classroom.
【Key words】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lassroom management; capacity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每个人具备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因而个人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适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它不仅约束、控制着学生有碍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进学习的效果。作为教师,其个性心理必然会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师的个性特征,特别是能力,对课堂管理的影响,从而为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师应具备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特性)。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实际能力,另一种是潜在能力。潜能是实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实际能力则是潜能的展现。以教学为例,包含备课、组织教学、课后辅导等。一个优秀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会知识,并能正确地评价整个教学。优秀教师应具备这些基本心理素质:强烈的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自尊自爱、通情达理、独立性强、自控力强、以教为乐等。然而,上好一堂课仅仅具备这些心理素质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口才、记忆能力、管理能力和板书能力等。
1.1课堂准备。一名教师首先要准备好的是为这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准备。老师要尽可能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准备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当然,良好的记忆力使教师不照本宣科,教学娴熟,有逻辑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走进课堂前,教师势必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
教师课堂管理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师自身的品质修养以及教师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和兴趣等等。教师自身的品质修养,为人处事的方式手段以及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等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注重课堂管理理念的改变,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1.2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要: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无论个性特征还是个人需要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尽可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異和生理、心理特征。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等的不同在导致纪律问题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差异也导致了学生个人需要的不同。大量的研究表明,获得教师的关注、鼓励和赞许是学生的一种基本需要。
1.3优化课堂教学管理:(1)优化结构。这是现代管理“整分合”(整体结构把握、科学分析、组织综合)在教学管理中创造性的灵活运用。优化课堂结构是指教学环节及其进行顺序和时间分配,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宏观管理。如习题课的教学采用“引入-探究-强化-拓宽”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概念课采用“引入概念-建立概念-运用概念-巩固概念”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采用一个概念的形式、一个定理的判断、一篇范文的剖析、一道例题的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法”课采用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经由感知-理解-巩固-吸收运用的过程,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等等。这样使整个课分为相连的几个环节,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就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满完成。
(2)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強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了信息的容量。
这种技术和传统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相比,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课堂处理信息的速度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信息的占有量和处理量自然加大,师生信息的反馈也无形中获得了成倍的增长。这便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这种优势在语文教学上,势必会加大学生的认知量,扩大阅读量,开阔思维空间,增强视听效果。也必将对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也会为开辟崭新的教学模式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3)科学运筹时间。科学运筹时间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一种教学管理艺术。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方法是较多的。一是对教材的再处理与再创造,因为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做适当有效的调整,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二是把握知识的生长点,采用新旧知识最佳衔接、交叉、渗透等方法,尽快扩大学习的效果,对“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各个环节要规定时限,明确教师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使课堂教学保持一定的教学节奏;三是采用“隐性”复式教学,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向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足够的信息,科学地分配信息,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科学运筹时间,还要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师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是每节课的前半小时,是最有效的时间。因此,要为每一堂课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头,在有效时间内突出解决好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力求有一个坚实的课的中部,形成课堂教学的合理的、自然的节奏,使各个部分内容自然衔接,环环紧扣,并留有一个饶有回味的结尾。教师应视学生的情绪,在教学安排上做适当调整。
(4)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表现随机决断才能和应变能力的典型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就要机智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的方案。从心理学观点来分析,教学机智又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种主要心理能力,而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射则是这一心理能力的显著特性。在教学过程中,促使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与师生情感的交流融汇,让学生愉快、轻快、自信地学习,这种和谐结合也是教学机智的美妙之处。
2气质和性格对课堂管理的影响.气质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明显的天赋型,基本上取决于个体的遗传因素。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教师作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都具有着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气质特征。有的教师端庄大方,有的教师文静内敛;有的教师沉稳踏实,有的教师真诚豁达。正如我们不喜欢所有的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性格,主张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一样,教师个性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也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作为对教学具有决定影响的因素,每一位教师应在关注个性、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积极的性格特征去吸引和影响学生。不论哪种气质类型、性格类型也好,只要教师能正确评价自己,充分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气质、性格中不利于教学因素,都可以有效地管理课堂。
教师具备一定的处事能力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传授知识。能力的具备是前提,而气质和性格使得教师具备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气质和性格中的不利因素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而这也是每位教师应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朱久思.高等教育散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 卢家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转
收稿日期:200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