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讨了通过教师指导,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对教师、学生的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转变方式方法,使学生多元化发展,成为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 主体作用 合作交流 创新
我国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推出,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及时赶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于是,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成为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即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自主探索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验证。合作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1 要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愈来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中。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来实施“师”教和“生”学、“情”与“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上应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参与,自主探索,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1 创设情境,学会质疑,释放最大的潜能。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景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鼓励学生大胆地问“为什么”,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将潜能最大地释放。当然,要学生质疑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同样,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2 诱思导学,实践操作,探索推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为了使全体学生的主体性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加以解脱),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铺垫,学生整个认知系统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了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对新知的兴趣和参与探索的积极性,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师生共议,适时评价,拓宽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能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面,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由思维碰撞而产生智慧火花,从而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让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讨论中,能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控教学。适时对学生的发现和成果做出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自在地开展思维活动,拓宽解题的思路,直至完成顺利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解题思路做出评价要看“火候”,以便拓宽学生的思维。
2 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发展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又应如何去做呢?
2.1 解放学生,协作学习。学生的感受性很强,又容易受到教师的权威左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管束”,就会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师生间、学生间在课堂上是学习伙伴的关系——协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学生敢于大胆发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在相互交流中表现自我,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从中解决数学上的重点、难点,概括出学习的内容和新知规律。
2.2 释放空间,交流学习。课堂教学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释放学生有限的空间,给予机会交流学习。获取最大的成功。释放学生的空间,就是把学生置身与一个充满讨论气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交流学习方法。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有时间的保证。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更要从时间上保证给受教育者,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给予求异机会。释放学生有限的空间,给学生留足时间,充分表达,展示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在充分表达中,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乐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加速认知的过程,彼此取长补短。
2.3 回顾内化,主动发展。整合内化是通过知识反馈,问题检测、实践运用等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系统,从而达到回顾旧知,内化新知。新旧知识在回顾中不断地构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内化,综合能力也随之主动发展。
3 创设环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创造者,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现代化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人的素质能力是多方面的,人的个性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应该是单一的。
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正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的孩子,切不可单以成绩论英雄,应该用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每位学生各得其所,从而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才能真正地满足未来社会对多种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987
2 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2(1)
3 霍力岩等.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比
较教育研究,2005(4):45~50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2:160~16
5 武镇北.目标教学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关键词】 主体作用 合作交流 创新
我国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推出,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及时赶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于是,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成为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即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自主探索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验证。合作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1 要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愈来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中。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来实施“师”教和“生”学、“情”与“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上应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参与,自主探索,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1 创设情境,学会质疑,释放最大的潜能。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景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鼓励学生大胆地问“为什么”,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将潜能最大地释放。当然,要学生质疑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同样,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2 诱思导学,实践操作,探索推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为了使全体学生的主体性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加以解脱),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铺垫,学生整个认知系统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了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对新知的兴趣和参与探索的积极性,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师生共议,适时评价,拓宽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能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面,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由思维碰撞而产生智慧火花,从而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让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讨论中,能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控教学。适时对学生的发现和成果做出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自在地开展思维活动,拓宽解题的思路,直至完成顺利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解题思路做出评价要看“火候”,以便拓宽学生的思维。
2 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发展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又应如何去做呢?
2.1 解放学生,协作学习。学生的感受性很强,又容易受到教师的权威左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管束”,就会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师生间、学生间在课堂上是学习伙伴的关系——协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学生敢于大胆发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在相互交流中表现自我,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从中解决数学上的重点、难点,概括出学习的内容和新知规律。
2.2 释放空间,交流学习。课堂教学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释放学生有限的空间,给予机会交流学习。获取最大的成功。释放学生的空间,就是把学生置身与一个充满讨论气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交流学习方法。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有时间的保证。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更要从时间上保证给受教育者,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给予求异机会。释放学生有限的空间,给学生留足时间,充分表达,展示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在充分表达中,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乐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加速认知的过程,彼此取长补短。
2.3 回顾内化,主动发展。整合内化是通过知识反馈,问题检测、实践运用等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系统,从而达到回顾旧知,内化新知。新旧知识在回顾中不断地构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内化,综合能力也随之主动发展。
3 创设环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创造者,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现代化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人的素质能力是多方面的,人的个性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应该是单一的。
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正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的孩子,切不可单以成绩论英雄,应该用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每位学生各得其所,从而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才能真正地满足未来社会对多种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987
2 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2(1)
3 霍力岩等.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比
较教育研究,2005(4):45~50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2:160~16
5 武镇北.目标教学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