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期刊编辑应该成为“全把式”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想尽一切办法开源节流,包括采取裁员等一系列措施。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用人制度上的进一步苛刻,更加强调提高工作效率,身兼多职的现象会更普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会更迫切,对员工的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会更严格。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而越来越激烈的新闻出版业的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严酷。全面增强期刊编辑的素质和能力,让现代期刊编辑成为无所不能的“全把式”,将成为目前各期刊的当务之急。
  
  一、市场竞争对现代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编辑中,主要有图书编辑、期刊编辑、报纸编辑3类。由于期刊的出版周期既不像图书那样较长而且不固定,又不像报纸那样天天连续出版,这一独特之处决定了期刊与图书、报纸的一系列不同:拥有比图书更快捷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却难以达到图书的深度;拥有比报纸更充裕的时间对社会进行观察、思考和报道,却又不具备报纸所特有的时效性;既无需像图书出版社那样调集雄厚的力量去策划、组织、编纂“大部头”,也不用像报社那样满世界撒出记者去“跑新闻”……这些不同直接导致了一个现状,即期刊社的编辑通常比图书出版社和报社的人都要少。此外,期刊自身还有一些鲜明的特点,比如更具读者针对性、市场定位更明确、专业性更强、版面更富变化、印制精美、阅读率高、保存期长等等。
  由于这些特点,期刊社很早就实行了采编合一制,即没有分工专业的记者。期刊编辑往往本身既是编辑,又是记者,能编稿也能采写。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仅仅能编能采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对现代期刊编辑的要求了,要在瞬息万变、波诡云谲的期刊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进而存活得好一些,就要求现代期刊编辑能在期刊的整个编辑出版流程中的各个岗位上胜任。这就是对期刊编辑的要求比图书编辑和报纸编辑都要更高、更全面的原因。对期刊编辑的要求如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要像一个“全把式”。
  
  二、什么是现代期刊编辑的“全把式”
  
  “全把式”一词最初来源于农村,是指农村那些掌握全套农活技术的农民。笔者上世纪70年代插队落户时的农村,对“全把式”的内容有一个界定,即除了一般的农活儿之外,还必须会摇耧、扬场、打地埂、赶马车这几样“高技术”,这样才算得上一个全把式。在上世纪70年代农村的分配方式还是生产队的工分制时,只有掌握了这几样“高技术”农活的生产队员,才能拿到全工分即10个工分,能拿到全工分的生产队员,才能称为“全把式”。
  “全把式” 也被引用在其他以展示技艺为主的行业,比如乐器里的吹拉弹唱、相声里的说学逗唱、运动场上的十项全能、武术里的十八般兵器等等。也就是说,在某一个行业的技艺里,谁能达到无所不会无所不能,谁就是那个行业里的“全把式”。
  对现代期刊编辑来说,“全把式”的含义最起码包括这样一些业务能力,编辑、策划、采写、校对,也就是说,一篇文章从开始酝酿到变成印在期刊上的文字这个过程中的每个业务环节,期刊编辑都能“玩得转”。
  对于期刊编辑来说,编辑就不用多说了,俗话说“干啥吆喝啥”,编辑的老本行或者说首要任务,就是对来稿进行文字整理与加工,这种整理与加工的业务工作就是编辑。
  期刊的策划,就是编辑部不要被动地坐等,来什么稿编什么稿,而是主动地围绕读者的需求或市场开拓的需要筹划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或组织邀约稿件,或公开征集稿件,或主动派人亲自去采写稿件;也可以是筹划一个活动,调动读者的参与意识,促进期刊与读者的互动,来达到迎合读者、取悦读者、抓住读者以此扩大发行量和广告额的目的。由于期刊社一般人手较少,很难像图书出版社与报社那样有着较为明确、细致的分工,没有专门的策划部门及人员,策划工作只能由编辑来做。策划主要在于创意,而一个有创造性的创意诞生并不容易,所以比起通常的编辑来说,富有创意策划能力的编辑更加难得。随着各类期刊对于读者群的争夺日趋加剧,创意策划就显得尤其重要,策划任务也越来越重。期刊的策划通常有报道策划、征文征稿、开展活动等等。一些影响大、竞争力强的期刊,在策划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如《中国青年》《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国家地理》《家庭》等等,基本上每期都有策划,每个策划都能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由于期刊大多沿用采编合一制,相比图书编辑常常只策划、编辑而基本不采写,报纸编辑只编辑记者采写的稿件自己也很少采写,期刊编辑采写的任务要大得多,所以采写就成为期刊编辑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实际上,一个优秀的期刊编辑,往往也是一个优秀的期刊记者。
  校对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质量,目前开展的很多出版物的质量评比,在相当程度上评比的就是校对的质量。在期刊林立的今天,一份文字差错很多的期刊,很难想像能有多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图书出版社设有专职校对不同,期刊通常没有专职校对,校对工作都由责任编辑承担,所以期刊编辑还要有校对的基本功。校对工作虽然与编辑工作密切相关,但又是一门独立的专业,有着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规律,一个好编辑不一定就是一个好校对。正因如此,期刊编辑才更应该把校对也变成自己的强项。
  这里所说的“全把式”还仅仅是期刊编辑出版流程的狭义的“全把式”,对于一家现代期刊社来说,广义的编辑的“全把式”内容要宽泛得多,前面提到的活动策划,甚至包括期刊发行、广告及市场经营之道等,都属于“全把式”之列,都是一个期刊编辑可以大显身手的舞台。
  
  三、现代期刊编辑怎样当好“全把式”
  
  “全把式”编辑对于现代期刊如此重要,那作为一个现代期刊编辑,怎样才能当好一个“全把式”呢?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结合在期刊工作近十年的经验和体会,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时刻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有“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尽快掌握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全套基本功,尤其是加强创意策划方面的能力,把自己锻炼成期刊编辑里的“十项全能”, 哪里有枪眼都能冲得上、堵得住,哪个业务岗位都能掂得起、放得下。一旦化蛹成蝶成为期刊界炙手可热的复合型人才时,那就不是期刊挑选你了,而是你去挑选期刊了。
  第二,苦练各项内功。世上其他领域其他行业可能都有捷径可走,惟独编辑、校对这一行没有捷径,只有苦练。要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大师不会从天降”、相信“功到自然成”。想声震文坛,必先有铿锵文字;想妙笔生花,必先有满腹经纶;想成为一流期刊的一流编辑,必先将策划、编辑、采写、校对等技能揽于一身。笔者所在的期刊社曾有一个编辑,文字功底较厚,采写编稿也都行,就是不喜欢校对,竟至扬言“对校对深恶痛绝”,当时笔者就断言,凭他这个态度,他在期刊社干不长。果然后来他就离开了期刊社。一个对校对工作如此反感的人,怎能当好现代期刊编辑呢?
  第三,要热爱生活,热爱读者,热爱期刊行业。经常有意识地深入社会观察思考,用心体验,用心发现,潜心研究读者最需要什么,潜心研究期刊行业的变化发展规律,有的放矢,从而奉献出既受读者关注、又受同行业叫好的策划。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6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即以几乎整册的篇幅推出地震专辑,分别以《5·12我们不能忘记》《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预报科学的世界难题》《房屋抗震的几个关键词》《临震预报遇到了哪些伦理障碍》《同舟共济,中国加油》为题,多角度、全方位地透视、解析了这场罕见的大地震,以及普及防震、抗震的相关知识,受到了广泛好评。
  第四,要多读书。书籍是寻求知识的一条主要途径,对于期刊编辑来说,要多读马列主义等政治理论,这样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编辑实践;要多读文学名著,这样才能增长文学素养及文字功底,对于自己的采编大有裨益;还要多读新闻出版专业刊物,这样才能积累专业理论,使自己掌握期刊编辑的业务特点和规律。当然,其他学科的书也要多读,编辑界有句老话,说编辑应是一个“杂家”,因为编辑要遇到各种领域、各种学科、各种题材的稿件,如果没有全面、丰富的知识,是无法胜任编辑工作的。“书山有路勤为径”,一个现代期刊编辑一定要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第五,要多实践。无论策划、采写,还是编辑、校对,练得多了,长进自然就快了。笔者原来在报社工作,虽然天天编辑、采访,却很少从事过策划。后来调到期刊社,策划的任务多了起来,笔者从不会到会,这几年先后为期刊策划过多次宣传活动,其中包括宣传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成就的“高原新传说”、“绿色的高原”,宣传黄河水文精神的“小站春秋”等等。笔者不但是这些宣传活动的策划者,又是执行者,策划、采写、编辑、校对都是一条龙作业,而且这些宣传活动都引起了较好的反响,采写编发的多篇文章获得黄河好新闻奖。期刊社里就有人开玩笑般称笔者为“全把式”,笔者深知自己只不过是在期刊社人手少的情况下硬着头皮顶了上去,远远称不上“全把式”,但从这些年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一个现代期刊编辑,确实应该成为“全把式”。
  总之,市场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竞争,哪个期刊编辑能成为“全把式”,他就能在期刊站稳脚跟,如鱼得水;哪家期刊的“全把式”越多,哪家期刊的市场前景就越光明。
  (作者单位:郑州市《黄河志》总编辑室)
其他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多样,导入的最终目标能够围绕导入的话题展开,了解作品背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
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如: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写字,积极动耳、动眼、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学的习惯,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初中生拥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APP应用得到迅猛发展.北京故宫博物院近年来也随着社会的
摘 要:文章针对财经类院校的学科优势,来探讨财经类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定位的问题。软件工程专业也从经济、管理方面入手来探索其专业特色。提出了财经类院校应该从管理型软件工程专业特色、经济型软件工程专业特色经济管理结合型的专业特色来定位其软件工程专业。  关键词:软件工程;财经类院校;专业特色;经济;管理  软件工程专业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探索软件工程教育。1982年,
不久前市教研员来校听了一堂高三的课--.评课时,教研员对这堂课予以了高度的赞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本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非常巧妙,让学生能够动并积极地动起来,气氛
吉登斯在《亲密关系的变革》中指出的激情之爱、浪漫之爱、融会之爱是对人类所经历爱情的一个简要概括,当今的爱情观深受融会之爱的影响,各种各样的病态思想充斥着现代青年的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孩子,你慢慢来。”这灵动的文字,仿佛使我看到了一个孩童的笑容——那是因为安静中的等待而邂逅的灿烂笑容。  一、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静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问题回答了一半却卡壳了。是急躁地打断,还是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呢?我们在课堂中总是急于听到孩子们“正确”的答案,迫不及待地将知识往孩子们的脑袋中填塞。为
在日常的教学中,电位的概念是电工基础中的重要概念,在电路分析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常应用电位的概念来分析电路中元件的上作状态.电位的概念还可以简化电路图的画法,便于分析
对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进行微课化,相比以往教学以单元内容分课的形式呈现知识,编排以知识点为内容的微课,更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行业都开始与互联网进一步融合,走向转型和升级之路,媒体行业亦是如此.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的进一步深度融合,给许多传统媒体记者,如电视记者等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