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唱环节是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合唱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学生消除心理因素带来的特定影响切实地投入到演唱实践中去,还能使学生在个体的叠加作用下提升乐曲演唱环节的表现力,在丰富学生演唱情感的同时深化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合唱环节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对以往的合唱环节进行教学反思,并从中找到具体的创新方向以制定出合理的提高策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合唱氛围,助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合唱环节;初中音乐;提高策略
笔者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合唱环节中认识到,传统合唱环节的开展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音乐水平发展的问题。一方面,以往课堂中开展的合唱环节过于流程化,教师仅仅将学生的合唱活动作为课堂中的必要环节,却缺少对该环节的设计,导致学生合唱缺乏目的性;另一方面,在以往课堂中教师缺少对合唱环节的有效设计,使得合唱环节缺少具体的指向性,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合唱环节实效性不足。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寻找合唱环节的实效性提高策略已经成为了音乐教师迫在眉睫的教学任务。
一、教师参与合唱发挥引导职能
在对合唱环节进行优化与创新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合唱环节的开展,更多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在集体作用下抛却心理因素而切实地投入到演唱实践之中,进而在实践中建立起对音乐演唱内容的初步认知,为后续学生的演唱学习与音乐鉴赏奠定基础。在对合唱环节开展目的分析的认知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提高合唱环节目的性作为方向,通过教师参与合唱环节的方式强化合唱环节的教育目的。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合唱环节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对学生的引导职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规范地开展合唱实践,从而快速且准确地建立起对音乐教学内容的认知。
例如在歌曲《爱心满天》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中的合唱环节更加具体地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演唱的速度与力度,笔者在课堂中参与到了学生的课堂合唱环节之中。在共同合唱的过程中,笔者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合唱环节领唱员的角色,并以精准的演唱情感以及正确的演唱速度和力度对歌曲进行了较大声量的演奏,使得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切实地听到笔者在合唱环节中的领唱,并在教师领唱下更加精准地融入到合唱之中,初步学習了歌曲演唱的情感与力度。
二、学生分组合唱促成集体发展
受音乐教师个人精力的限制,在课堂集体的合唱环节中,教师常常难以从学生的合唱中发现出个体的演唱问题所在,导致以往合唱教学存在缺乏指向性不足的问题。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弥补合唱环节指向性不足的问题,可以对集体的概念进行一定的割裂,通过为学生的合唱实践进行分组的方式减少集体合唱环节中学生个体的数量,使其合唱的人数在教师精力的可控范围之内。对集体合唱环节进行可控化分组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在合唱环节中切实地对每个学生的演唱进行观察,并有指向性地帮助学生找到自身演唱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在《我和你》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即在学生合唱之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使学生小组依次在课堂中演唱。在人数较少的分组合唱环节中,笔者能够更加精准地辨别出小组中学生演唱的状况,并对每名学生的演唱问题进行记录。例如部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存在演唱情感不精准的问题,在分组合唱环节中,学生的问题相对于班级集体合唱就能够更加明晰的暴露在笔者的听觉范围之中,使笔者能够更加快速的为学生指出问题的所在,帮助学生更加有指向性的改正自身演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三、捆绑评价合唱提高反馈效益
为了进一步提高合唱环节的实效性,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利用捆绑评价的方式对合唱环节的评价机制进行创新,增强合唱评价环节的目的性与指向性。一方面,通过对音乐水平相近的音乐小组成员进行捆绑评价的方式,能够使评价内容涵盖整个小组学生,最大化地给予小组学生以反馈,使合唱评价的目的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捆绑评价的评价内容包含了整个小组学生的演唱问题,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可以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反思自身的演唱行为,从而实现评价指向性的拓展,提高合唱评价的实效性。
在《彩云追月》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了合唱活动,并对学生在分组合唱中存在的一些演唱问题进行了记录,在学生合唱结束后对合作小组的成员进行了捆绑评价。例如班级中某一小组学生的问题集中于演唱方法与演唱节奏方面,笔者即重点帮助合作小组学生分析了歌曲的节奏问题,帮助小组学生统一纠正演唱方法。之后,笔者又单项地对小组学生个人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评价,这既使得存在问题的同学能够及时地改正问题,又让捆绑评价中其余小组成员能够更加借助他人的问题审视自己的演唱,实现演唱水平的提高。
在制定提高初中音乐合唱环节实效性的具体提高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将提高合唱环节的目的性与指向性作为合唱环节的创新方向,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特性与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分析的方式,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合唱环节,从而创造出更加符合学生音乐学习实际的合唱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秀军.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2).
[2]周游.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与问题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6(2).
关键词:合唱环节;初中音乐;提高策略
笔者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合唱环节中认识到,传统合唱环节的开展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音乐水平发展的问题。一方面,以往课堂中开展的合唱环节过于流程化,教师仅仅将学生的合唱活动作为课堂中的必要环节,却缺少对该环节的设计,导致学生合唱缺乏目的性;另一方面,在以往课堂中教师缺少对合唱环节的有效设计,使得合唱环节缺少具体的指向性,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合唱环节实效性不足。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寻找合唱环节的实效性提高策略已经成为了音乐教师迫在眉睫的教学任务。
一、教师参与合唱发挥引导职能
在对合唱环节进行优化与创新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合唱环节的开展,更多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在集体作用下抛却心理因素而切实地投入到演唱实践之中,进而在实践中建立起对音乐演唱内容的初步认知,为后续学生的演唱学习与音乐鉴赏奠定基础。在对合唱环节开展目的分析的认知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提高合唱环节目的性作为方向,通过教师参与合唱环节的方式强化合唱环节的教育目的。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合唱环节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对学生的引导职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规范地开展合唱实践,从而快速且准确地建立起对音乐教学内容的认知。
例如在歌曲《爱心满天》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中的合唱环节更加具体地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演唱的速度与力度,笔者在课堂中参与到了学生的课堂合唱环节之中。在共同合唱的过程中,笔者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合唱环节领唱员的角色,并以精准的演唱情感以及正确的演唱速度和力度对歌曲进行了较大声量的演奏,使得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切实地听到笔者在合唱环节中的领唱,并在教师领唱下更加精准地融入到合唱之中,初步学習了歌曲演唱的情感与力度。
二、学生分组合唱促成集体发展
受音乐教师个人精力的限制,在课堂集体的合唱环节中,教师常常难以从学生的合唱中发现出个体的演唱问题所在,导致以往合唱教学存在缺乏指向性不足的问题。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弥补合唱环节指向性不足的问题,可以对集体的概念进行一定的割裂,通过为学生的合唱实践进行分组的方式减少集体合唱环节中学生个体的数量,使其合唱的人数在教师精力的可控范围之内。对集体合唱环节进行可控化分组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在合唱环节中切实地对每个学生的演唱进行观察,并有指向性地帮助学生找到自身演唱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在《我和你》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即在学生合唱之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使学生小组依次在课堂中演唱。在人数较少的分组合唱环节中,笔者能够更加精准地辨别出小组中学生演唱的状况,并对每名学生的演唱问题进行记录。例如部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存在演唱情感不精准的问题,在分组合唱环节中,学生的问题相对于班级集体合唱就能够更加明晰的暴露在笔者的听觉范围之中,使笔者能够更加快速的为学生指出问题的所在,帮助学生更加有指向性的改正自身演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三、捆绑评价合唱提高反馈效益
为了进一步提高合唱环节的实效性,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利用捆绑评价的方式对合唱环节的评价机制进行创新,增强合唱评价环节的目的性与指向性。一方面,通过对音乐水平相近的音乐小组成员进行捆绑评价的方式,能够使评价内容涵盖整个小组学生,最大化地给予小组学生以反馈,使合唱评价的目的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捆绑评价的评价内容包含了整个小组学生的演唱问题,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可以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反思自身的演唱行为,从而实现评价指向性的拓展,提高合唱评价的实效性。
在《彩云追月》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了合唱活动,并对学生在分组合唱中存在的一些演唱问题进行了记录,在学生合唱结束后对合作小组的成员进行了捆绑评价。例如班级中某一小组学生的问题集中于演唱方法与演唱节奏方面,笔者即重点帮助合作小组学生分析了歌曲的节奏问题,帮助小组学生统一纠正演唱方法。之后,笔者又单项地对小组学生个人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评价,这既使得存在问题的同学能够及时地改正问题,又让捆绑评价中其余小组成员能够更加借助他人的问题审视自己的演唱,实现演唱水平的提高。
在制定提高初中音乐合唱环节实效性的具体提高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将提高合唱环节的目的性与指向性作为合唱环节的创新方向,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特性与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分析的方式,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合唱环节,从而创造出更加符合学生音乐学习实际的合唱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秀军.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2).
[2]周游.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与问题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