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科学理念的制度管理和内容体系,更需要以人文知识为内容的人文教育。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先学德性,然后学智慧;因为没有德性,智慧便难以学到。”现代社会中强调,“以德治国,以德服人”。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一路相伴,相辅相成。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德育 课堂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和德育一直就是密不可分的。“中学语文纲要”中对入选课文的要求是:文质皆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因此讲语文教育,就无法排斥德育。语文与德育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沟。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应该是有利于我们语文教育事业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应怎样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也一直在探讨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大纲》明确告诉我们不能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割裂开来。既不能把语文课讲成空洞说教式的政治课,也不能讲成纯知识课。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自然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选准德育渗透点,让德育自然地融入语文课堂
高级中学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所选课文大都是经典之作,既具文学性,又具思想性,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材料。我一般是结合有关教材内容定好教育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今中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认识较含糊,在语文课堂中,我就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随时准备报效祖国就是爱国的最好体现。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我就在课堂上请同学探讨“烛之武为何能临危受命,慷慨说秦”;讲授《屈原列传》一文时提出“屈原的命运与楚国的命运有何相关”的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用古代人物的爱国行为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授《登泰山记》一文时通过欣赏泰山的奇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在学习的同时列举家乡的名胜古迹,让他们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2.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教育。人为什么要活着,要怎样活才有价值?许多中学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些人由于受到一点挫折就受不了,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而语文课正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讲述了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使自己在逆境中更加坚强。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不少学生都被史铁生的事迹所感动,表示要努力学习,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如曹植的《白马篇》,可以激发学生建功立业的豪情。
3.对学生进行亲情、友情、爱情的教育。情感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环,稍加疏忽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像出走、打架、早恋的现象的出现,都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感情而造成的。我特别注重在这方面进行德育渗透。如教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让学生感悟亲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被他们的那种至情所感动,有的同学甚至流着泪表示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同窗共读的缘分。高中教本中还有不少描述爱情的作品,如舒婷的《致橡树》、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在教这些课文时,我既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通过合适的方法点出早恋的危害。
二、在语文课后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后我们开展了一些活动,比如让学生提供“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最令我心动的一首小诗”、“我最想向大家说的一句话”,并抄在板报上,供同学们欣赏背诵。同学们从格言中能明白学习、做人的道理;能从小诗中心灵得到陶冶;能从心里话中融洽彼此的感情。比如让学生进行演讲辩论比赛,如用《事不目见耳闻,能否断其有无》《丢项链到底是成全了玛蒂尔德还是败坏了玛蒂尔德》《如何战胜脆弱》等题目,让学生畅谈理想和行动,使他们的心理能得到自我调节。
三、在语文训练中创造条件,进行德育渗透
我依照大纲,以教材为范例,在听、说、读、写的各项训练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特别注重在作文训练中渗透。用《生命之根》、《家乡在变化》、《做人与求知》、《感激》、《习惯》等题目进行训练,不少学生写出了观点鲜明、题材新颖、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好文章。有的学生通过一个小小的侧面,如家乡桥的变迁、灶的改进、民主选举村干部等来反映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抒发热爱家乡之情;有的学生通过写姐姐的出嫁、哥哥的参军、姥姥的去世等来抒发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有的学生通过谈自己的见闻感受……从而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品格。
日本著名学者木村久一曾说:“孩子的思想是不可思议的田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语文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是在播种,如果我们长期播种下去,孩子就一定会收获幸福的未来,国家民族就一定能收获永久的富强。
参考文献:
[1] 张巍.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2] 张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 梁军锋.语文教学与德育[J]. 交通职业教育,2006,(1).
[4] 谢晓红.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德育 课堂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和德育一直就是密不可分的。“中学语文纲要”中对入选课文的要求是:文质皆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因此讲语文教育,就无法排斥德育。语文与德育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沟。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应该是有利于我们语文教育事业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应怎样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也一直在探讨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大纲》明确告诉我们不能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割裂开来。既不能把语文课讲成空洞说教式的政治课,也不能讲成纯知识课。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自然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选准德育渗透点,让德育自然地融入语文课堂
高级中学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所选课文大都是经典之作,既具文学性,又具思想性,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材料。我一般是结合有关教材内容定好教育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今中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认识较含糊,在语文课堂中,我就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随时准备报效祖国就是爱国的最好体现。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我就在课堂上请同学探讨“烛之武为何能临危受命,慷慨说秦”;讲授《屈原列传》一文时提出“屈原的命运与楚国的命运有何相关”的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用古代人物的爱国行为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授《登泰山记》一文时通过欣赏泰山的奇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在学习的同时列举家乡的名胜古迹,让他们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2.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教育。人为什么要活着,要怎样活才有价值?许多中学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些人由于受到一点挫折就受不了,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而语文课正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讲述了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使自己在逆境中更加坚强。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不少学生都被史铁生的事迹所感动,表示要努力学习,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如曹植的《白马篇》,可以激发学生建功立业的豪情。
3.对学生进行亲情、友情、爱情的教育。情感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环,稍加疏忽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像出走、打架、早恋的现象的出现,都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感情而造成的。我特别注重在这方面进行德育渗透。如教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让学生感悟亲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被他们的那种至情所感动,有的同学甚至流着泪表示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同窗共读的缘分。高中教本中还有不少描述爱情的作品,如舒婷的《致橡树》、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在教这些课文时,我既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通过合适的方法点出早恋的危害。
二、在语文课后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后我们开展了一些活动,比如让学生提供“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最令我心动的一首小诗”、“我最想向大家说的一句话”,并抄在板报上,供同学们欣赏背诵。同学们从格言中能明白学习、做人的道理;能从小诗中心灵得到陶冶;能从心里话中融洽彼此的感情。比如让学生进行演讲辩论比赛,如用《事不目见耳闻,能否断其有无》《丢项链到底是成全了玛蒂尔德还是败坏了玛蒂尔德》《如何战胜脆弱》等题目,让学生畅谈理想和行动,使他们的心理能得到自我调节。
三、在语文训练中创造条件,进行德育渗透
我依照大纲,以教材为范例,在听、说、读、写的各项训练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特别注重在作文训练中渗透。用《生命之根》、《家乡在变化》、《做人与求知》、《感激》、《习惯》等题目进行训练,不少学生写出了观点鲜明、题材新颖、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好文章。有的学生通过一个小小的侧面,如家乡桥的变迁、灶的改进、民主选举村干部等来反映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抒发热爱家乡之情;有的学生通过写姐姐的出嫁、哥哥的参军、姥姥的去世等来抒发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有的学生通过谈自己的见闻感受……从而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品格。
日本著名学者木村久一曾说:“孩子的思想是不可思议的田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语文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是在播种,如果我们长期播种下去,孩子就一定会收获幸福的未来,国家民族就一定能收获永久的富强。
参考文献:
[1] 张巍.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2] 张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 梁军锋.语文教学与德育[J]. 交通职业教育,2006,(1).
[4] 谢晓红.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